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珊
(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廣西 百色 533000)
?
新型Haemonetics血細胞回輸儀器應用于單采血液成份的價值①
黃紅珊
(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廣西 百色 533000)
目的:新型Haemonetics血細胞回輸儀器應用于單采血液成份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3-07~2015-06來我院就診的98例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并統計患者回收血液量,記錄患者輸血前后血壓、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等指標。結果:98例患者術中的總出血量146368mL,回收81964mL,回收率56%,平均每例回收836mL。回收后血液的觀察指標符合入選標準。其中,有10例輸入異體濃縮紅細胞,其余正常,回輸范圍應控制在3500ml內。術后1d患者的血常規中,血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細胞壓積(HCT)、血小板(PLT)都較手術前稍有下降,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較手術前稍有延長,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7d各項血常規指標基本恢復到術前狀態,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CS 5+型血細胞回輸機的血液回收效果好,有效地減少的疾病的傳播及并發癥,并在保持優質最終產品的同時,縮短處理時間,為搶救急性大出血的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血細胞回輸儀器;單采血液成份;臨床價值
自體血回輸是指獻血者與供血者為同一個體,將術前所采集患者的體內血液或術中、術后所回收的因手術或創傷而丟失的血液再回輸到患者體內的方法[1]。自體血回輸具有減少術中血液的浪費、節約血液資源、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同種異體輸血造成感染其他疾病的優點,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但其不良反應的隱患和風險也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2]。CS5+作為第五代自體血液回輸系統,運用微處理技術,在減少處理過程時間的同時又保證高質量的血掖成品,能最大限度地將術中失血收集起來回輸給患者,為各類大手術特別是特殊血型如RH陰性患者手術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本文主要對來我院就診的急需輸血類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02~2013-11來我院就診的98例患者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開放性心臟和血管手術39例;全關節置換術和脊柱手術54例; 肝脾破裂5例等。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年齡20~65歲患者,男女不限,已閱讀了受試者須知,同意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高質量的血樣符合的條件為紅細胞壓積50%~55%; 紅細胞回收率>95%; 肝素清除率>99%; 游離血紅蛋白清除率>98%。
排除血樣主要有血液流出血管外超過6h;敗血癥患者;大量溶血;病人患鐮狀細胞貧血;懷疑流出的血被細菌、或消毒液污染;懷疑含有癌細胞(瀕臨生命危急狀態除外);腫瘤患者的血液回收;細菌污染的血液回收。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及術中監護
選擇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麻,同時檢測脈搏(b)、血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CG)和動脈血壓(BP)等,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輸液輸血,檢測中心靜脈壓(CVP)。
1.2.2 血液回收辦法
對擇期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急診患者在搶救的同時做好心理護理及宣教工作,以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取得患者合作。配制好抗凝劑(250~300mg肝素/1000mL鹽水)。安裝儲血器及吸引管路,預沖肝素150mL;開機自檢后安裝離心杯耗材;手術結束,按下“Start”或“Fill”處理儲血器剩余血量 ;若整手術收集紅細胞不足一杯,按下“Wash”終結 ;一杯以上的紅細胞,按下“CONC”終結 ;回輸血液,關機,處理耗材。
需要注意的是術后回收的血液請在處理結束后4h或回收開始后6h內輸注;勿加壓輸血;使用帶有微聚合過濾器的輸血皮條;為了不使管路中的滅菌空氣跑出,更換廢液袋只在回輸模式結束時進行。統計患者回收血液量,比較患者自體輸血前后血壓、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等指標的變化情況,記錄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等。
1.2.3 術中輸血輸液方法
麻醉誘導后,先從兩靜脈輸入賀斯、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維持CVP在6~10cmH2O。術中維持紅細胞壓積(HCT)在25%以上,當HCT低于25%時將回收洗滌好的血細胞及時回輸給患者,若HCT仍低于25%,可適當補充少量異體濃縮紅細胞。
1.3 統計學方法

2.1 回收血液的指標
98例患者術中的總出血量146368mL,回收81964mL,回收率56%,平均每例回收836mL。回收后血液的觀察指標符合入選標準。其中,有10例輸入異體濃縮紅細胞,其余正常,回輸范圍應控制在3500mL內,見表1。

