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按照省委、牡丹江市委的部署,林口縣委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提出“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以精準扶貧工作促進、檢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思路。為實踐這一思路,林口縣委組織部探索“三乘三”工作法,切實把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帶到貧困群眾家中,做到了“慰問一人、溫暖一戶、帶動一片”。
三步走,真情關懷送到家。一是周密安排部署。縣委組織部制定幫扶方案,明確幫扶貧困群眾的時間、人員和責任,確保幫扶活動順利開展。將每月15日定為黨員活動日,組織村里每名黨員都講一次黨課,除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國家有關惠農政策、科學種植、農村法律法規知識外,還組織致富黨員向貧困群眾宣講、傳授先進生產技術和種植養殖經驗,帶動貧困群眾共同致富。二是明確幫扶措施。結合走訪了解的貧困群眾實際情況,分類制定相應幫扶措施。對有一定勞動能力和土地的貧困群眾,重點幫扶調整產業結構,鼓勵發展玉米制種或白瓜子等經濟作物種植;對有一定勞動能力但地少的貧困群眾,鼓勵外出務工或幫扶發展庭院家禽養殖;對有土地但無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幫助聯系沙棘、北藥等種苗,并通過黨員幫扶種植等措施,鼓勵發展勞動強度稍小、見效長久的種植項目;對既無土地又無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結合他們的自身意愿,鼓勵發展養雞等力所能及的產業。三是發揮示范作用。組織部領導帶隊,每月至少兩次深入包扶貧困村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及時了解并集中反饋他們的生產生活困難,并建檔立卡,完善精準扶貧檔案。組織貧困群眾外出考察沙棘、平歐大榛子、北藥等種植項目及大鵝、小雞養殖等項目,幫助建立北藥種植示范區,引導他們發展特色產業。
三舉措,構筑關懷保障線。一是建立組工干部幫扶貧困群眾聯系制度。縣委組織部通過建立組工干部與23戶貧困群眾“一幫一”“一幫多”聯系制度,構建關愛幫扶長效機制,先后送去價值2萬余元的慰問品,組織貧困群眾參加體檢,為缺少日常生活用品的貧困群眾送去電飯煲等生活必需品。積極提升貧困群眾的自身“造血”功能。積極鼓勵貧困群眾種植沙棘和發展北藥,聯系沙棘合作社為有意發展沙棘種植的20戶貧困群眾訂購沙棘樹苗,為有意發展庭院種植北藥的貧困群眾聯系訂購疔毒豆種苗,并負責回收庭院種植的藥材。積極協調種植大戶帶動貧困戶,成立信誠白瓜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免費提供省農科院的白瓜子種子,建立白瓜子種植試驗田,發展訂單種植農業。二是設立貧困群眾幫扶基金。采取黨建工作經費列支一點、組工干部捐助一點相結合的辦法,設立貧困群眾幫扶基金,參照黨建經費管理有關規定進行管理,為有發展養殖意愿的貧困群眾購買雞雛及雞飼料,并贈送養殖專用消毒藥品。三是創立需求保障機制。在為符合條件的貧困群眾協調辦理低保、大病醫療保險等基本保障的同時,還根據貧困群眾的需求,借助遠程教育平臺、移動互聯網等方式組織群眾開展自學,引導他們學習和實踐科技化種植養殖,并邀請縣農技推廣中心、縣畜牧局的6名專家入村為貧困群眾講解白瓜子種植技術和養殖技術及防疫知識。
三結合,保障關懷見實效。一是將“兩學一做”與領導干部下基層活動相結合。要求全體黨員干部下基層對基層工作進行幫扶、指導,并采取分工負責、分片包干方式,以貧困群眾等為重點,積極開展走訪活動,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為生活困難群眾提供致富信息。二是將“兩學一做”與結對幫扶活動相結合。縣委組織部詳細研究制定了包扶貧困村新青村的整村脫貧措施,并積極協調縣農委等有關部門,幫助申請到位整村扶貧項目資金總計200余萬元,還幫助該村建設了村級文化活動場所、硬化全部村級道路、修建邊溝、安裝路燈等。三是將“兩學一做”與“固本強基”工程相結合。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載體,幫助貧困村完善各項黨建工作記錄,設計黨建工作圖板,贈送電腦、打印復印掃描一體機、照相機、音箱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即通過抓黨建提高村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發揮村黨組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服務區作用,讓黨員對所服務區域的村民負責,了解村民生產生活上的難題,積極幫助解決。定期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黨員服務活動,組織貧困群眾參加廣場舞、歌詠比賽、“兩學一做”知識競賽等活動,在實現物質扶貧的同時實現精神扶貧。
(作者系中共林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