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作為語言的三大構成要素之一,一直是英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掌握詞匯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自主創設情境,在情境中鞏固所學詞匯;并依據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認知發展水平和不同英語語言知識儲備量,將學生分為低段、中段和高段三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筆者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創設或短或長或簡潔或復雜的實際情境,幫助學生擺脫傳統的死記硬背的詞匯記憶方法,在情境中有效掌握詞匯的音形義,以及相應的語用方法。
【關鍵詞】詞匯 圖文情境 小學英語 教學
一、學生對于詞匯學習記憶的畏難以及對此的思考
英語語言學家George. W. Wilkins在其《語言教學中的語言學》中說道:“如果沒有語音和語法,還可以傳達一點點信息;但是如果沒有詞匯,那就什么信息也傳達不了。”詞匯,作為語言的三大構成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就如同房屋中的磚瓦,因此對詞匯的學習是語言學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只有掌握足夠的詞匯才能更加貼近英語本土學習者的水平!
然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我們的學生從小學中高段開始就出現詞匯記憶的困難。根據筆者對自己所教5個六年級班級學生的調查,75%的學生覺得記憶單詞已經成為他們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絆腳石;有5%的學生已經由于無法記住所學詞匯而導致英語學習無法跟上進入了死胡同。隨著年級的升高,教材的語篇篇幅逐漸增加,需要學生掌握的詞匯量也相應累加;加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詞匯記憶方法的引導,學生缺少有效的詞匯記憶方法,大部分只能靠自身死記硬背。死記硬背的方法忽略了詞匯置于語篇中的情況,只將詞匯作為零散的、獨立的語言單位來記憶,往往事倍功半;再則,以這樣的方式記住的詞匯往往是一些“僵尸”詞匯,學生無法將它們運用到實際的交流中去。于是,惡性循環,學生的英語學習逐漸因為詞匯記憶負擔的加重而出現困難,甚至進入死胡同。
這一現象引起了筆者的思考,學生記憶詞匯的效果為何收效甚微呢?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能否尋找到方法來提高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率呢?我們能否給學生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他們減輕詞匯記憶的負擔,提高詞匯記憶的效率和效果呢?筆者想到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往往是通過語篇或語句的形式學習詞匯的。無論是聽力、對話、閱讀還是寫作,學生從來不是將詞匯作為學習的主體的,詞匯只能是英語學習的載體。而只有將詞匯放置在具體的情境中,其詞義和具體的語法運用規則才會更加立體、明確。然而,死記硬背的方法完全違背了英語學習的根本,它將詞匯拆分成了無意義的獨立個體。盧澄、張少林在《傳統教學微型語篇語境下詞匯習得個案研究》中得出:“實驗證明,信息若在人腦以組塊的形式記憶,即在記憶材料時,人為地把材料通過某種聯系連接起來,記憶的效果要比零散、孤立地去記高出很多。”既然如此,那將通過創設情境,將詞匯融入到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去記憶是否會更加有效呢?另外,考慮小學生的實際知識容量和語言能力,便有了筆者以下的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圖文相結合的方式,創設語言情境,從而促進詞匯記憶。
二、利用圖文相結合,自主創設情境,有效記憶詞匯
筆者讓學生以文本單詞為核心內容,再配上相關圖片或者簡短的語句制作成一張小巧的卡片或者一本簡單的口袋書。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智力發展水平、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心理特點以及掌握的知識內容,我在教學過程中分別設計了不同的難度梯度,以體現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特點,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低段——簡單詞圖組合形。低段是指初學英語的一至三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剛剛接觸英語,學習興趣濃厚,模仿能力強但學習水平較低,因此,他們適合制作較為簡單的單詞卡片:即卡片上寫有單詞并配上該單詞的相關圖片。圖片可以是象征性的簡筆畫,也可以是照片拍下來的實物圖,只要學生能領會單詞的意思,配上圖片,制作出簡單的詞圖組合形單詞卡片即可。
