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男 楊賢罡 李媛 劉麗娟 翟健
(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050000)
不同體重水平中年人群心肺功能的比較研究
張冠男 楊賢罡 李媛 劉麗娟 翟健
(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050000)
目的 統計分析河北省承德市40~59歲中年人群不同體重水平與心肺功能間的相關性,以期為深入研究合理控制體重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4年河北省承德市國民體質監測數據,根據BMI指數劃分為正常體重組、超重組、肥胖組,篩選能夠反映心肺功能的安靜心率、血壓、肺活量、臺階試驗指數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安靜心率、血壓與BMI值呈正相關,臺階試驗、肺活量與BMI指數呈負相關,隨著體重水平分級的增加,安靜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同一負荷下心臟恢復能力下降,肺活量降低。結論 不同體重水平對40~59歲中年人群心肺功能的影響明顯,同一體重水平男性高血壓的患病率遠高于女性,維持正常體重水平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十分必要。
體重水平 國民體質監測 心肺功能 中年人群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人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估計全國心血管疾病患者約2.9億,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壓力,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40~59歲人群處于中年向老年過渡階段,身體機能開始進入衰退期,體重容易增加,為了了解中年人群體重水平與心肺功能之間的關系,該研究依據2014年河北省承德市國民體質監測數據,統計分析40~59歲中年人群不同體重水平與心肺功能間的相互關系,以期為深入研究合理控制體重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承德縣、圍場縣40~59歲中年人群864例,男女各半為研究對象。其中每5歲一個年齡段,共計4個年齡組。
1.2 研究方法
1.2.1 體重水平分組
根據亞洲成年人分級建議[1],將BMI≤18.5定義為低體重組,18.6≤BMI≤22.9定義為正常體重組,23≤BMI≤24.9定義為超重組,BMI≥25定義為肥胖組。由于低體重組樣本量過少,為便于統計,將其舍棄。
1.2.2 測試指標
依據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測試指標,選擇能體現心肺功能狀態的指標作為統計對象,包括安靜心率、血壓、肺活量、臺階試驗指數。
1.3 數據處理
對所研究樣本的各項指標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統計方式為常規統計和方差分析、多重分析。
2.1 不同體重水平人群的安靜心率、血壓、臺階試驗、肺活量比較
不同體重水平人群的安靜心率、血壓、臺階實驗、肺活量比較如表1、表2所示。
表1 男性不同體重水平與心肺功能統計結果(±s)

表1 男性不同體重水平與心肺功能統計結果(±s)
注: 與正常體重組相比較,*表示P<0.05;與超重組相比較,△表示P<0.05。
體重水平 人數 安靜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臺階指數 肺活量(mL)正常體重 109 76.31±10.08 120.15±14.81 80.79±9.88 60.57±6.01 3 282.35±806.69超重 176 79.08±11.47 (125.25±14.89)*(85.54±10.50)*57.69±8.02 3 210.65±794.38肥胖 134 (80.17±10.67)*(131.40±14.91)*△(88.68±10.05)*(56.18±7.89)*(3 055.72±678.99)*△
表2 女性不同體重水平與心肺功能統計結果(±s)

表2 女性不同體重水平與心肺功能統計結果(±s)
注: 與正常體重組相比較,*表示P<0.05;與超重組相比較,△表示P<0.05。
體重水平 人數 安靜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臺階指數 肺活量(mL)正常體重 138 76.30±10.24 116.64±14.33 76.61±9.25 61.75±8.08 2 188.34±603.49超重 183 76.62±10.04 (122.62±15.18)*(80.38±10.46)*60.11±9.85 2 098.55±491.47肥胖 112 77.89±9.49 (126.53±15.18)*(80.00±10.38)*(56.70±11.14)*△(1 904.12±476.81)*
安靜心率:男女兩組人群安靜心率均表現為正常體重組低于超重組和肥胖組,肥胖組心率最高。男性正常體重組與肥胖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女性3組間并無顯著性差異,但心率隨BMI指數的增加呈上升趨勢,說明安靜心率與BMI指數有正相關性。
血壓:男女兩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表現為正常體重組<超重組<肥胖組。收縮壓男性受試者3個組別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女性受試者正常體重組與其他兩組有顯著性差異,超重組和肥胖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舒張壓同樣表現為男性受試者3個組別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受試者正常體重組與其他兩組有顯著性差異,超重組和肥胖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收縮壓、舒張壓同BMI指數呈正性相關。是因為體重過度增加,使血脂增多,血管壁增厚,血液流通不暢造成血壓上升。
臺階試驗指數:男女兩組臺階指數均表現為正常體重組>超重組>肥胖組,男性受試者正常體重組與肥胖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受試者正常體重組與肥胖組、超重組與肥胖組均有顯著性差異。臺階指數同BMI指數呈負相關。
肺活量:男女兩組肺活量均表現為正常體重組>超重組>肥胖組,正常體重組與肥胖組、超重組與肥胖組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肺活量同BMI指數呈負相關。
2.2 不同體重水平人群血壓異常檢出率分析。
經過統計分析,男性正常體重人群高血壓檢出率為17.43%(19人),低血壓檢出率為1.8%(2人),超重組高血壓檢出率為28.97%(51人),低血壓檢出率為0,肥胖組高血壓檢出率為49.25%(66人),低血壓檢出率為0。女性正常體重組高血壓檢出率為10.86%(15人),低血壓檢出率為2.89%(4人),超重組高血壓檢出率為20.21%(37人),低血壓檢出率為0.54%(1人),肥胖組高血壓檢出率為31.25%(35人),低血壓檢出率為0%。
(1)總體來看,不同體重水平對40~59歲中年人群心肺功能的影響很明顯,肥胖者的肺通氣量較差,心血管機能較差,表現為安靜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同一負荷下心臟恢復能力下降,肺活量降低。說明隨著體重增加,心臟負荷加重,血脂增多,血管壁增厚,外周阻力上升,心血管機能隨之下降。
(2)體重水平對血壓的影響尤其顯著,同一體重水平男性高血壓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考慮可能與40~59歲這個年齡段的男性特點有關。男性在外就餐人數和次數比女性多,易導致高油高鹽膳食,且男性吸煙、飲酒人數遠高于女性,社會壓力、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也普遍比同年齡段女性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所有試者中,肥胖的發生率約為30%,超重以上人群超過70%,這種現象應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控制體重,建立低油低鹽低糖的科學飲食習慣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已經十分必要。
[1]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總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5-10.
G804
A
2095-2813(2016)10(c)-018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