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萍,黃作義,鄒春穎,姜曉雪,劉文娟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PBL教學方法應用于留學生神經病學教學的研究①
張淑萍,黃作義,鄒春穎,姜曉雪,劉文娟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討PBL教學方法在留學生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60名佳木斯大學在校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按照神經病學的教學大綱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方法授課,而后將倆組留學生的《醫學專業大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測量表》的結果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的留學生在學習興趣、深入探討、扎實學習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留學生。結論:PBL教學法在留學生神經病學的教學中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留學生的臨床思維,有利于留學生更扎實的學習神經病學專業知識。
PBL ;神經病學 ;教學方法
如今21世紀的中國,醫學教育事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關于留學生的醫學教育逐漸變得重要,高等院校對于留學生的教學質量更是反應了學校的對外教育水平。近年來佳木斯大學積極實行開放式辦學,先后與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巴基斯坦及印度等11個國家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接收來自眾多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佳學習。于是,留學生教學方法優化改革已經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話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率先在歐美國家被廣泛應用,美國醫學教育界掀起的改革的浪潮發生了深遠的變化,基于問題的學習的PBL教學法收效良好[1~3]。
根據WHO調查,PBL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受到廣泛的師生歡迎,全球多家醫學院采用此教學方法[4]。對于留學生教學而言,神經病學不容易理解,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本文將探討PBL教學在留學生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1 研究對象
選取佳木斯大學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60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個分組各30名留學生,其中對實驗組的留學生采用PBL教學法,對于對照組的留學生采用傳統講課方法。
1.2 授課內容與方法
學習內容:神經系統疾病的定位診斷與定性診斷、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原則、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溶栓治療的適應癥、溶栓治療的禁忌證、急性腦梗死的康復治療以及預防二次血栓的藥物鞏固治療。
教學過程中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方法?老師設計了一名70歲老年女性,突發左側上下肢活動不靈伴言語笨拙2h,臨床診斷為“急性腦梗死”。將30名留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10人,選一名留學生介紹病例的情景并組織其他留學生圍繞病例情境展開討論,對于不知道正確的答案的問題由同學自己回去查閱資料后,由老師進行全面的記錄并總結,強調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神經病學知識的課堂授課方式,按照神經系統解剖學及神經病學書本中的教學方案進行授課。
1.3 評價準則
實驗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考核式提問,并通過學習樂趣、深入探討及扎實學習等方面進行《醫學專業大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測量表》的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留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探討、扎實學習及總分的比較,可以得出采用PBL教學法的實驗組的留學生學習效果明顯高出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組。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留學生各個項目得分及總分的比較,分)
神經病學是醫學教學中十分復雜的一部分,傳統教學神經系統的解剖知識枯燥難以激發留學生學習的興趣,大部分留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神經系統解
剖知識,而不是主動的復習。因此留學生不能充分理解神經系統疾病并且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PBL教學法中教師的作用是指導者,起促進作用,而不是僅僅提供答案,是培養留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留學生獲取基礎和臨床知識。PBL教學方法是“基于問題學習”,是美國醫學教育改革先驅教授首創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指在臨床前期課或臨床課中,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以“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培養創新力、理解獲取新知識、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
作為高等學校的教學老師,要跟隨時代變化而改變,應該全面提高英語水平,努力應用準確、規范的英語把PBL教學工作做好,應當充分與國際教育接軌,去英語國家進修以及培訓,將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理念吸收回來,一并應用到我們大學的留學生教育中。PBL教學法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有的只是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是構建使學生學習每章節知識的“策劃人”。而真正在PBL教學方法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留學生,最終的目標根據他們的“滿意程度”來評估,也就是教學過程是否真正將他們帶入問題的深處,探究其中的本質,即學生是否完成了作為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要求。PBL教學法創造了一種新的學習環境,貫徹小組互教互學,激發留學生的思考能力,鼓勵留學生們提問并且不斷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神經病學教材中的各種問題。
PBL教學方法在教學的應用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留學生主動學習醫學知識、建立留學生的臨床思維的能力、提高留學生的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PBL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認真仔細設計病例并且巧妙的設計提示性的問題,做好回顧總結,爭取使PBL教學方法成為神經病學教學的有效手段。
[1]陳聲宇,張梅青,鄭耀光.神經病學臨床教學和命題工作中建議教師采用美國“基本問題的提出及其學習的方法”[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5,13(3):337
[2]李敬誠,張莉莉,周瑜,等.PBL教學法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09,38(13):1685-1686
[3]喬宇琪,張敏紅,吳建新,等.關于PBL醫學教育的若干認識[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1):75-76
[4]倪桂蓮,王欣鵑.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1):72-74
佳木斯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編號:JDZ2016007。
張淑萍(1969~)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主任醫師。
黃作義(1963~)男,黑龍江雞西人,學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blcldxn@163.com。
G420
A
1008-0104(2016)05-0038-02
201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