楊航
【摘要】當前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水平相對于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本文將根據Swain的輸出假說探究英語輸入輸出的結合和口語水平及口語學習積極性的關系。
【關鍵詞】輸出假說 “英語口語集訓基地” 英語口語
一、英語專業學生口語學習現狀
目前,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水平相對于《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例如:知識面狹窄;口語課學習積極性不高;口語表達能力差;語音語調不自然等。
因此,根據Swain輸出假設理論中可理解輸出的三個功能:注意觸發功能、假設驗證功能和元語言功能,我們探求了一種新的英語口語學習方式——“英語口語集訓基地”。
二、“英語口語集訓基地”是英語專業學生口語學習的必然選擇
“英語口語集訓基地”是通過學生自主舉辦、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用來輔助課堂口語教學,從而提高英語專業學生口語能力的一個課外活動。本“口語基地”根據高、低年級學生口語學習的不同需求選用與之相適應的,趣味性強,類型多樣的輸入材料, 既是對英語課堂教學的鞏固、補充和延伸, 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課外交流的平臺。
1.豐富多樣的輸入材料是口語輸出的基本準備。和傳統的教學不同,“英語口語集訓基地”采用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和材料進行口語知識的輸入。訓練基地的輸入材料要貼近學生的業余生活,在質量和數量的選取上符合學生的認知。
輸入材料具有趣味性、廣泛性、代表性。訓練基地的輸入材料是通過網絡或者電子書籍的形式為學生收集的,具有趣味性。廣泛性體現在輸入材料的多種多樣,涵蓋了不同的題材和形式。輸入材料的代表性要求輸入材料符合社會和教學的發展。
輸入材料具有時效性和難度適宜性。口語基地不僅對最近發生的熱點話題進行了輸入,同時結合近來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點和課后題也進行了輸入。輸入材料的選取既要考慮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發展,也要保證其他學生對知識的夯實和把握。
輸入材料具有鼓舞性和普遍動員性。口語基地的開展旨在鼓舞學生能夠主動張開嘴巴將英語,因此輸入材料的選擇要避開學生的恐懼心理,將語言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表達能力。
2.活潑多彩的口語活動是口語輸出的便利條件。克拉申在輸入假說中明確了可理解性輸入的重要性,而Swain的輸出假說與之不同。Swain一方面承認了輸入假說在語言的二語習得中的重要作用,又認為可理解性輸出比可理解性輸入更為重要。
豐富多彩的口語活動是學生主體地位提升的重要表現。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學生擁有更多的口語輸出機會,學生們實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搭配,使學生們能夠充分發揮個體的主體地位。
3.留學生定期點評是規范口語輸出的必經階段。Swain輸出假說的可理解輸出有三個功能:注意觸發功能、假設驗證功能和元語言功能,而留學生和外籍教師的定期點評是后兩個功能的重要體現。良好的語言表達應該包括語言表達流利順暢、語法標準、用詞準確、語言表達的地道和標準。
留學生和外籍教師的定期點評使英語口語的表達更加規范化。學生不但可以學習到外國的日常生活表達,還能使不規范的表達得到及時的糾正。同時留學生和外籍教師的定期點評使兩國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加快了語言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三、“英語口語集訓基地”的創新之處及自主學習的發展方向
克服盲目性,加強指導性。在為期三個月的“英語口語集訓基地”的學習和訓練下,作為參與者和組織者,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的進行口語自主學習,能夠有組織性和針對性地練習口語。在前期準備中,通過調查走訪并結合當前口語學習的現狀,英語專業學生口語學習存在的問題得到了充分地反映,這使得輸入輸出的科學有效結合有了現實意義。
增強規范性,提升文化性。外籍留學生的定期點評與指導是本項目的又一創新點。留學生的互動點評作為定期的活動環節,不僅可以改善英語口語學習中的中式思維和語言,還能夠加強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此次項目的開展與研究表明,英語專業學生口語自主學習仍存在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首先,合作式學習是實現優劣互補的重要手段。廣泛吸收高低年級學生的共同參與是提高口語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其次,打破思維定式是提升學習興趣的關鍵,徹底改變了英語專業學生口語學習的傳統模式。最后,學予于樂、樂反促學是外語學習者的必然選擇。將學生社團活動與英語口語集訓基地相結合,采用最佳的運行機制,使口語學習的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Krashen,Stephen 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Extensions and Applications.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89.
[2]Swain,M.& Lapkin,S.Problems in output and cognitive proces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6):371-391,1995.
[3]高翔.語言輸入理論的認知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