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菊++汪程

內容摘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區域間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產業布局、實現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以河北省張家口市承接北京產業梯度轉移作為研究對象,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歷史機遇,通過構建區域產業梯度系數模型,分析規模以上工業37個行業部門的梯度系數,首先根據產業梯度系數確立優勢產業,再基于相對產業梯度系數確定可重點發展產業。文章最后結合張家口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現狀,提出張家口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 產業梯度系數 產業轉移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和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提出了率先突破的要求。在此戰略背景下,研究環首都地區承接區域產業轉移,采取有效發展戰略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整個協同發展過程中,河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應發揮重要作用,但同時其與京津間的區域貧富差距在不斷拉大,嚴重影響京津冀協同發展,因此亟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之北京近年來“城市病”越發尖銳化,產業結構亟需優化調整,實現與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雙向互動,通過承接產業轉移,把握京津冀地區產業轉移的空間維度, 構建分工合理的創新發展格局。其中河北省張家口市臨近北京,除了承辦冬奧會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還面臨“一帶一路”的歷史發展機遇,張家口逐漸成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力量。本文首先結合張家口當前產業結構現狀、產業轉移優勢和制約因素,再通過產業梯度系數理論模型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張家口承接產業轉移的對策。
張家口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現狀
(一)張家口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據統計,張家口近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產值都呈現穩步增長趨勢,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最低,產業結構仍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近幾年的變化趨勢大體和第二產業相當,第三產業產值增速比較緩慢,工業化和服務業的水平有待提高,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近幾年提高幅度保持平穩態勢,與工業比重差距逐漸減小,但是仍未改變“二三一”的傳統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仍處于“二三一”發展模式下。
(二)張家口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優勢
張家口承接北京產業梯度轉移具有政策、區位、產業基礎、交通、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其政策表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對于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區位優勢體現在張家口毗鄰北京,是京津冀經濟圈和冀晉蒙經濟圈的交匯點,是連接西北、華北和東北三大市場的物資集散地。產業基礎優勢體現在張家口作為華北地區的老工業城市,有機械、電力和鋼鐵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以能源、機械、礦業和輕工紡織為主的多層次工業體系。另外,張家口生態環境優越,多年來堅持生態化產業發展、產業化生態建設、倡導低碳化生活,可充分借助生態優勢發展旅游休閑療養行業。
(三)張家口承接產業轉移存在的制約因素
張家口承接產業轉移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工業基礎的約束。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大,高耗能行業占比過高,傳統產業結構調整滯后,高科技創新型產業發展受到制約。二是城市功能定位的約束。由于張家口作為北京的天然保護屏障和水源涵養功能區,在保障生態功能的基礎上,使得張家口損失了部分可承接發展的行業。三是產業配套能力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產業集群規模偏小,融合度不高,集聚效應明顯弱化。與發達地區配套齊全的產業集群相比,張家口承接產業轉移配套設施方面有待加強。四是人才缺乏。由于受到北京極化效應的約束,各種優勢要素流入北京,人才流失嚴重影響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張家口承接產業轉移的梯度系數分析
(一)產業梯度系數測算方法
第二產業目前在張家口市總產值中所占比例最大,如今已成為張家口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產業標準選擇過程中,國內一般使用的是戴宏偉(2003)的產業梯度系數(IGC)標準,用產業梯度系數來判斷這些產業在該地區處于產業梯度的高度,如果產業梯度系數較高,說明該產業在此區域中的產業發展潛力較為巨大,可以作為目標產業選擇。本文主要使用的是陳蕊、熊必琳(2007)改進后的產業轉移梯度系數進行計算,該系數加入了比較資本生產率這一指標,建立了如下模型:IGC=LQ*CPOR*CCOR。
