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卿
談話即道路——關于中法美術學院教學模式的對話與思考
◎王卿
強調藝術教學的內容和注重藝術的自我表達這兩種觀念是21世紀藝術教育的核心,學科定向藝術思想課程的教學模式似乎是目前藝術教育發展的方向。卓越的藝術教育是產生藝術家的搖籃,法國的藝術教育代表了當今世界先進的藝術教育理念,它的學院藝術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理論體系和教學制度;深入學習探討法國藝術學院的教育模式和思想對于我們自身美術院校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藝術教育理念 發展 傳統與當代
法國的藝術源遠流長,首都巴黎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巴黎的城市景觀和藝術氛圍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法國相當重視藝術教育和知識性討論,并被認為其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深入學習探討,法國藝術學院的教育模式和思想是我這次訪學的主要任務,也對我們自身美術院校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2015年4月25日,我來到法國格勒諾布爾瓦朗斯高等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弗萊德里克萊格利茲位于巴黎的工作室,在這里我和弗萊德里克萊格利茲教授圍繞著中西方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展開了一次對話。弗萊德里克萊格利茲教授長期任教于法國的美術學院,通過和他進行關于中法美術學院教學模式的對話和交流,我發現現在法國學院的教育模式還是很好的。萊格利茲教授說,現在學生的壓力最大的是來自于畢業的學位,因為現在學生一定要反復跟老師去解釋他要做的這個東西是什么,最后這個作品可能剛出爐,剛有一點點想法,沒有完全做出來,這個前提下要跟老師說這些東西,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壓力特別大。他們是在做之前,全部把想法說出來,然后探討一下,先從理論上,然后再付諸實踐,所以學生壓力特別大。因為你這個想法可能說出來很好,如果說初期的解釋沒有解釋明白,或者老師覺得你的想法不是特別好的話,他可能會抹殺一個很好的作品。幾乎所有美院的系統都是非常反對繪畫的,就是因為那個時候非常潮流的東西——做視頻和裝置,這些目前很時尚。由于法國受杜尚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幾乎整個90年代,那些老師會給畫畫兒的學生說為什么你們要畫畫兒,你們為什么不做視頻,不做裝置,而要畫畫兒呢?這種情況對那些畫畫兒的學生來講很難,但是同樣的,在德國、英國、瑞士、美國等國家沒有這些問題,老師不會強迫或者阻礙你不做繪畫或者做什么東西,老師會給你很大的自由。但是法國老師會說,一直到現在都是。法國在相當長一個時間內,最重要的還是想法。
雖然目前在藝術界普遍呈現這種狀態,但特別是法國仍然看中想法的東西,很多國外的批評家覺得這是法國藝術界很大的一個弊端,他們過分強調這種觀念的東西。在巴黎美術館,看見和我幾乎同齡的英國藝術家也看到他們的作品很自由,一個藝術家可以做藝術,可以畫畫兒,可以做裝置,但是法國來講,老師告訴他們繪畫已經是過去時了,新興的是觀念藝術,所以他覺得其他國家的藝術家非常自由,但是法國就不是這種情況。就現在這個問題,我和教授認真做了探討,他2007年到格勒末諾貝爾美院做老師的時候,覺得要做一些改變,因為格勒美院的老師每年要做一個課題,每一個老師自動隨意組合。他和不同老師在一起組合,把繪畫通過課程慢慢地融進去,比如做繪畫和電影這一個主題。現在,電影,也就是視頻是主流,把繪畫通過電影的方式融入整個主題,讓學生參與繪畫,不會說學生單純只做視頻,而是通過視頻把繪畫也融進來,慢慢通過這種方式把繪畫加進來。比如先讓一個學生做視頻,當他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先打草稿,通過速寫的方式打草稿,草稿打完了以后再給其他的學生,其他的學生再根據他的草稿把它做成視頻。經過他不斷地努力,在三年之內讓在這個學校里幾乎消失的一門繪畫藝術重新回到學校里。現在,通過他的不斷努力,這個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地開始畫畫兒,整個學校的氛圍對繪畫的接受度也越來越好,不像剛來學校那樣。
而在巴黎美術學院,所呈現的狀況就和格勒諾布爾瓦朗斯高等藝術與設計學院不太一樣,是完全不一樣的模式。巴黎美院每年輸出很多優秀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和觀念藝術又很強,這就是巴黎美院優秀的地方,基礎和觀念都非常硬,非常好。但是格勒美院這一所學校只在80年代和90年代這一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學院,這個階段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藝術家。這種百花齊放的現象不是單純在法國,全世界都這樣。可能以前的某一個時期會出現一個什么派別,然后這是一個主流或者很潮流的東西,但是現在你沒有一個這個潮流、那個潮流,就是同時并存。
通過這次的交流研究,我覺得中國的藝術教育應以中國的民族化發展建立自己的藝術教育坐標,我們需要多研究,多探索,多比較,來發展中國的藝術教育事業。中國的高等藝術教育發展需要民族文化和先進文化長期融合統一起來,才能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
(責任編輯 王曦)
(王卿,男,研究生,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講師,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