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內容摘要】專題教學的模式對于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非常適用,這種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梳理歷史課本中零散細碎的知識點,能夠幫學生梳理知識的網絡,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與體系。在進行專題教學時合理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教師要在教學準備中充分梳理知識的脈絡,幫助學生搭建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橋梁,這樣才能夠體現(xiàn)專題教學的深層次價值。
【關鍵詞】高中歷史 專題教學 設計
專題教學的融入可以讓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重點更加明晰,還能夠將各種細碎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的記憶這些內容,能夠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教師在展開專題教學時要能夠合理的進行教學的組織設計,要選取合適的專題,并且要盡可能的讓專題更加充實,將相應的知識都匯聚起來。有效的實施專題教學將會極大的鞏固學生對于學過的內容的良好吸收,會讓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知識應用能力更強。
一、構建多線條的知識網絡
專題教學可以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展開,學生如果還沒有非常適應這種教學形式,教師可以讓專題教學由淺入深的進行。首先,教師可以構建多線條的知識網絡,在講到一個核心事件時可以將一些關聯(lián)內容都匯集起來,以這樣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梳理同一時間點或者和這個核心事件相關聯(lián)的一些內容,這也是淺層次的專題教學的一種展開形式。教師如果只是單一的講授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歷史事件,這樣教學效率會比較低,也會浪費教學時間。教師如果善于進行知識的串聯(lián),能夠構建多線條的知識網絡,這樣學生吸收知識會更加全面,知識的儲備也會更為系統(tǒng),這也是專題教學的一個優(yōu)越性的體現(xiàn)。
構建多線條的知識網絡可以從最簡單的橫向線條和縱向線條展開,這會讓學生很好的適應這種教學方式。一個歷史事件的縱向層面,就是事件本身根據(jù)時間推移發(fā)生的變化,橫向層面是指在事件發(fā)生的這一時間段,其他國家及地區(qū)同時發(fā)生的事件。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為例,教師在為學生進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專題教學時,不但要重點講述英國一工的發(fā)展過程,還要給學生講述其他國家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經過,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創(chuàng)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教師可以讓學生慢慢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并且有意識的引導他們以這樣的思維來感受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這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fā)散,知識的匯集能力也更強。
二、利用情境輔助專題教學
在展開專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輔助手段或者輔助教學工具,這往往會讓專題教學的成效更理想。比如,在呈現(xiàn)一些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功效,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呈現(xiàn)大量的相關資料。學生在看到這些相關聯(lián)的圖片、圖像以及視頻資源時會對于歷史事件的認識更加全面與客觀,自身的知識范疇也會得到拓寬及延伸。這些都是專題教學中我們期待實現(xiàn)的效果,可見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極大的為專題教學帶來推動。
例如,在講“建國初期我國的基本形式分析”、“探究新中國建國背景”等題目時,教師可以在網上尋找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發(fā)表演講的音頻文件,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演講音頻,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對問題進行探索。在開展專題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情境材料,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從更全面的角度分析問題,這會讓學生對于這個專題的相關內容的理解更充分。在學生完成課堂練習后,教師應對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讓專題教學的效果更好的得到發(fā)揮。
三、讓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
當學生對于專題教學越來越熟悉,并且自身的專題梳理和知識的匯集能力越來越強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將專題教學進行強化,讓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教師可以列舉幾個關鍵詞,讓學生結合這些點來梳理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以這種方式來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能夠將零散的知識匯集起來。專題教學既可以進行全面發(fā)散,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細化,可以將一個專題進行深入挖掘,探究所有涉及到的內容,讓知識實現(xiàn)高度整合。
教師可以根據(jù)政治建設的構成部分,可以將專題劃分成“制度”、“變法”、“思想”等,根據(jù)朝代特點,將知識分為“春秋時期的政治建設”、“隋唐時期政治建設”、“明清朝政治建設”等。教師還可以將專題進行細化,比如可以幫助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對我國古代政治建設進行學習和記憶。除了將專題知識點細化之外,教師還可以對知識進行整合,將一些劃分較為零碎的知識點歸納起來加入大型專題中,再統(tǒng)一講述分散的內容。合理的利用專題教學這種形式能夠起到很多顯著的教學效果,并且能夠極大的加深學生對于學過的內容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