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瑜伽是兼具體育與藝術特征的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擔負增強身體素質、形體塑造及修身養性的任務。作為高校的一門課程,瑜伽要針對高職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瑜伽的特征,從知識技能、思想情感,能力等綜合素質目標研究培養學生。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發揮瑜伽運動的優長處,彌補瑜伽運動的不足,整合瑜伽課程內容。瑜伽課程中使高職生得到更多的鍛煉。
關鍵詞:高職生瑜伽教學;綜合素質發展
瑜伽現已發展成為身體運動、呼吸調節、冥想、修身養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心理和行為訓練。隨著瑜伽在社會上的風行,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增設了瑜伽課程。但是由于瑜伽不是競技型運動,所以該課程的課程標準、評價體系、教學設計仍然在探索中。
瑜伽是兼具體育與藝術特征的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擔負增強身體素質、形體塑造及修身養性的任務。瑜伽成為高職校的一門課程,則要針對高職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瑜伽的特征,從知識技能、思想情感,能力等綜合素質目標研究培養學生。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發揮瑜伽運動的優長處,彌補瑜伽運動的不足,整合瑜伽課程內容。瑜伽課程中使高職生得到更多的鍛煉,對高職生學業發展、生活態度,及今后人生道路起著重要指導作用,這是我們要去探討的課題。
1 傳授運動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良好身體素質
瑜伽作為大體育選項課程,首要的目的是鍛煉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并使學生掌握相關的運動與保健知識。身體素質是運動中表現出的包括力量、速度、柔韌、平衡、靈活、協調等素質的總稱,是運動訓練的基礎及目標。體育教學和健身鍛煉中都十分重視身體素質訓練與提高。
高職院校中,瑜伽課程選課學生90﹪以上是女生。約有15﹪的學生,身體柔韌度很好,20﹪的學生柔韌度較好,10﹪的學生柔韌較差;60﹪的學生力量總體水平較低,頸、臂、腰、腹、腿肌肉量少,14﹪的學生體質明顯薄弱;70﹪的學生頸部有頸紋,頸部力量薄弱;70﹪的學生形體不挺拔,20﹪的學生肩部稍駝;12﹪的學生有頸椎、腰椎癥狀;50﹪的學生協調性一般,18﹪的學生協調性較差;60﹪的學生學習積極努力,55﹪的學生學習創新意識強,12﹪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差。
1.1 加強高職生力量素質訓練,促進身體素質全面發展
根據學生的實際身體狀況,高職生尤其女生大多數力量嚴重不足,甚至于導致很多骨骼退化癥(頸椎病、腰椎病)提前出現,這很不利學生健康發展。傳統瑜伽訓練中偏重于柔韌訓練,而很多人出現了骨骼受損,關節退行性病變的癥狀。因此高職瑜伽課程中,應加強學生的力量訓練內容。教給相關保健知識:肌力是脊椎及骨關節重要支撐,“肌力是骨骼的保護神”等。瑜伽課程中,通過啞鈴、杠鈴、彈力繩等器械以及俯臥撐、平板撐等負自重的運動,有目的地加強頸部、膀臂、腰背部、腹部、腿部肌肉力量。兩節課的時間至少以15分鐘的時間用于練習力量。學生身體練得結實而有力,身體素質得到更合理的發展。
1.2 增加韻律操訓練,促進高職生速度與協調身體素質發展
根據對瑜伽效力測試結果分析,瑜伽訓練對選擇反應時影響不明顯。因為瑜伽運動雖然在集中注意力、強身健體,塑造完美形體上有很大作用,但它又屬于有氧運動,因此對反應能力訓練缺乏。
速度是增強反應的重要因素,瑜伽運動的速度不滿足青年學生要求,同時運動的心率指數低于標準。據專家指出,與健康相關的身體素質各占比例中心肺耐力為50﹪所占比例最大,為體質健康的核心要素。年青大學生的心肺耐力鍛煉心率最低應在120左右。因此瑜伽課程中增強學生的速度素質訓練,以提高心肺耐力。韻律操運動,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的律動感、情感得到激發,增加了學習樂趣。在快速的律動下,高職生的心肺耐力、速度素質、反應素質、協調素質都得到更好的補充與鍛煉。
韻律操運動與瑜伽的特性教學互補互進,瑜伽中慢速的動作組合協調能力與韻律操中協調能力是相通的。宜靜宜動,沉穩大方,敏捷協調的身體運動素質為高職生從事職業技術工作增加了更好的條件。
