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姜帥
清秀玲瓏小南園
◇撰文//姜帥
在浙江美術館附近,南山路形成一個由南北向東西的大彎。而在拐彎處,今名“長橋公園”內,有一座低調含蓄的私家園林——小南園。
“小南園”之名,來自于歷史上著名的私家園林南園。如果由現存的地面建筑考量,也許一般人不會想到,小南園的附近,正是八百多年前南宋名園——“南園”的所在地。南園原為皇家園林,后來被南宋朝廷賞賜給當時的宰相韓侂胄,此園有“西湖之水匯于其下,天造地設,極湖山之美”之說。古南園的位置,在南屏山東麓,玉皇山路西側,長橋公園以北至闊石板、絲綢博物館一帶。古南園之美,詩人陸游在《南園記》中贊譽道:“自紹興(宋高宗年號)以來,王公將相之園林相望,皆莫能及南園之仿佛者。”而小南園的主人想必是對這段典故了然于心,出于對歷史名園的致敬,將自己的園林取名為“小南園”。
若由園林古雅的名稱來看,園主人的品位不俗,但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園主是一位商人——永安公司的總經理郭琳爽。郭琳爽(1896—1974)又名啟棠,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出身于清末民初著名的商業家族,如今上海、香港兩地的永安百貨最早就是由郭氏家族創建的。郭琳爽于1929年成為永安投資集團第二代掌門人。1933年,在上海浙江路、湖北路之間興建22層的永安新廈,永安公司由此步入極盛。
小南園在西湖邊建成。郭琳爽在商戰之余,常到西湖小南園居住。在民國時代的凝香居中,時常會傳出唱戲之聲。原來,郭琳爽富于文化修養,又是京劇發燒友,尤愛荊軻刺秦、水滸等英雄豪杰戲,興致高時也唱上一段。有人問他:“什么是有魂的戲劇?”他答道:“一幢有過生死和愛恨的建筑。”可謂一語中的!在上海南京路,永安百貨高大新穎,富于西式建筑的美感;在杭州西湖,小南園小巧精致,兼具西式建筑的實用與中國古典園林的優雅。都說建筑體現主人的審美與文化素養,由永安百貨與小南園的建筑審美看來,他可謂在世俗與風雅間行走得游刃有余。

桂馥亭
原先小南園是帶有圍墻的,解放后圍墻拆除,2002年西湖南線景區整治,與柳浪聞鶯公園等合為一體。小南園雖有現代改建的痕跡,但從整體的營造手法來看,依然屬于中國古典園林的范疇。園中開鑿有兩池、一渠,兩池一大一小,以水渠與西湖相連,其水面形狀類似一葫蘆。池岸邊植以樟樹、柳樹、榆樹、桂樹、羅漢松、白皮松、楓樹等樹木,故而四季常青。水上架有三橋,連通園內道路。疊石以兩座假山為中心,以一臨池小亭作為點綴。
從小南園的正門進入,主體建筑凝香居赫然眼前。這是一幢仿西式的二層別墅建筑,磚木結構,青磚為墻,黑瓦覆頂。雖是仿西式建筑,占地面積卻不大,樓層也不高,卻與園林的整體氛圍相得益彰。凝香居東側是通往園池的道路,正面有假山一座,起到類似屏風的作用,遮掩住園景,又能單獨成景。假山及周圍,植以紫薇、紫藤等,在邊角處補之以細節,反而更顯生機勃勃。
繞過假山往左,為一條小路,小路分割出兩片水面:路左為小池,右為大池。沿路走十幾步,在花木叢中有另一座假山。此處假山雖小,卻可登可游,顯得較為別致。由洞口入,洞中低矮幽暗,出口處可見池塘一角。出洞后則豁然開朗,為一處臨水平臺,隔岸可眺望蘆葦數叢,桂花林一片。假山右側由石階登頂為一平臺,可作眺望,雷峰山、南屏山等皆歷歷可見。往對岸方向望去,蘆葦叢后邊是蜿蜒水道,與西湖相接。
離開假山循小路前行,可看見右側大池邊的六角形亭子。亭名“桂馥”,其造型極為小巧簡潔,甚至連江南特色的雕花也沒有。然而,正是這樣的風格,才顯得素雅大方,并與周圍幽靜野逸的環境相得益彰。由亭內往外看,天光云影,樟木蜿蜒,綠意蒼翠欲滴。小南園由私園變成公園,最大的變化是增加公共設施與現代景觀。在大池南邊,增加牧童雕像,在柳蔭的映襯下,池中騎牛牧童像活靈活現,仿佛若有其人,其原型可能來自李可染的牧童水牛圖。
小南園的園林營造手法,以理水、植樹為主;疊石、建筑營建為輔,并穿插使用借景等藝術手法。小南園之所以采用理水為主要營造手法,一方面是因為考慮到實用的緣故。小南園地勢低洼,不僅低于周邊群山,也遠低于環繞園子的南山路,一到下雨,雨水由路面、土壤進入園子,排水就很成問題。另一方面,小南園周邊的環境使疊石的營造手法受到限制。小南園東面為萬松嶺,西面為南屏山,南邊有玉皇山,西北為雷峰山,在諸多真山之間,堆砌大型疊石假山不僅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嫌,還容易顯得累贅。小南園在假山的尺度上,做了必要的安排,只在必要的部位建兩座小型假山,與真山形成呼應。尤其是那座“可居可游”的假山,其半為高臺半為石階,上可登高望遠,下可親水觀魚。應該說杭州園林的設計,雖遵循某些傳統原則,但在樹木的處理上,則力求野逸自然,不刻意追求每個細節的完美,卻能露出自身的本真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