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平
[摘要]1949年3月,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是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里程碑。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其思想和歷史意義十分重要,它是對中國共產黨幾十年偉大革命歷程的經驗總結,也是對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提煉,更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黨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遵循的座右銘。
[關鍵詞]“兩個務必”;歷史;思想;意義
一、“兩個務必”在中國革命即將勝利的特定歷史下提出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回答民主人士關于共產黨能否跳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一始興終亡周期率的問題時,就曾鮮明地表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自信:我們能夠跳出這個歷史周期率。延安整風時期,黨印發了郭沫若為紀念明末農民起義而寫的《甲申三百年祭》,其大意是: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義軍攻入北京后,領導集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致使革命失去了目標,生活腐化,軍紀廢弛,終因宗派主義作祟而迅速敗亡。毛澤東曾多次告誡全黨:要引以為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要使人民革命徹底擺脫中國社會改朝換代“興也勃焉,亡也忽焉”的惡性循環;不能重蹈歷次農民起義“大勝大失敗,小勝小失敗”的覆轍,也要記住大革命時期那種“軍事北伐,政治南伐”在思想上打敗戰的教訓。
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針對黨不久將在全國執政的現實,及時向全黨敲響了警鐘: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等可能產生。因此,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并在各種場合反復多次告誡全黨“我們決不當李自成!”同時,還圍繞不當李自成,做出了黨內六不規定,即:不祝壽、不送禮、少敬酒、少鼓掌、不準用黨的領導同志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領導同志與馬恩列斯平列,制止歌功頌德現象,從組織制度上確保不讓驕傲、特殊、腐化滋生蔓延。
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強調“兩個務必”,是針對黨在全國執政后必然引起的主客觀變化以及黨在新時期面臨的偉大歷史使命而提出的大政方針。它的目標指向是“鞏固人民政權”和“搞好經濟建設”,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理論根據和廣博的思想政治內涵,是黨20多年斗爭經驗的高度總結,也是古往今來所有執政者盛衰演變的凝練概括。前者強調的是思想作風,是動因,后者強調的是行為作風,是較前者更進一層的客觀體現。這是一個完整的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體,它們互相依存、不可短缺,共同構成執政黨黨員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它集中反映了時代的要求,成功解決了共產黨人經受革命勝利和執政考驗的歷史性課題。
二、新中國成立后黨的歷代領導人帶頭踐行“兩個務必”
毛澤東提出的“兩個務必”,其思想影響,對我國建國后社會主義各項建設的突飛猛進和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全面推進,有著直接的關聯。1952年,在“三反”運動中劉青山、張子善因貪污案被處決,此事件在國內外引起強烈震動和反響,也再次向國人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持“兩個務必”的堅強決心,震醒了一些居功自傲的人,振奮了建設新生活的中國人民,蕩滌了社會污泥濁水,吹來了清正廉明的黨風、民風,對領導干部為官清廉和黨風黨紀的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從而使中國共產黨依然保持了崇高的威望,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成功實現了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取得建國初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經濟建設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與此同時,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科技、教育、社會各個領域,成為再次改變中國面貌的第二次革命。對外開放,從沿海到內地,也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格局。但是,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由于封建主義思想遺毒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短期內難以消除,由于國際間兩大階級,兩種社會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較量還正在進行,執政和防范國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將成為黨必須長期經受的嚴峻考驗。
正因為如此,鄧小平向全黨敲響警鐘,“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樹立的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1989年,鄧小平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敗現象。”[2]1991年江澤民到西柏坡參觀考察并揮筆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93年江澤民又提出“兩個務必”的64字創業精神。2002年12月,胡錦濤到西柏坡考察,提出:“牢記毛澤東同志當年倡導的‘兩個務必,首先從自身做起,并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3]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來到西柏坡考察進一步提出:“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是經過了深入思考的。這里面,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上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也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是經過了深入思考的”。[4]
黨的歷代領導人始終牢記、提倡并踐行著“兩個務必”。它表明,“兩個務必”絕不僅僅是領袖們一種殷切的希望,它應該也必須是共產黨的施政方針,是全體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在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都將是勝利實現新的歷史轉折的考驗,是完成富民強國建設和繼續推進深化改革任務的考驗,是反腐倡廉和經受國際敵對勢力的考驗;“兩個務必”更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走向更高階段、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理性武器。
[注釋]
[1]毛澤東選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1438-1439.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3]新華社西柏坡12月7日電:《胡錦濤和中央書記處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考察》,《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12月9日第一版.
[4]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西柏坡側.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14/c1024-2219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