1.3 瑜伽組合(舞蹈)教學,促進高職生協調素質及審美能力發展
瑜伽組合(舞蹈)以其富于變化的動作組合、藝術性的表現使高職生肢體、大腦的靈活性反應、協調能力得到很好鍛煉、發展。瑜伽課程教學設計中緊密根據學生的基礎,結合學生的興趣,鏈接課上練習的各種體式、動作,設計了一些適合學生表演的瑜伽組合及舞蹈。如:肩部組合舞蹈《套馬桿》,將硬肩、聳肩、繞肩、柔肩幾種肩部動作融合其中,鍛煉學生的頸、肩部位的柔韌靈活能力。《阿拉伯之夜》瑜伽舞蹈將扭腰扭胯動作融合其中,鍛煉學生腰胯部的柔韌靈活能力。《琵琶語》、《天使的翅膀》等表演性較強的瑜伽舞蹈,使學生瑜伽能力得到藝術性的拓展,學生的體能、協調能力審美能力得以綜合提升。
2 瑜伽教學中注重對高職生良好的情感、意志素質鍛煉
2.1 瑜伽滲透培養高職生真善美的情感
瑜伽追求“身、心、靈”和諧發展,更注重情感與心靈的陶冶與引導。瑜伽練習將體位法、呼吸法、冥想法三者融為一體,達到身心合一的完美境界。在體位法練習過程中配合冥想引導,使學生進入優美的、寧靜的、積極的、向上的情感境界,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機,體驗生命的力量,感覺自身的潛力。瑜伽課中以優美的語言,激勵的話語,激發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懷,努力奮進的勇氣。瑜伽鍛煉使學生撫平情緒,心靈獲得平靜,以專注、平和、冷靜、積極進取的心態去應對各種事情。
對于青年大學生,不同于中老年為對象的瑜伽訓練。引導學生樹立淡定、平靜、沉著、穩重的心態,同時還要樹立充滿朝氣蓬勃、勇于進取、頑強拼搏、聰慧機敏的精神意志。對青年學生冥想訓練不能追求空靜空無的境界,避免超然脫俗,不思進取,淡泊意志,名利不爭的思想。瑜伽教學中注重傳輸優美、自然、冷靜、智慧、進取的人文情感與思想。
2.2 瑜伽訓練磨煉高職生堅強意志
意志過程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依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排除障礙,去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只有在學習上克服重重困難、勇于攀登高峰者才能稱為意志堅強的人。
在瑜伽柔韌素質訓練的過程中,拉伸韌帶都會出現一些酸痛、麻木現象,每個體式停留的時間又比較長,所以要求學生要用堅強的毅力去堅持、關注身體由內到外的變化。這對意志力以及忍耐力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意志力以及忍耐力的提高,我們平時面對事物時壓力和心態也會有所改善。在力量訓練的過程中(如,腰腹訓練的船式、斜板式,腿部力量的戰士系列以及瑜伽球的訓練等)同樣要求用堅強的毅力去堅持才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在瑜伽教學與訓練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堅韌品質的培養,特別是在身體疲勞、學習進步不大或失利的情況下,要鼓勵學生堅持到底,再接再厲,提高堅韌性。
3 瑜伽對高職生能力素質培養
能力是指順利實現活動的心理條件。認知能力屬于人的一般能力,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智力 ,它是指完成各種上活動都必須具備的能力。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考力、想象力五個因素構成。創新能力是高層次的能力。
3.1 注重發展高職生認知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發展
瑜伽練習中,引導學生控制自己的意念,專注的意念把散亂的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靜下來,學生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自己的形體與動作,在這種狀態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一些自然景物,分析瑜伽中的動作組合,體會動作的特征與變化。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想更加清晰,觀察、記(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憶心理狀態得以有效促進,并能夠提高高職生的思維能力,改善練習者的學習工作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瑜伽中的冥想有利于鍛煉學生控制意念,開闊思維,對于提高高職生認知能力有著非常好的作用。