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英
遼寧省綏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淺談增施農肥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楊立英
遼寧省綏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由于重化肥、輕農肥;重用地、輕養地,結果造成土壤理化結構普遍遭到破壞,土壤有機質含量多數低于界定標準。根據這種現狀,增施農肥在現代農業具有重要作用。
農肥 農業生產 作用
前些年,在農業生產中由于重化肥,輕農肥;重用地,輕養地,結果造成土壤理化結構普遍遭到破壞,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多數低于界定標準。在當前重視保護耕地良性生態環境的新形勢下,加強地力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增施農肥,對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具有重要作用。
農肥是利用各種動物糞尿,植物殘體或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天然雜草等就地積制而成。農肥有較強的保肥能力,能活化土壤潛在養分,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作物產量。
農肥含有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大量和微量營養元素,是作物礦質營養的直接來源。新鮮畜、禽糞中各種無機養分有效性很高。鉀的有效性最高。有效鉀占全鉀量的50%~80%,有效磷占全磷量的25% -55%,有效氮較低。有效態微量元素硼、鋅、錳、鐵、銅含量分別為2.6~5.0,11.9~32.2,14.9~62.9,19.2~26.0,3.3~9.0,鉬含量較少。因此,施用農肥可部分解決農業生產中缺磷少鉀及微量元素不足的問題。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中最活躍的成分,調節土壤營養狀況,對肥力因素水、肥、氣、熱影響很大,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質基礎。增施農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通過在塔山鄉取樣測定,可以清楚的看到土壤有機質含量隨著施農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見表1。

表1 農肥不同施用量有機質含量對照表
可見,增施農肥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調查中還發現:農肥的施用對土壤結構狀況也有著明顯的影響。連續幾年打白茬的地塊,土壤板結,而連續施用農肥的地塊,土壤質地松軟,農民深有體會的說:“農肥是個寶,增肥又改土。”通過對土壤物理性狀多點測定,施農肥比不施農肥土壤容重平均下降0.134克,總孔隙度增加5.053%。見表2。

表2 土壤容重調查表
可見,施用農肥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強土壤通透性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綏中縣春季氣溫時常高低不穩,春天正值播種季節,一遇低溫對一次播種保全苗有著極大的威脅,增施農肥,提高了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有機質為暗色物質,一般由棕色至黑褐色,吸熱能力很強,可提高土溫,改善土壤的熱狀況,對種子的發芽,微生物的活動均有明顯的作用。
綏中縣伏旱頻繁發生,特別以七月中旬至八月上中旬危害最重而這個時期正是農作物開花抽穗階段,是對干旱表現最為敏感時期。2012年我縣又遇歷史性伏旱,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而施農肥的地塊作物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抗旱能力。在塔山、小莊子、高嶺三個鄉多點調查測定,施農肥比不施農肥25厘米耕層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2.71%。這是由于施農肥提高了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促進了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土壤膠粒吸附水增多,增強土壤蓄水能力。增施農肥后,有效的緩和作物抽穗開花期大量需肥水與土壤供肥供水的矛盾。從而協調了水肥關系,提高了肥水效應,達到了以肥蓄水,以肥調水,以肥御旱的目的。
1.增強抗病能力
玉米大斑病在全縣發生較重,由于各年份自然條件、氣候條件不同,發病程度有所差異,但增施農肥地塊的發病率明顯低于單一施化肥地塊,施農肥水平不同,其病情指數也有所不同。2013年在塔山鄉的調查畝施農肥4立方米,病情指數20,畝施農肥3立方米病情指數23,不施農肥病情指數32。
2.增強抗倒伏能力
根據多點觀察,施農肥區倒伏率3%,對照區倒伏率10%,調查結果表明,增施農肥能夠促進作物生長,根系發達,莖粗韌性強,活稈成熟,不早衰,增強抗倒伏能力。
農肥施入土壤后,在分解過程中,一方面使有機物質分解和礦質化,釋放養分,同時產生生物活性物質,如維生素B1、B6、B12和生物素等。維生素B1、B6能促進作物根系發育,使作物能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有效養分。另外還進行腐殖質化,使一些有機化合物縮合脫水形成更為復雜的腐殖質。經降解的有機物質和新合成的腐殖質對種子萌發,根的生長和植物養分的有效性均有刺激作用,對作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體內各種物質的代謝(如蛋白質代謝、核酸代謝)也有積極的影響。據在塔山鄉對玉米的產量調查,足以說明。在化肥同施用量,田間管理一致的情況下施農肥區比對照百粒重增加2.6克,單穗重增加17克,增產率為9.8%。
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增施農肥的重要性,把用地和養地,高產、穩產和低成本密切聯系起來,因地制宜地廣開肥源,建立以農肥為主,有機和無機相結合的方針,不斷地提高土壤肥力,為農業高產、穩產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