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摘 要】 目的:探析產褥期乳癰治療中采用中醫內外綜合療法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采用抽簽分組的方式對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產褥期乳癰患者66例,即對照組和實驗組,每33例患者為1組,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為靜脈滴注抗生素藥物,而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中醫內外綜合療法,即乳癰消湯內服、外敷,同時局部按摩手法等,治療后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紅腫消退情況明顯較優,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產褥期乳癰治療中采用中醫內外綜合療法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臨床上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 中醫內外綜合療法 產褥期 乳癰 臨床療效
我院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中醫內外綜合療法效果較為明顯,為進一步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選擇我院收治的66例產褥期乳癰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將研究經過和結果進行如下敘述。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采用抽簽分組的方式對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產褥期乳癰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33例患者為1組,其中對照組最大年齡者為39歲,最小年齡者為22歲,中位年齡為(30.8±3.2)歲,最長病程為3個月,最短病程為5d,平均病程為(29.5±8.5)d;實驗組最大年齡者為38歲,最小年齡者為21歲,中位年齡為(30.6±3.1)歲,最長病程為3個月,最短病程為7d,平均病程為(29.8±8.2)d,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研究資料中的基本信息,結果顯示P>0.05,此研究中對比數據有較強的可比性,可作為其他類似研究的參考。
1.2 方法
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為靜脈滴注抗生素藥物,即頭孢類或青霉素類藥物[1];而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中醫內外綜合療法,即給予患者乳癰消湯進行內服,處方組成為通草及柴胡各10g、雞血藤及茯苓各30g、葫蘆茶、鐵包金、穿破石各15g、連翹及王不留行各12g、蒲公英20g,以患者的臨床辨證隨癥及體質為依據對處方進行加減,肝郁氣滯患者添加中藥枳殼、郁金;氣血虛患者添加當歸及北芪;腫痛嚴重的患者添加沒藥、乳香及穿山甲;口渴患者添加麥冬及石膏;高熱的患者添加水牛角及青天葵,1劑/日,用水進行煎服,將藥渣保留給予患乳進行局部熱敷;再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局部按摩手法及揉抓排乳法,具體方法如下:取患者坐位體位,患乳用藥渣進行局部熱敷之后,將少量潤滑劑涂于患乳處,乳房用左手托起,用右手沿乳絡方向,將乳頭及乳暈部進行輕拿提拉,以此將輸乳管進行擴張,將淤乳進行疏通,之后患乳部硬結腫塊用指腹進行揉、抓、擠、推按摩,從乳房根部呈放射狀至乳暈部進行揉抓;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將乳頭和乳暈夾起,并進行不斷的牽拉,動作要輕柔,直到乳房呈現松軟,疼痛緩解明顯,順著乳頭方向對乳竇進行依次擠壓,使得將乳腺管內的乳汁充分排空,1次/d,如果患者病情嚴重,治療2次/d,按摩一般在用藥后[2]。
1.3 療效判定標準[3]
當患者體征及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紅腫痛消失,寒熱消退視為痊愈;當患者體征及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紅腫部分消失,疼痛較輕,寒熱消退視為顯效;患者體征及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紅腫有所消失,疼痛中度,寒熱消退視為有效;當患者體征及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變化,甚至有所加重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此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研究資料和研究結果中對比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整理和分析,本研究結果中治療總有效率和紅腫消退情況均為計數數據,用(n,%)方式進行表示,驗證方式為X2驗證,是否存在統計學意義用P值進行判定,若P值小于0.05,表示差異對比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見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紅腫消退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紅腫消退情況明顯較優,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見下表2。
3 討論
乳癰作為一種常見的產褥期疾病,主要是在產婦產褥期因為機體免疫力下降,或者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造成乳腺內乳汁無法通暢排出,有部分乳汁存在于乳管內,如果發生感染,會造成乳管積膿,形成炎性腫塊,臨床表現為紅腫熱痛[4]。一旦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使其逐漸發展為炎性腫塊,病情進入潰膿期[5],在臨床上一般采用西醫治療,但是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我院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采用中醫內外綜合療法效果較為顯著,采用乳癰消湯內服、外敷,同時局部按摩手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從研究結果中顯示,與常規抗生素治療相比,治療效果得以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產褥期乳癰治療中采用中醫內外綜合療法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臨床上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冰凌.中醫內外綜合療法治療產褥期乳癰的臨床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5(10):1292-1293.
[2] 沈胡剛,顧建偉,彭志堅等.加味瓜蔞散聯合金黃膏治療產后乳癰初起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6):100-101.
[3] 王雪琴.加味四逆散治療慢性乳腺炎30例[J].光明中醫,2012,27(9):1817-1818.
[4] 官紅霞.中藥外敷結合手法按摩治療急性乳腺炎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23):2126.
[5] 凌文津,丘平.揉推排乳手法治療郁滯期急性乳腺炎120例[J].華夏醫學,2013,26(2):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