區位熵(LQ)是用來測量產業專業化和集聚程度的指標,其表達公式為:LQ=(CIK /CK)/(GDPI /GDP);其中CIK表示I地區K產業的增加值;CK代表全國所有K產業的增加值;GDPI表示I地區所有行業總產值;GDP表示全國所有行業總產值。若LQ>1,則說明該產業在該地區的專業化水平較高;LQ≤1,則說明該產業在該地區的專業化水平較低,屬于自給自足類型。產業在該地區的專業化水平、集聚程度和產品輸出量隨區位熵的增加而增加,即呈正相關,它是以該地區或者全國產業均值來計算并判定該地區產業的專業化和特色化能力。
比較勞動生產率(CPOR)用來表示某地區某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與全國該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比值,其表達公式為:; EIK表示I地區K產業的從業人員;EK表示K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從業人員;CIK表示I地區K產業的增加值;CK代表全國所有K產業的增加值。一個地區內勞動者的工作技能、勞動技術水平和轉化為勞動生產力的水平都要和全國范圍比較,這時就需要計算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大小。若CPOR>1,則該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大于全國平均水平;CPOR<1,則該地區居民的勞動生產率小于全國平均水平。
比較資本生產率(CCOR)指的是一個地區的某產業增加值占全國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與該地區產業的平均資本占全國平均資本比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CIK表示I地區K產業的增加值;CK表示全國所有K產業的增加值;AIK表示I地區K產業的平均資本水平;AK表示全國范圍內K產業的平均資本水平。比較資本生產率代表了一個地區某行業的資本盈利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對比。若CCOR>1,則說明該地區該行業的資本生產率大于全國同行業的平均水平;反之,則小于全國平均水平。
上述四個指標是通過和全國平均水平比較來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各個指標的大小表示該地區在全國范圍內的相對優勢和劣勢。某一地區的產業指標大于1,說明該地區的該項產業具有相對優勢,如果指標均小于1,則說明該地區該產業在全國不具有競爭優勢,可以考慮淘汰或向發達地區轉移。一般情況下引入產業梯度系數(即三者的乘積)來計算,如果產業梯度系數大于1,則表明該產業發展水平高于全國平均,具有競爭優勢;反之則發展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具有競爭優勢。
(二)產業梯度系數計算過程與結果
產業梯度系數的計算首先要算出地區產業增加值、地區全部產業增加值、地區產業從業人員、全國同行業從業人員、地區產業平均資本以及全國該產業平均資本。統計指標選取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張家口統計年鑒》和《北京統計年鑒》,文中所提到的工業增加值都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本文所用的產業分類主要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02)中的共38個行業類別。通過計算產業梯度系數得到如下結果:
1.北京和張家口工業產業梯度系數分析。通過公式計算出京張地區產業梯度系數如表1所示。
從表1計算結果來看,張家口與北京地區之間存在明顯的產業梯度系數極差,北京除了在礦采選業、礦物制品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的產業梯度系數低于張家口,在其他行業上,無論勞動密集型還是電子信息以及裝備制造業等技術密集型行業上,北京表現出明顯的產業優勢。另外,從區位熵(LQ)比較來看,張家口專業化水平較高的產業表現在煤炭(1.27)、黑金礦采(4.97)、飲料(1.974)、黑金冶煉(6.365)、通用設備制造業(1.412)和專用設備制造業(1.897);從比較勞動生產率(CPOR)水平方面,在煤炭開采(1.326)、皮革(1.332)、木材(1.7)、家具(2.354)、印刷(1.3)、文教(3.683)、塑料(1.26)、黑金冶煉(3.91)、電氣(1.32)、通信(1.27)、儀器(1.4)和工藝品(1.46)等行業具有優勢;在產業資本化(CCOR)方面,黑色金屬礦采(13.383)、紡織服裝(16.164)、印刷業(2.219)和金屬制品業(15.373)的資本生產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產業梯度系數大于1的綜合梯度優勢原則,張家口地區明顯的優勢產業集中在礦產資源黑金礦采和制品業上,具體表現在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2.京張地區相對工業產業梯度系數分析。本文借鑒賀曲夫等(2011)的相對產業梯度系數方法來確定張家口重點承接來自北京轉移的產業。賀曲夫等使用了相對梯度系數對兩個地區的產業進行對比,如果相對梯度系數大于1,說明該產業具有外遷趨勢,可以很好地被承接。本文在各地區行業產業梯度系數的基礎上,使用相對梯度系數,得出張家口重點承接產業轉移的行業選擇,如果甲地對乙地的相對工業產業梯度系數大于1,則說明甲地和乙地相比發展具有相對優勢,該產業應該向甲地區轉移;反之則產業應該從甲地向乙地轉移出去。
根據張家口產業梯度系數分析,通過表2計算相對梯度系數可知,相比之下張家口主要集中在資源密集型行業,如黑色金屬礦采選業(0.0038)、非金屬礦采選業(0.054),和勞動密集性行業,諸如紡織業(0.028)、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0.942)、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0.02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0.15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0.0014)、金屬制品業(0.742)這幾大產業上具有絕對優勢;而在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767)、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2298.83)、醫藥制造業(973.33)、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221.54)、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121)、燃氣生產和供應業(13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15.35)等制造行業上與北京地區差距較大。