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周
(陜西富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延安 727500)
陜北地區較薄煤層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
趙明周
(陜西富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延安 727500)
較薄煤層資源在我國分布廣泛,儲量大、煤質一般較好,但開采成本高。研究出高效高產的較薄煤層的開采技術,對提高礦井效益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國內外采礦設備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設備的基礎上,應根據當地的煤層賦存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采煤機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實現較薄煤層的高產高效開采。本文將對礦井較薄煤層開采技術的的應用進行探討。
較薄煤層 綜合機械化 開采技術 應用
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
102綜采工作面為黨家河煤礦首采工作面,位于礦井的東南部,距井底車場200m,北部與一盤區回風大巷相連接,南部與礦界(黃陵一號煤礦)相鄰,東部和西部均為未開拓區。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1244m,傾向長度240m。102綜采工作面地面對應位置均為山坡,常見洛河砂巖層被數十米的黃土所覆蓋。無河流及建筑物,相對標高+1257~+1369m。該工作面煤層底板標高為+816~+824m,埋深+441~+545m,由于回采范圍內為農田和坡地,對地面設施無任何影響。
1.2 工作面煤層情況
工作面煤層厚度為1.50~1.70m,平均厚度為1.65m。煤層走向為N1°~15°W,傾角0~3°,一般為0.5°。呈黑色,條痕為灰褐色、深棕色及棕黑色,瀝青光澤,斷口為階梯參差狀,呈條帶狀、線理狀結構,具層狀、塊狀構造,質硬而脆,外、內生裂隙較為發育,并被方解石、黃鐵礦薄膜充填,另煤層中含少量黃鐵礦結核,中上部以半亮及半暗型煤為主,中下部則以半暗及暗淡型煤為主。屬弱粘煤,密度值為1.37t/m3。
1.3 煤層頂底板
1.3.1 煤層頂板
偽頂:緊貼煤層,厚度較薄,分布極不均勻,一般小于0.3m,多為砂質泥巖、泥巖和粉砂巖,局部見煤屑。
直接頂:厚度分布不均勻,一般厚度9.15~11.21m,平均厚10.2m,多為黑灰色粉砂巖,含植物化石碎片,易碎,水平層理。
老頂:一般厚度為9.9~17.7m,平均厚15m(參見5-1、6-1鉆孔),多為灰白、灰黑色細粒砂巖和中粒砂巖,主要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局部夾粉砂巖、泥巖薄層,局部含植物化石、云母碎片,泥鈣質膠結、板狀層理,呈厚層狀不易垮落。
1.3.2 煤層底板
直接底板:呈灰黑色細粒砂巖,含植物化石碎片及云母片,成分以石英為主,板狀層理,一般厚度為1.85~3.65m,平均厚為2.80m,易風化,遇水膨脹。
老底:以黑、灰黑色細粒砂巖為主,成分以石英為主,板狀層理,含植物化石碎片及云母片,泥鈣質膠結。
2.1 采煤方法
本礦井開采近水平煤層,采用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方法。
2.2 巷道布置
2.2.1 盤區巷道布置概況
盤區前期共布置三條開拓巷道,其中+820m水平回風大巷擔負回風任務; +820m水平膠帶運輸大巷擔負運煤、進風、行人等任務;+820m水平輔助運輸大巷擔負進風、行人、運料等任務。
2.2.2 工作面巷道布置概況
102綜采工作面是黨家河煤礦的首采工作面,工作面共除切眼外另布置三條矩形斷面,支護為錨網、W型鋼帶、錨索聯合支護的巷道。102綜采工作面回風順槽,設計長度1218m,沿煤層底板布置,巷道規格為4400×2800mm,凈斷面為12.32m2。擔負回風、運料、行人等任務。
102綜采工作面主運輸順槽,設計長度1251m,沿煤層底板布置,巷道規格為4400×2800mm,凈斷面為12.32m2。擔負進風、運輸、行人等任務。
102綜采工作面輔運順槽,設計長度1694m,沿煤層底板布置,巷道規格為4400×2800mm,凈斷面為12.32m2。擔負進風、運料、行人等任務。
