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崔欣/文 彭程/攝
王玉鵬:創新文體活動的“點子王”
□本刊記者 崔欣/文 彭程/攝

“我們王主席可不容易了。他做事的專注度,讓我們十分佩服。更別說在創新文體活動上,他提出的許多點子總讓我們驚嘆,好幾個都成為我們的品牌活動了。但要說起知名度,他可就太低了。原因就是,他太低調,總是把出頭的機會推給別人。”一聽記者是來采訪懷柔區泉河街道總工會專職副主席王玉鵬的,街道工會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按捺不住,先跟記者聊上了。這也成為記者對王玉鵬的第一印象。
1995年7月,剛剛從懷柔師范學校畢業的王玉鵬,被分配到了位于山區的黃坎鄉九渡河小學任數學教師。這一教就是10年。回憶當老師的最大收獲,他感嘆道:“3至6年級的數學教師,我都擔任過。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當老師的時候對待工作比較專注,肯下功夫、動腦筋去琢磨教學方式,也善于學習、使用新生事物。這也使得我成為了當時全鎮唯一一名區級骨干教師。”
提起自己的善于學習、運用新生事物,王玉鵬最驕傲的就是在電腦還未像現在這樣廣泛普及的情況下,自己已經將它運用到了教學上。那是1999年,每月工資只有2000多元的他,硬是花費8000多元買了一臺“恒生”電腦。“我那時是貸款買的。記得當時一共還了3年才還完。在當時的山區小學里,根本沒有電腦。我是全鎮100多名教師中,第一個擁有個人電腦的。”由于當時山區的交通不是很發達,王玉鵬經常是在周末才能家看看。這剩余下來的時間,就被他利用在了鉆研教學方法上。
回憶起第一次利用電腦制作課件上課的情況,王玉鵬依然感到歷歷在目。“那是一節教授六年級的數學課,上課的內容是《圓的認識》。”當他把用電腦制作出的動畫播放出來時,孩子們眼睛都瞪大了。“為了讓孩子們能正確認識圓,并能夠推導出怎么求解圓的面積,我用Authorware制作了一次切西瓜的動畫。”對于當時的山區里學生,電腦本就是一個新鮮物件,更何況由它制作出來的動畫?這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腦也不停地跟著思考,學得非常快。“那節的效果,可以說是出奇的棒!這也使我有了更大的信心。打那兒以后,只要能利用電腦制作出直觀課件的,我都盡力去做。”
除了在山區率先啟用電腦制作課件,王玉鵬還在一些教學方式上進行了創新。“比如教授分數時,我就開辟了自己的新方式,使孩子們對于單位一的認識得到了擴展,并正確的理解其含義。”原來,對于小學生來說,單位一的最直接理解就是一個物體,如一個蘋果、一塊糖。可對于分數而言,它不再是限定在單個物品中,已經延伸到了多個物品和起來成為單位一。如何讓孩子們認識到這一點?王玉鵬的方式就是從實物動態教學逐步引領學生們進入到抽象理解上,并通過語言來正確表達。“這節課實際是一節參加區級教學比賽的課程,后來還成為了我的示范教學課。”
10年的教師生涯中,王玉鵬不但在工作中努力實踐創新,而酷愛讀書的他,更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尤其是閱讀國學和西方大眾心理學,為他在今后的工會工作中提供了助益。