表1 回收后血液的觀察指標±s)
2.2 血常規對比分析
濃縮前后血常規對比分析:濃縮前后各項血常規對比發現,濃縮效果明顯。見表2。患者術前術后血常規及凝血時間分析:術后1d患者的血常規中,血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細胞壓積(HCT)、血小板(PLT)都較手術前稍有下降,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較手術前稍有延長,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7d各項血常規指標基本恢復到術前狀態,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2 濃縮前后血常規對比±s)

表3 患者術前、術后血常規及凝血時間±s)
注:術前與術后一天對比P<0.05;術前與術后7d對比P>0.05。
像開放性心臟和血管手術、全關節置換術和脊柱手術、擇期神經外科手術;宮外孕破裂、肝脾破裂等在手術過程中,存在出血量大、止血困難等問題,經常通過輸入異體血液維持患者的血量及血紅蛋白水平。但是血源有限,而且輸入異體血會引起多種并發癥,因此,自體血液回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3,4]自體血液回輸是將手術過程中患者流失的血液進行再收集,經過離心、洗滌后回輸給患者,這樣即使為患者保存了自身的紅細胞,對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有著積極的意義。回輸血必須經過恰當的處理才能重新輸回人體,因此獲得高質量的回輸血才是最重要的。
理想的血液回輸機應該具備一下幾個條件[5]:①清洗出的紅細胞壓積恒定在50%;②少量失血即可以開始清洗回收;③清除回收血中的不溶解脂肪[6];④抗凝劑的清除率:>99%;⑤對回收的血液連續進行處理,整個回收過程可實現全自動運行,有相應的報警監測系統;⑥一次性耗材安裝簡便,便于維護[7]。CS 5+型血細胞回輸機基本上具備了以上的條件,使用最新的微處理技術,在自體血液處理中提供高水平自動化。通過使用一種能自動檢測儲血器內液平和啟動機器運轉的感知器,盡量減少操作人員人機對話和監測[8,9]。在保持優質最終產品的同時,縮短處理時間,為搶救急性大出血的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我們對CS 5+型血細胞回輸機臨床應用和術前、術后的觀察分析如下:(1)該血液回收機對患者術中失血的血細胞有很好的回收效果,紅細胞回收率達95%。但是對血小板的回收率較低,這是由于回收血液時負壓吸引破壞造成的[5]。(2)本次研究中,有90%的患者不需要輸入異體血,避免感染、并發癥的發生,術后恢復快,血液回收效果較佳。(3)本研究中在術后一天各項血常規處于較低水平,但是一周后即恢復到術前狀態。(4)該血細胞回輸機對肝素的清除率近97%,對游離血紅蛋白的清除率近98%,因此它對有毒物質的清洗也是十分有效的。總之,CS 5+型血細胞回輸機的血液回收效果好,有效地減少的疾病的傳播及并發癥,并在保持優質最終產品的同時,縮短處理時間,為搶救急性大出血的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1]李建華,李斌,胡惠英,等.自體血回輸對骨科手術患者組織氧代謝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4):322-324
[2]胡小兵,肖素香,王伯亮,等.30例Rh D陰性患者術中自體血回輸的效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2):191-192
[3]楊旭瑾.血液回收技術在大出血患者手術中的應用及護理[J].江蘇醫藥,2014,40(16):1982-1983
[4]彭道波,包良笑,王健,等.關節置換術后自體血液回收的臨床應用觀察[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8):693-695
[5]楊凱艷,錢冬.自體血液回輸器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2,38(20):2485
[6]Hall DP,Lone NI,Watson DM,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phylactic plasma transfusion before vascular catheterization in non-bleeding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prolonged prothrombin time:A case-control study[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12,109(6):919-927
[7]Lasarzik I,Cordier J,Peetz D,et al.Effect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on cerebral cytokine expression[J].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anesthesiology,2011,23(3):215-221
[8]陳罡,代恒茂,代金貞,等.CS5+血細胞回輸儀的常規維護和故障處理[J].醫療衛生裝備,2015,36(4):148-149
[9]曹雋,吳紹英,郭鵬翔,等.COM.TEC血細胞分離機在血液病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25):68-69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科研項目,編號:Z 2013115。
黃紅珊(1964~)女,廣西百色人,學士,副主任護師。
R446.11
B
1008-0104(2016)05-0055-02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