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龍
中國未來的社會資源,一定會向高度凝結了科技智慧的產業匯集,對于投資來說,很明顯的是科技類企業將是重要的選擇。
在競爭殘酷的智能手機領域,與焦頭爛額的韓國三星公司相比,深圳華為這幾年做得可謂是順風順水,不但其通訊設備暢銷全球,而且如今華為智能手機已占據了中國市場份額的第一名。這家年銷售額近4000億元的世界500強企業是一家民營公司,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先生對自己很“摳門”,那張他午夜時分在機場排隊等出租車的照片想必很多人還都記憶猶新。任先生的錢到底花在哪里了?——華為在全球建有16個研究所,麾下的開發人員有7萬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近10年來,華為公司花在技術創新與研發上的費用超過了1500億元。因果不空,這樣的公司想不成功都難。
華為順風滿帆,而有的公司卻“藍瘦香菇”,比如聯想。2015-2016財年的年報顯示,聯想當期凈虧損高達1.4億美元。就國內手機市場而言,你還找得到聯想的品牌嗎?自打1984年創業之初,聯想就確立了“貿工技”的發展路線,這在過去30年里被驗證是可行的。盡管聯想抓住了PC和筆記本電腦市場大爆發的時代機遇,盡管一系列的跨國收購很霸氣(比如最近的一次,2014年10月以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購買摩托羅拉的移動智能手機業務),但是業界對于聯想公司原創技術缺乏的批評之聲始終存在。光靠買,這個套路不能永遠靈光啊!
三十年前,“白手起家”是中國第一代創業者們無奈的選擇。然而時過境遷,游戲全都變了。如今實業難在哪兒?難在無論有形的商品、還是無形的服務,其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了。從云計算、無人機和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VR……只要東西缺乏科技含量,你在道兒上根本沒法混。可以說,“白手起家”這四個字,永遠要跟未來的創業者、企業家們說“拜拜”了。勞動密集型的來料加工盡管被劃為了制造業,但誰都知道那不是長久之計。“轉型、升級”動動嘴皮子很容易,可是不花大錢、不把錢花對了地方,想做到還真沒戲。
中國未來的社會資源,尤其是近來下滑嚴重的民間投資,一定會向高度凝結科技智慧的產業匯集。掃描一下科技類的上市公司,走勢好的比比皆是(見圖1-3,說明:不是薦股)。科技公司到股市來融資,自己好好發展壯大然后讓投資者受益,這個可以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