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飛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西 南寧 530021)
?
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對比研究①
鄧 飛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西 南寧 530021)
目的:對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3-11~2015-11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將其分成了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進行急診PCI治療,對照組實施擇期PCI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結果:治療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期間的心臟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相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確診為心肌梗死,應及早進行PCI治療,降低患者的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擇期PCI;療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心血管科的常見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脈斑塊破裂并形成血栓而引起,極易導致冠狀動脈狹窄與閉塞,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且危急等特點[1]。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再灌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降低死亡率,臨床常采用冠脈介入治療(PCI),但在治療時機的選擇上仍存在爭議[2]。以下就我院分別采用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13-11~2015-11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68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34例。治療組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40~74歲,平均(54.4±2.6)歲;病變部位:18例前壁,10例下壁,6例其他部位。對照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42~74歲,平均(54.7±3.3)歲;病變部位:19例前壁,11例下壁,4例其他部位。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值得比較。
1.2 入組標準
治療組:癥狀發作時間不超過12h,胸痛時間超過30min,休息或硝酸甘油治療后未見緩解;心肌酶超過正常值2倍。對照組:癥狀發作時間在7~14d,存在缺血性胸痛;未進行溶栓治療或溶栓治療不成功[3]。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行急診PCI治療:入院后,分別給予30mg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嚼服,行冠狀動脈造影明確梗死部位,并行經皮冠狀脈內形成術。然后,根據患者實際置入支架,建立靜脈通道。若合并緩慢慢性心律失常,可取心臟起搏電極臨時插入股靜脈或者鎖骨下靜脈處,術后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梗死動脈狹窄不超過20%,且遠端血流正常,則可給予100mg阿司匹林與75mg氯吡格雷口服,每日1次,并取6000U低分子肝素行皮下注射,每日2次。術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采用調酯類、硝酸酯類等藥物進行二級防治。
對照組行擇期PCI治療:入院后,給予擴充冠狀動脈、營養心肌等對癥治療,并用6000U低分子肝素進行皮下注射,每日2次;給予100mg阿司匹林與75mg氯吡格雷口服。術前,行心臟B超檢查,評估心功能,在入院7~14d期間行PCI治療,術中與術后處理方法與治療組相同。
1.4 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變化,并對兩組住院期間的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死亡率進行記錄與比較。
1.5 療效評定
血管狹窄段消失或大體消失,為治愈;血管狹窄段部分消失,但狹窄程度不超過20%,為好轉;未達到上述任一標準,為無效[4]。其中,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6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組的治愈率為64.17%,對照組的治愈率為38.24%,兩組比較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但總有效率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34,(%)]
2.2 兩組住院期間的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死亡率比較
治療組的心臟事件發生率為5.88%,對照組的心臟事件發生率為23.53%,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的死亡率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期間的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死亡率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關鍵是促進梗死血管再通,恢復心肌供血[5]。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逐漸成為梗死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PCI治療的機制為:通過開通梗死的血管,恢復心肌灌注,預防心肌因缺血而壞死,從而有效保護患者的心臟功能[6]。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及早開通梗死的血管對降低死亡率具有積極意義。
擇期PCI通常是在患者發病7~14d而實施的梗死血管再灌注治療措施,它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狀態,挽救了瀕臨死亡的心肌細胞,但因心肌缺血狀態持續較長,故易引起心臟事件,預后不甚理想[7]。急診PCI是在患者發病后及早進行的心肌再灌注治療,它避免了擇期PCI的不足,能最大限度地縮小梗死范圍,降低心臟事件發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治療組實施了急診PCI治療,對照組采用了擇期PCI治療。從表1中可看出,治療組的治愈人數(22例)明顯多于對照組(13例),治愈率相比較差異顯著,但總有效率差異不明顯。這表明急診PCI因為盡早實施,使心肌缺血現象得以盡快緩解,故能夠促進梗死血管再通,有利于患者的預后,療效較佳。從結果2.2中可得知,治療組的心臟事件發生率(5.58%)遠遠低于對照組(23.53%),但死亡率低于對照組,但相差不大。這表明急診PCI治療能夠盡早緩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梗死范圍縮小,減少了心臟事件與死亡事件的發生。曾有文獻[8]指出,急診PCI可在早期持久、完全地開通患者的梗死血管,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肌功能,治愈率在60%以上,效果優于擇期PCI。本次結果與文獻觀點基本一致,這進一步驗證了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至于本研究中的治愈率稍優于文獻中的數據,這可能與選取病例數目有關。
由上述可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能夠盡早開通患者的梗死血管,改善心肌功能,有利于患者預后,大大降低了住院期間的心臟事件發生率與死亡率,療效明顯優于擇期PCI,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1]張林,林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PCI和行擇期PCI治療的近期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209-210
[2]許云耀,謝志輝,候冬子.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診PCI與行擇期PCI治療的近期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01):110-111
[3]郭風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診斷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6):90-91
[4]高山,吳明,于海波,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脈支架植入前后早期血清巨噬細胞炎性蛋白1a的變化及意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1):53-54
[5]王星巖.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5,24(11):1183-1184
[6]史正山.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對比[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2):53-54
[7]黃昆源.觀察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6):841-842
[8]龐軍,張鉦,白明,等.中國人群急診PCI與先溶栓后擇期行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薈萃分析[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4,30(4):328-331
鄧飛(1971~)男,廣西南寧人,本科,主治醫師。
R542.2+2
B
1008-0104(2016)05-0140-02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