2.中段——繽紛詞圖拓展形。中段是指四、五年級及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基礎和學習技能,且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創造性強。他們所制作的單詞卡片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詞圖組合形。因此,我要求他們在制作單詞卡片的時候盡量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充分挖掘已有的知識積累,發揮自身的情感體驗,創造出多姿多彩、繽紛亮麗的單詞卡片。
(1)圖意聯想卡。這種單詞卡片的設計雖然也較為簡單,但卻生動活潑、惹人喜愛。學生在充分理解了單詞的意思后,可根據單詞進行聯想,并將聯想的內容通過圖片展現出來。如“by bike”的單詞卡片,學生在“by bike”下邊畫了一個人騎自行人,并在旁邊標上文字“叮——叮叮”,看到這張單詞卡片我們仿佛聽到清脆的自行車“叮叮”聲一路響過;再如“on foot”的單詞卡片,學生在“on foot”這個單詞的下面畫了一雙邁開的腳,并在腳跟后畫了一串可愛的腳印,好似一個小朋友剛剛步行路過。
(2)詞匯延伸卡。這種單詞卡片的內容是很豐富的,除了圖片和單詞外,還延伸了該單詞相關的語法知識、音標、句型、同類單詞等,使單詞卡片具有更多的語言綜合運用功能。如“hobby”的單詞卡片,學生在制作時附上了平時同學們之間的日常對話:——whats your hobby?——I like drawing pictures.頓時讓“hobby”這張單詞卡片具有了話題的功能;再如“ride a bike”的單詞卡片,學生在制作時添加了動詞ing這個語法知識點,以便于不同時態詞匯的區分和運用。
(3)形狀趣味卡。這種單詞卡片偏重于形式的創新,不同于一般四四方方的單詞卡片。學生在制作這種卡片的時候總是力求創新,或將同類單詞制作成一本小小的折疊書,或將單詞的配圖遮蓋讓他人猜測意思,或將單詞編成一個謎語,謎底藏在別的單詞卡片上等不一而足。
3.高段——情境生動表達形。高段是指六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在積累了豐富的英語知識和繪畫技巧后,開始萌發強烈的表達欲望與創作熱情。在制作過程中,也不再只滿足于單詞、句子與圖片的結合,而喜歡將單詞和圖片整合到自己創作的情境語篇或短小故事中去。如在制作“bigger、heavier、longer、smaller、shorter”這幾個英語單詞卡片時,學生們有的將這些單詞引入“龜兔賽跑”的故事中去,有的根據這些單詞的意思自己創作一個短小生動的故事。單詞卡片組共有4張,在圖中展示的是動物們就自己的體重、大小、胖瘦進行比較,接下來的第二張卡片中由體型較小的老鼠“mouse”和體型較大的大象“elephant”為首分隊進行拔河比賽,眼看大象隊就要取得勝利了,第三張卡片中小老鼠想了個辦法,突然使比賽轉敗為勝,卡片右下角寫著個個大大的問號,引人思考。第四張卡片中揭示了“smaller”的老鼠鉆進了“bigger and heavier”的大象的鼻子,結果大象因為太癢吹飛了繩子,導致了比賽的失敗。整個故事緊扣文本詞匯,展開了合理而又略帶懸疑的構思,使這組單詞卡片顯得生動且富有趣味,可讀性強。
三、反思——情境中記憶,讓詞匯變得鮮活
采用圖文的方式創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自己創造的情境中,感受詞匯學習的樂趣;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從枯燥的背誦中解放出來,豐富了學生詞匯學習的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而且圖文結合的形式,讓所學單詞具象化、情境化,學生在具體的形象的情境中記憶單詞,記住的不只是單詞的音形義,更是單詞的具體語用方法,真正實現了英語語言學習的語用目的。再則,在過程中,學生所做的卡片和小書不斷地累積,這是一個不斷疊加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單詞,系統地整合詞匯知識;也是學生對自身所學知識的一個復習和融合的過程。
參考文獻:
[1]Coady,James&Thomas,Huckin.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盧澄,張少林.傳統教學微型語篇語境下詞匯習得個案研究[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6(1):42-44.
[3]楊麗艷.語篇分析中詞匯意義的生成與語境關系順應[J].學術交流,2005(7):146-149.
[4]任紹曾.詞匯語境線索與語篇理解[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4):251-257.
作者簡介:林曉微(1989.4-),女,漢族,浙江溫州人,本科,小教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