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馬建斌
2015年12月28日,重慶市教委公布了“重慶市最美校園書屋”評選名單,兼善中學蔡家校區(原重慶第二十四中學)榮列其中。得知消息后,兼善中學蔡家校區主持工作的副校長吳亮欣慰地笑了。 這對于2013年9月才投入使用、至今尚未全部完成改擴建工作的學校而言,實屬不易。
走進學校,一幢幢具有“民國范”的現代建筑映入眼簾,整潔的校園環境,合理的校園規劃,展現著學校的美麗綻放。走出學校,兼善學子排隊上車、文明禮讓的行為更是深深地影響著當地的居民,彰顯著學校“謙謙君子、大家風范”的育人理念。
兼善中學蔡家校區秉承“行在獨善,志在兼善”的理念,以理想人格塑造為目標導向,以創設審美的情境為表現形態,以美立德,促進德育與美育的有機融合,將德育美學觀融入生動的實踐之中,描繪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理想人格——引領美
德國美學家席勒認為,人們對于一切道德的服從均來源于自由人對于美的向往。
在兼善中學蔡家校區副校長吳亮看來,道德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強制的規范來維持,而要用具有美學價值的理想人格來引領,使道德成為人內心的律令和行動的尺度。
兼善中學由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盧作孚先生于1930年創辦,校名出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自2004年兼善中學托管蔡家校區以來,在“兼善文化”的浸潤下,學校逐步提煉出了“行在獨善,志在兼善”的辦學理念,明確了“謙謙君子、大家風范”的育人目標。
兼善教育人認為,謙謙君子是指謙虛謹慎、能嚴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雍容自若,豁達瀟灑,不露鋒芒,不事張揚。大家風范是指寬廣、開闊的胸懷眼界;善良、擔當的人格理想;博學、從容的學識修養;品味、高雅的審美情趣。
“謙謙君子、大家風范是一種理想人格,它引領著學生知書達理,待人接物禮貌周全,社交場合大方有度,不留麻煩給他人,不留遺憾給自己。做好自己的同時,有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吳亮說。
兼善書苑——浸潤美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高度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氣質和文明的高度。善美的人生離不開書香的浸潤。學校注重書香校園空間的打造,為師生提供閱讀的平臺和豐富的資源。在教學樓的四間八角教室和一、二教學樓之間的回廊處設置了讀書室和讀書長廊,取名“兼善書苑”。
目前,“兼善書苑”藏書約1.2萬冊,可同時容納450人閱讀,周一到周日都開放,保證師生每天人均1小時的課余閱讀時間。書苑實行學生自主管理,組建了五十多人的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正式上崗前,要接受專業禮儀老師在微笑、站姿、氣質和沏茶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學生們個個做得有模有樣。
學校還堅持開展以“潤澤書香、兼善人生”為主題的系列讀書活動,開展 “讀書小明星”“書香班級”“教師讀書先進個人”“好書推薦”“佳作賞析”“征文演講”“書香家庭”評選以及出版“學生原創詩集”等活動,推動師生共讀、親子共讀,讓讀書成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
音樂餐廳——激揚美
每天的午餐時間,都是兼善中學蔡家校區同學們的歡樂時光。學校打造音樂餐廳,將日常的就餐行為轉化為進行德育和美育的行動,在自然而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就餐習慣和審美情趣。
學校兩個食堂都安裝了大電視機、音響,在學生用餐時會播放音樂,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個主題,分別為“民樂中國”“交響世界”“兼善舞臺”“流行無限”“影視經典”。最特別的是周三的“兼善舞臺”,由學生們自己來現場表演。
王玉婷參與了首場鋼琴表演。她8歲開始學琴,卻始終沒有勇氣上臺表演。為了彈好曲目,王玉婷每天放學后都會去練習一個小時,甚至課間休息也在心里默念曲子。最終在人生第一場表演中做到了最好。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同學敢于也善于在舞臺上展現自己。
班級文化——承載美
從教十多年的吳小霞老師對如何帶班陷入了迷茫。利用學校開展班級文化管理項目的契機,吳小霞積極參與到試驗中。她與同學們一同繪制了班名班徽、改編了班歌、共議逐夢公約、創辦班刊《逐夢》……這一套班級文化機制完成后,逐夢精神已然內化到每位同學的心中。
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吳小霞設計了“班級情感體驗課程”,開展了系列活動。其中,“打造男神女神”活動讓同學們制定了男神女神的新標準:“這個神,必須要有超越平庸、粗俗、懦弱的勇氣、能力和淵博的學識、高尚的品德。”
吳亮副校長認為:“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細胞,班主任是重要的管理力量,發揮好班級文化和班主任的作用,育人工作就有了承載和依托,就能夠事半功倍。”
生活實踐——創造美
德育和美育都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和課堂中,而要把學生放到現實生活中去理解和遵守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生活中創造美。
周末是學生返家的高峰期,可學校門口只有一條公交線路。一開始很多學生沒有排隊意識,這就給乘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看到此種情景,吳亮只在一次國旗下的講話中提到,希望同學們自覺排隊、文明禮讓,沒想到學生乘車擁擠的現象就此絕跡。
為了讓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學校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綠化,種植花卉苗木,美化校園,扮靚人生。學校還組織學生走進社會,貼近自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兼善天下的美好情感。
在兼善教育人看來,善良是一種人性美,是一種道德美,是一種自然美。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成人之美,不僅要傳遞美,更要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北師大檀傳寶教授認為,美學是未來的教育學,現代德育應當盡快建立“德育美學觀”,在善與真的標準之外,建立起美的標準。兼善中學蔡家校區以“兼善”文化為核心、培養學子“謙謙君子、大家風范”美好氣質的教育實踐,正是探尋德育與美育融合之道的一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