2012年6月,王玉鵬擔任了街道總工會專職副主席。回憶當時的情況,街道工會服務站副站長閆成林插了進來:“王主席特別好學。從2012年接手工會工作,經過很短時間的適應,使現在泉河街道總工會逐漸在職工心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打造了一系列泉河街道工會品牌項目。”
雖說學得快,可真正做起來,王玉鵬也遇到過許多尷尬事。“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要算是當街道總工會副主席后第一次到一個企業去建會。那次去的企業,還是由熟人介紹,與老總也算是半熟臉。起初企業老板還比較客氣,聊起來后人家說:‘建會沒問題,交經費也沒問題,但我們企業現在經營不太景氣,急需資金,能不能幫助給我們貸點款?要不幫忙找稅務給減點稅也好呀!’但這些事,我們工會是真做不了。企業老板得知我們在這些方面全幫不上忙時,態度立馬就變了,毫不客氣地就把我打發了。還對他們的工作人員說:‘以后不要讓這些人再來煩我。’我的第一次建會經歷,就這樣失敗了。”
這件事引起了王玉鵬的反思:“作為工會,通過什么途徑、什么方法、什么思路來吸引企業,使企業能夠重視工會工作,對建會有需求,從而能做好工會工作?”為此,他根據轄區小規模企業多的特點,確定了工作思路——凝聚、教育職工,從而幫企業穩定隊伍、節約成本;幫助企業建立企業文化,以獲得職工的認同,從而使企業有向心力;根據餐飲行業職工多、青年人多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以此來活躍企業氛圍。
有了工作思路,就得找破題點。王玉鵬的作法是——從企業需求入手。“我們根據當時APEC會議在懷柔舉辦的契機,為餐飲行業開辦禮儀培訓。同時,我帶領工會干部們走下去,主動了解企業用工情況,并通過街道社保所打通區社保所,以實現春風行動,從而搭建用工平臺。”王玉鵬說,這樣的服務獲得了企業的認可和配合,“有的企業老總,家里老人需要請保姆都找工會來幫忙。”
真要論起來,王玉鵬可以算是宣傳口出身。而與工會的初次相遇,也是源于街道宣傳科。“那時,我們宣傳科經常配合工會搞一些文體活動,像登山、讀書交流、趣味運動等。這也使我對于工會舉辦特色文體活動情有獨鐘。”
“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是事兒也就煩一會兒,一會兒就完事兒……”這首《倍兒爽》歌曾一度因為是健身操的主題曲而在泉河街道風靡。原來,在市總號召各基層開展工間操活動后,泉河街道總工會也想把這一工作推廣起來。“可在我們街道,雖然有雇工情況,可沒有什么大企業,最小的非公企業甚至是由兩三個人組成的。所以,我們這里沒法開展工間操活動。”王玉鵬向記者解釋道。但這一工作也不能不開展。為此,他就想出了開展健身操活動。“我們在當年制定了推廣健身操的計劃,并邀請文化中心的專業人士進行了創作。之后又向各社區的干事教授了基本動作,讓他們回去后再根據各自的特點自行編排。”還別說,這個健身操不光吸引了社區職工,甚至吸引了當地武警中隊。戰士王明利對記者說:“雖說健身操對我們來說,運動量不大,可卻幫我們放松了心情,豐富了業余生活。”

在泉河街道,還有一個品牌活動——“玫瑰綻放愛在社區”交友大會。如今,這一活動已經舉辦了七屆,也從原來的轄區企業擴展到懷柔城區各企業。每次開展活動,街道工會還要邀請通過活動已經喜結連理的職工們,來到現場為大家傳授經驗。這一活動的受益者陳學蓮,就曾在第五屆交友會上做過典型發言。她和愛人是交友會舉辦以來,第一對結婚、生子的職工。而在第七屆閃亮返場的宗澤,是在第三屆交友會上與妻子王倩相遇、相知、相愛的。提起交友會成功的秘訣,王玉鵬表示,每次交友會上的互動活動,他們都會大費腦筋。“像今年舉辦的交友會,我們就再次發揚獨特創新精神,設置了浪漫約談、才藝展示、游戲比拼、信息咨詢等六大區域,開展‘幸運對對碰’、‘齊心協力’、‘送出甜蜜,分享喜悅’、‘雙龍戲珠’、‘情歌對唱‘愛’不變’、‘心有靈犀’等6個環節。當天,139名參加活動的男女佳賓中,填寫和傳遞連心卡片達70余張、送出玫瑰花60余朵。更有13對男女佳賓派對成功,牽手約談。”
除此之外,王玉鵬還與工會干部一起,根據職工需求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動。如組織轄區職工到北京(懷柔)民防宣傳教育培訓基地,參加為期三天的防災減災培訓,從而提高了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應急處置、自救互救技能和自我保護能力。從今年4月起,街道工會還舉辦了健康節系列活動。活動包括組織健步走、送健康大禮包、開展健康講座、健康體測和趣味運動會等五項活動。這一活動共服務職工1500余人次,服務占泉河街道轄區總數的70%以上。
多年的實踐,使得王玉鵬說起工會的事可真是一套套的,但一說起自己來,卻成了啞口葫蘆。對于今后,他只有一句最純樸的話:“對于工作,我永遠都會盡全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