冥想是一種集中的、寧靜的、深層次的思索狀態,著重于鍛煉學生大腦皮層的集中、指向性活動能力。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動中的一種修心行為,如禪修、瑜伽、氣功等,但現今已廣泛地被運用在許多心靈活動的課程中。以研究超導體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英國人布萊恩·佐瑟夫訓遜,也是養成借冥想收取心靈訊息的人,他曾說過:以冥想開啟直覺,可獲得發明的啟示。根據科學的實驗證明,當你進入冥想狀態時,想象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涌出,此外對于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
通過引導學生專注于被拉伸的身體部位,以增強學生的身體控制能力;通過一些美好的、積極的、向上的情境引導,激發學生盡力舒展身體,控制身體,激發學生的運動意志,調動起學生的運動主動性。
列舉:呈坐姿,眼睛閉起,腿部自然盤起,臀部下壓—腹部收—后背挺—肩膀下沉打—頸部上—下巴略—將后背拉—體會臀部下壓,肩膀下沉頸部上提形成的反作用力—保持,意念控制身體各個部位的狀態,意念專注于自己的呼吸。打開雙臂,膀臂與肩成一條線,肩向下沉,手指向兩側盡力地伸展。感覺自己的臂膀好像一雙翅膀,乘風展開,不管天有多高,地有多遠,都會勇敢地去翱翔……
瑜伽教學中借助優美的詩詞文賦進行拓展性冥想,帶給高職生優美、自然、智慧、進取的人文情感與思想,優美的詩詞文賦在冥想的狀態下也顯得更為生動感人。拓展性冥想鍛煉了高職生的記憶、想象能力,對高職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及人文品位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以高職生綜合素質發展為本位下,拓展性瑜伽冥想鍛煉意義深遠。
列舉:第一,單一指向性冥想:觀察一朵花或一只蝴蝶等等。學生閉上眼睛,進行冥想,使物體清晰的并盡量長時間地在腦中呈現。再進行分析物體的形狀顏色特點,總結規律,進行調整再次冥想。第二,聯覺性冥想:在單一性冥想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調動視覺之外的聯覺:嗅覺、觸覺、內觀視覺,冥想物似能夠聞其味,觸其質,視之形與色。鍛煉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第三,拓展性冥想:引導學生搜索腦海中的記憶,展開想象:寬闊的大海,金色的沙灘,明凈的藍天,潔白的云朵,清幽的叢林,綠綠的草地,鳥語花香,蜂飛蝶舞……感受在純美的大自然中舒展身體,開闊心胸。由景至情至愛,從自然景致引申至人文情懷,老師背誦優美的詩詞歌文賦,引導學生冥想:“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音恰恰啼”,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情景想象,使學生體會從豐富的精神之愛及智慧之中獲得的寧靜、充實與深遠的涵義。內修儒雅、智慧、充實、優美、沉著的品質,外練舒展端正的形體,從而培養學生內外協調的優雅端莊的氣質。
3.2 引導學生創編瑜伽組合及舞蹈,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發展
積極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創編、排演瑜伽組合及舞蹈,激勵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學生課上展演,參加校內外文體活動,引導學生將瑜伽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并給予學生成績評定,納入成績考核中。創編、表演,成績地激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潛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到進一步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瑞元,蘇金生.運動生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
[2] 周敬治.教育理論[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作者簡介:何艷,女,主要教研方向:聲樂,音樂教育,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