102綜采工作面切眼,設計長度240m,沿煤層底板布置,矩形斷面,規格為6000×2300mm。
2.2.3 其他巷道
102綜采工作面主運輸順槽和102綜采工作面輔助運輸順槽之間布置3條聯絡巷,巷道規格為4400×2800mm,凈斷面為12.32m2。
2.3 采煤工藝
2.3.1 采煤工藝流程
采煤機由機頭割三角煤后返刀→移過渡支架、推機頭→由機頭向機尾割煤→跟機移架→推移工作面前輸送機→機尾斜切進刀割三角煤→移過渡支架、推機尾。
2.3.2 采高及循環進度
該工作面采高1.8m±0.1m,循環進度0.8m。
2.3.3 落煤方式
(1)割煤方式:雙向割煤,采煤機往返一次割兩刀。采用MG2× 200/925-AWD型采煤機落煤,截深0.8m。
(2)進刀方式:端頭割三角煤斜切進刀。
(3)進刀段長度:30m。
(4)牽引方式:齒輪銷軌式無鏈電牽引。
(5)牽引速度:4-6m/min。
(6)進刀過程:
1)當采煤機割至工作面端頭時,刮板輸送機移近煤墻,采煤機機身處尚留有一段下部煤如圖a所示。
2)升降搖臂,將前滾筒將下,后滾筒升起,反向牽引,沿刮板輸送機彎曲段割入煤墻,直至前刮板輸送機彎曲段移成直線為止如圖b所示。
3)升降搖臂,再次調換滾筒上下位置,返回割煤至機頭處如圖c所示。
4)割完三角煤后, 再次調換滾筒上下位置,反向正常割煤如圖d所示。
2.3.4 裝煤方式
采用MG2*200/925-AWD型采煤機螺旋滾筒裝煤,人工清理浮煤。
2.3.5 運煤方式
煤由工作面SGZ800/1050型刮板輸送機→SZZ800/315轉載機→102綜采工作面主運順槽→+820水平膠帶運輸大巷→上倉膠帶斜巷→井底煤倉→主斜井膠帶輸送機→地面原煤倉。
3.1 運輸系統
3.1.1 運煤路線
工作面→102主運順槽→+820水平膠帶運輸大巷→上倉膠帶斜巷→井底煤倉→主斜井→地面原煤倉。
3.1.2 運料路線
副斜井→井底車場→+820水平輔助運輸大巷→102輔運順槽(102主運順槽)→102綜采工作面。
副斜井→井底車場→+820水平輔助運輸大→102回風順槽→102綜采工作面。
3.2 通風系統
3.2.1 通風路線
副斜井(主斜井)→+820m水平輔運大巷(主運大巷)→102主運順槽→102綜采工作面→102回風順槽→+820m水平回風大巷→總回風石門→回風立井→地面。
3.2.2 工作面風量計算
(1)瓦斯絕對涌出量計算:102綜采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取15.02m3/min。102綜采工作面瓦斯的濃度不超過0.8%的要求計算。
Q采1=125×q絕×K=125×15.02×1.3≈2441m3/min
式中:K—沼氣涌出平均穩定系數,取1.3。
(2)按人數計算:Q采2=4N=4×80=320m3/min
式中:N—工作面同時最多人數,取80人。
(3)按氣象條件計算:
式中: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風量,m3/min,
Q基本=60×工作面控頂距×工作面實際采高×70%×適宜風速=60×4.895×1.8×70%×1.0=370.06 m3/min;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調整系數,取1.1;
K采面長—回采工作面長度調整系數,取1.4;
K溫—回采工作面溫度與對應風速調整系數,取1.1。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工作面配風量按2441m3/min進行風速驗算。
(4)風速驗算: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風速0.25m/s,最高風速為4m/s的要求進行驗算。即回采工作面風量應滿足:
15×Sc≤Q采≤240×Sc
式中:Sc——回采工作面平均斷面,m2(計算得12.32m2)
代入公式:15×12.32=184.8<2441
240×12.32=2956.8>2441
工作面配風量設計為2441m3/min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施工中,根據工作面實際情況,還可由通風部門按規定作適當調整。
(1)回風順槽:回風順槽消防灑水管路采用DN50鋼管,從+820水平輔運大巷主消防灑水管路上引入。
(2)主運順槽:主運順槽消防灑水管路采用DN50鋼管,從+820水平輔運大巷主消防灑水管路上引入。
經過現場應用,本開采技術方案非常適合較薄煤層礦井地質條件,工作面“三機”配套合理,設備運轉正常,頂板控制可靠,月產量最高達到13.6萬噸。值得在較薄煤層類似地質條件礦井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