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銀秀
【內容摘要】高中語文詩歌以真摯的情感,精美的語句,巧妙的構思成為文學作品中亮點。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詩歌更是高中語文中的一個重點、難點,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師素養、創新教學以及如何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和文學素養等方面入手,以下是我教學的經驗的總結。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歌教學 實踐
高中詩歌是一個語言比較凝聚的文學載體,有特殊的文學特征,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中之難的重點,新課程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應該如何開展,是每一個高中語文老師都關注的點,尋求切合實際的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是語文老師應該去探究的,更是每個語文老師教學的任務。教師要有效的引導學生進入美妙的詩歌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審美觀、創造性,由此來提升學生文學素養。
一、提升高中語文老師的綜合素養
高中語文老師作為詩歌的講頌者,首先需要掌握詩歌的特征和詩歌鑒賞的技巧與能力,能夠精確的掌握新課程下教鋼的要求,更要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和教師素養,詩歌是古人的智慧的結晶,基本是古人的人生探索的經驗總結、個人修養和文學修養融合而來的精美的詩歌,其中的價值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的。所以老師在給學生講解詩歌之前,必須先領悟其中的意境,然后加以自己的創新之后在教學。在此過程中也能升華自己,也是提升教師素養的好機會。老師教學水平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整體水平,所以,作為高中老師,也必須及時給大腦充電,努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詩歌中真摯的情感,就像藝術品一樣,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去啟迪學生的理解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從語文詩歌中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精髓所在,真正的理解到作者的思想和其中的喜怒安樂,當然,老師也要自己多探索好的教學方式,層次分明的給學生講解其中的難易點,讓學生容易掌握詩歌學習的技巧,使其難度降低,讓學生真正的愛上詩歌。另外,老師也要及時和現代接軌,能夠和學生沒有障礙的進行交流,能夠在交流中掌握學生的思維視角,對學生學習詩歌會有較大的幫助,這也提高高中語文老師綜合素養的方式。
二、增加朗誦、深化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與普通課文不同之處在于,課文每句話比較好理解,但是詩歌它短而精,具有鮮明的特點,和諧的韻律,只有在朗讀中才能體會詩歌的情愫,學生只有善于朗讀,才能夠真正的理解詩歌,喜歡上詩歌。老師可以在講課之前,先在網絡上下載一些名家誦讀的詩歌,放給學生們聽,然后再讓學生參照著去讀,在讀的過程中和先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如此學生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喜與憂,安與樂。例如漢樂府的《長歌行》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寫的就是憂愁,再如李白的《秋浦詞》“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表達的也是憂傷”,所以只有與通過大量的朗讀,才能體會到詩人心中無限的悲涼,憂愁。針對高中學習的這些詩歌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其中經典詩歌的特點,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去討論,這樣學生們既可以活躍教學氛圍,也可以讓學生愛上朗讀,領悟理解其中的意義,汲取詩歌中的營養,鼓勵學生多讀多理解,達到愿意朗讀,深化理解的目標。
三、改革創新教學觀念
新課程改革要脫離以往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記錄的教學方式,需要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的教學觀念,以圍繞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原則的語文教學,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其實就是學生自我認知的過程,因此在詩歌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當然老師引導也非常重要,比如,學生初期學習詩歌時總是不知所措,作為老師要引導學生先朗讀,然后再在每個詞語中去分析其中的意思,然后讓同學自由結合討論詩歌文的內涵和表達的意義,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老師不要馬上把答案講出來,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的根本,然后主動去解決問題。另外,高中語文教學不能再以學生的成績為評判的標準,要全方位的評判,要對學生進行思維創造力的引導,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為目標來調動學生學習詩歌,所以我們作為高中語文老師,不能被傳統的思想影響,要隨著時代進步,個人的教學也要隨之改進,創新教學理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四、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學生只有對詩歌感興趣了才能夠真正的學好語文這個科目,詩歌是高中語文中的難點,也是我們高考時必考的考點,所以,老師必須采取好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激發孩子學習詩歌的主動性,讓學生從學習詩歌中找到快樂,讓學生主動的去實踐探索,發現實際問題,積極的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學有所用。達到高中語文詩歌創新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