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艷,王秀梅,于文麗,佟秀鳳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內科住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①
姜 艷,王秀梅,于文麗,佟秀鳳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觀察消化內科住院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選取共200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數字隨機分成健康教育組與常規護理組各100例,分別給予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手段。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仰郁評分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體滿意度。結果:兩組患者均過護理后SAS、SDS評分均得到有效改善(P均<0.05);護理后組間比較,健康教育組患者SAS、SDS評分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護理滿意度分析,健康教育組95.0%優于常規護理組72.0%,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于消化內科住院患者護理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緩解患者情緒,降低焦慮、抑郁的發生,同時得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健康教育模式;消化內科;住院患者;護理應用;可行性分析
對于因患內科疾病需住院治療患者,其心理環境大都較為低落,身體、心理以及經濟方面集中所帶來的壓力容易讓患者產生焦慮或抑郁等問題。臨床研究認為,良好的護理手段對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減少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問題發生具有十分可行的效果。為此我院對共200例患者展開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例病例資料均選自2013-07~2015-07于我院消化內科接受住院治療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各項病理性檢查確診后確定治療方式,患者知情同意。以數字隨機法分成健康教育組100例與常規護理組100例,其中,健康教育組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齡22~69歲,平均(41.6±5.1)歲;病癥類型:胃潰瘍23例,腸炎39例,十二指腸潰瘍28例,復合潰瘍10例。常規護理組患者男47例,女53例;年齡24~68歲,平均(42.5±3.7)歲;病癥類型:胃潰瘍19例,腸炎47例,十二指腸潰瘍25例,復合潰瘍9例。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備顯著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給予一般性消化內科住院患者護理手段;健康教育組于一般護理手段基礎上加以健康教育模式:對于疾病的治療手段,治療目的等應第一時間告知于患者,并普及相關醫療知識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情況。耐心講解藥物治療的使用方法及過程,叮囑病人遵循醫囑用藥并給予必要的輔助治療。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心理治療也須同步進行。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等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大多數患者對于手術治療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醫護人員應該耐心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時的流程、醫療器械的使用、手術時的注意事項等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有無發生焦慮或抑郁等不良情緒,以及對護理工作的總體滿意度。
1.4 判定標準[1]
對兩組患者分別在護理前后對焦慮、抑郁、護理滿意度等內容進行評價、①焦慮:通過焦慮自測表(SAS)對兩組被測試患者做出評價并進行比較;②抑郁:患者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分析比較,抑郁自評量表使用的為百分制,測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病情越為嚴重;③護理滿意度:使用自行制定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內容涉及:護理內容、護理過程、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等等。患者對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滿意度評分,計分制滿分為一百分,對護理越滿意分數越高。嚴格消毒是患者入院的基本要求,并使病房內溫度濕度控制在標準值,注意病房的空氣暢通。患者在患病后,往往需要經歷一定的疼痛感,此亦為造成患者心理不良情緒的原因之一。對于疼痛的護理,護理人員要首先利用健康教育手段讓患者了解到疼痛發生原因以及相應的張角疼痛的方法與處理措施。若患者屬于可忍受的輕、中度疼痛,則可通過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來使患者放松,或輕聲與患者進行交流,以達到轉移患者注意力的目的。另外,還可通過特殊按摩手法來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而當患者出現嚴重性疼痛且難以忍受時,可通過藥物手段進行止痛處理。患者出院時,對于家庭護理、保健以及飲食注意事項,給藥方式等皆需要給予充分的介紹和教育,以保障治療效果的持續性與家庭護理的有效性。
1.5 統計學方法

2.1 SAS、SDS評分分析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均>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均得到有效改善(P均<0.05);護理后患者SAS、SDS評分,健康教育組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4.68)。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分析,分,n=100)
注:P為組間護理前、護理后對比;*P為護理前后組內對比
2.2 護理滿意度分析
健康教育組總滿意95例,總滿意度95.0%;常規護理組總滿意72例,總滿意度72.0%。組間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分析(例,n=100,%)
注:組間相比,*P<0.05。
隨著醫學的進步與人文關懷意識的增強,于現代臨床治療中,各界紛紛開始注重對患者的心理干預。當患者在患有難治性疾病需要住院治療時,身體上的疼痛、心理方面的壓力以及對經濟的擔心、家人的愧疚等,突然之間涌向患者,使期情緒緊張、低落,極易發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2]。而因臨床對心理干預早有重視,現階段我國醫學中擁有不少針對患者心理問題構建的護理模式,健康教育護理模式便是其中一種。健康教育護理即是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宣教工作,讓患者能正常面對病情,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治療[3]。護理人員通過專業且詳細的介紹,讓患者及其家屬更加全面的認識到所患病癥以及治療手段,同時了解該項病癥的即往治療結果,以增添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4]。患者在初步了解自身疾病情況和手術治療相關事項后,能相對輕松并配合治療,對術后疼痛在心理上達到一定止疼效果[5]。另外,患者在手術治療出院后,應追蹤病人病情發展變化,與病人保持有效聯系,對其制定的治療方案出院仍需要繼續督促患者嚴格執行[6]。患者如感到不適或發生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尋求醫療幫助[7]。本次研究中,將200名住院治療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列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行對比分析后得出,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運用,能有效幫助患者緩解自身因病情所帶來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壓力問題,降低患者焦慮及抑郁的發生率,是為臨床可行性極高的有效護理手段。另外,該護理模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亦具有顯著性。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模式的運用對住院患者不良心理問題具有較好的緩解與降壓作為,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高,同時亦能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整體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1]張瑞,欒洋,陳佳玉,等.溝通技巧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哈爾濱醫藥,2013,33(4):312
[2]葉眾,竺麗麗.構建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討[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7(1):79-80
[3]王淑榮.《傷寒雜病論》護理學思想芻議[J].中醫藥信息,2010,27(4):16-17
[4]熊宇,張瑩,陳斐,等.彩色健康教育指導單在消化內科大腸息肉臨床路徑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138-140
[5]陳聰.“321”健康教育模式對代償期肝硬化住院患者焦慮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64-65
[6]史宇穎,范琳琳,耿桂靈,等.結構化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終末事件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4):235-240
[7]袁修瓊,崔明華,蘇華榮,等.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72-76
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項目,編號:2016-301。
姜艷(1969~)女,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副主任護師。
佟秀鳳(1969~)女,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高級實驗師。E-mail:13845400449@163.com。
R473.5
B
1008-0104(2016)05-0026-02
201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