張家口應結合當地優勢資源,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在機械制造、文體制造、醫療器械和電器制造等方面進行產業布局,探索本地區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張家口在承接產業布局時既要符合梯度理論的規律,又要結合張家口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制定長期發展戰略。通過產業梯度系數比較,張家口當前的主導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黑金開采、紡織、皮革以及制品行業上,行業發展層次比較匱乏,產業基礎薄弱,亟需產業梯度轉移。張家口在承接產業轉移時應結合自身的優勢行業梯度轉移,利用毗鄰北京的比較優勢,以緩解北京壓力、承接產業外溢、疏解城市功能為重點,因地制宜承接發展高端裝備、新能源、科技研發、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和養老醫療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內部結構,有選擇性承接產業轉移,像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予以重點考慮,推進技術、金融、商貿和創新理念融入制造業中。
張家口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對策
(一)優化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政策環境
優化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環境,以轉換政府職能為重點,使行政管理體制變得高效廉潔和監督有力,把審批程序和事項相應簡化和規范,加快執行速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交流渠道,也使得公共管理服務體系變得更加健全,消除產業公平競爭的壁壘。具體來說,市場以專業化的視角鼓勵企業進行自主決策;政府明確自身定位,避免政府職能與市場自我調節功能交叉;利用多渠道和群眾溝通,提高對承接產業轉移效果的宣傳程度;調整區域稅收優惠政策,將產業性稅收優惠與區域性稅收優惠相結合。
(二)優化金融投資環境并提高金融支持力度
在承接區域產業轉移時,要加大金融創新力度,金融政策的支持應伴隨著區域產業梯度轉移的逐步深化,形成產業轉移自身的融資優勢。張家口應積極構建有效的地方系統金融體系,為地方金融產業提供明確的發展方向,還需要制定有效的金融促進政策,推行信貸優惠等舉措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加快發展地方性多維度的金融機構,在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實行金融資源的配置,著力營造“愛商、惜商、扶商”的投資環境,建立產業轉移企業的配套金融投資機構,積極借助資本市場力量來擴大承接規模。積極支持鼓勵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等各類銀行和非銀機構開展信托融資、金融租賃、股權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
(三)構建承接戰略新興產業轉移的園區平臺
為了加強與北京的產業對接力度,張家口應推進各類產業園區的建設,完善產業園區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重點發展市級產業園區,提高整體發展水平。具體來說,應優先發展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新興產業,通過以新增項目為著力點打造對接平臺,以現代產業園區共建為支點營造新空間,依靠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調動產業與發達地區的協作和對接。立足于京津冀自由貿易區和綜合創新示范區,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實施產品的研發設計和最終支撐,打造合理高效的產業循環體系,提升產業園區發展創新水平。
(四)積極推動產業承接方式創新
張家口在依據產業梯度系數明確重點產業承接外,還應抓住重大發展機遇,立足自身優勢,創新產業承接方式。不同的承接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形成對外科技、資源、信息等要素的產業承接依賴,容易形成產業結構失調,也為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張家口要圍繞主導優勢產業,因地制宜選擇承接方式,積極對接國內外先進企業,創新引資方式,延伸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拓展。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方向,不斷壯大支柱產業,加快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業承接質量。
參考文獻:
1.戴宏偉.產業梯度、產業雙向轉移與中國制造業發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6(12)
2.陳蕊,熊必琳.基于改進產業梯度系數的中國區域產業轉移戰略構想[J].中國科技論壇,2007(8)
3.郭元.產業轉移類型與中西部地區產業承接方式轉變[J].社會科學研究,2010(4)
4.孫久文,姚鵬.京津冀產業空間轉移、地區專業化與協同發展——基于新經濟地理學的分析框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5.賀曲夫,劉友金.基于產業梯度的中部六省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之重點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9)
6.朱云飛,趙寧.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承接產業轉移的財政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