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新胡延軍薛顏秋
亟待出臺新能源客車維護與修理技術標準(規范)
◎王春新1胡延軍2薛顏秋3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客車在推廣方面取得了飛速發展,不論是產量還是規模上,我國新能源客車均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媲美,但在新能源客車的維護技術標準(規范)供給側方面卻還處于短缺狀態。我國是新能源客車生產大國,數量眾多、規模龐大,在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后,新能源客車的維護規范問題就逐漸顯露出來。
據權威機構統計,今年1~5月,國內共生產新能源汽車13.2萬輛,銷售12.6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31.4%和134.1%。其中,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細分領域,總銷量約為3萬輛,占銷售總量的23%。
雖然我國在新能源客車取得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但售后的維護規范還沒有統一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新能源客車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以目前的機動車維修供給現狀,供給側方面基本是以車輛制造生產企業售后跟蹤維護與修理為主,每批新車交付用戶后,車輛制造生產企業的售后團隊派專人跟隨車輛到用戶所在地。然而,這僅是小批量車輛的售后解決方案,一旦到大批新能源車輛投入市場將面臨缺乏維護與修理標準技術及作業規范問題,便會有各種問題出現,影響新能源車輛的普及與推廣。目前國內新能源全程供給側方面迫切需要統一的新能源客車維修技術標準和作業規范,使終端用戶了解如何正確使用、保養新能源客車。
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客車的三大核心部件,在技術、成本、可靠性方面已成為左右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對于出臺統一的”三電”系統維護與修理技術規范供給側方面則是嚴重缺位,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新能源客車在維護與修理過程中并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終端用戶在車輛出現問題后,往往需要通過生產企業的技術指導、培訓來建立自身的新能源客車的維護與修理技術保障體系,不方便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也不方便客戶的日常維護與修理,工作效率不高。
而且目前所采用的維護與修理流程并不規范,有可能對新能源客車的使用造成安全隱患,很有必要在行業中建立相關標準和作業規范,保障新能源客車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維護與修理技術標準(規范)應符合國情和客戶運營的實際情況,能為生產企業和客戶帶來更多的幫助與價值,能夠推動新能源客車維修得以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很多法規和標準并不完善,維護與修理同樣如此,終端用戶對新能源車輛的認知也不夠,管理規范不完善,需要行業共同擔負責任,共同推動。
若新能源客車的維護與修理標準體系里有具體的操作技術規范,將更有利于新能源客車的使用安全,對行業乃至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新能源客車在國內城市客運行業中使用已較為普遍,很多終端用戶對新能源客車在購車、運營、維護與修理、安全監控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如果在售后維修問題上能夠得到有效的規范和統一,不管對用戶還是行業來說都是進步。

在新能源客車的使用環節中,維護與修理成為了車輛使用者日常運營中的最為頭疼的問題。以河北省某客運企業為例,企業擁有400多輛純電動、混合動力客車,但公司沒有新能源客車維護與修理技術標準(規范),相關知識掌握也并不十分全面,這一方面影響了車輛出勤效率,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服務質量和企業信譽。特別是“三電”系統中,沒有統一的作業技術規范,倘若出現問題,便不知應該聯系哪家企業負責維修。有些車輛故障企業技術人員能夠直接聯系生產企業前來解決,但涉及到核心部件的問題,生產企業還需再聯系總成配套企業,以至問題不能得到快速解決,甚至會影響到正常運營。
現在的道路運輸新能源汽車維修市場比較混亂,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很多用戶對新能源客車沒有系統性的維護技術支撐。包括對電池的充放電問題、如何正確使用充電樁及電驅動控制系統的技術規范檢測和判斷等。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編制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需要相對比較復雜的程序,可以先研究編制團體標準或地方技術標準,也可以編制企業標準,指導和規范道路運輸新能源汽車維護與修理。
在新能源客車技術進步的同時,相關的售后配套標準也要跟上,應著力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快在關鍵部件、關鍵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布局,在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售后市場的管理規范,提升新能源客車用戶體驗。通過總結新能源客車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經驗,進而制定統一的維護與修理技術標準(規范),對于終端用戶在實際使用中,將會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統一規范新能源客車的維護與修理標準(規范)需建立在安全標準和服務質量兩大基礎之上。統一的維護與修理技術標準(規范)更需要基于經濟因素、成本因素進行測評。還要根據不同車輛、工況做長遠考慮。
(作者單位:1.梅河口市運輸管理所;2.四平市運輸管理局;3.安圖縣運輸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