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米志恒閆素珍樊秀榮孫祥春高海燕翟永勝苗三明
1.臨河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臨河區農業局
向日葵抗列當品種篩選試驗
張艷1米志恒1閆素珍1樊秀榮1孫祥春1高海燕1翟永勝1苗三明2
1.臨河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臨河區農業局
向日葵不同品種間對列當抗性差異很大,有的品種完全不感染或感染很輕,因此選用抗列當品種是防除列當最經濟有效的措施之一。2015年,臨河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繼續進行抗列當向日葵品種篩選試驗,試驗采用田間自然鑒定法,不進行人工接種。在向日葵生育期內調查對列當寄生率、寄生強度和寄生程度進行了調查,為抗列當向日葵品種的推廣提供依據。
向日葵 列當 篩選試驗
近年來,臨河區向日葵產業發展迅速,成為廣大農民朋友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1]。河灘地因無灌溉條件,大面積的長年連作向日葵造成列當迅速擴展蔓延,部分地塊已經棄耕或改種其它耐旱作物。特別是近幾年列當已經擴散到黃灌區,許多鄉鎮零星發生,且發生率逐年上升[2,3]。如不進行科學防控將對向日葵生產造成嚴重威脅。本試驗通過抗列當向日葵品種篩選,為抗列當向日葵品種的推廣提供依據,對向日葵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4-6]。
1.試驗品種
參試品種共21個,包括18個花葵品種(3939、TP1513、TP1533、TP1534、TP1535、TP1536、TP1540、1550、1551、3638、1554、TP1502、TP1510、TP1511、TP1512、TP1514、TP1526、1573)和3個油葵品種(TP321、TP323、TP261),由北京綠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2.試驗設計
試驗地點安排在臨河區白腦包鎮十大股村3社,為列當高發地塊,土壤肥力中等。試驗小區面積15.6平方米,長6米,寬2.6米,試驗不設重復,每個品種種植4行。
播種方式采用覆膜后人工點播。花葵株距43厘米,油葵株距33厘米。生長期內調查每個品種列當發生率、發生程度和發生強度,以此鑒定不同品種對列當的抗性。
從向日葵抗列當品種篩選試驗田間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不同的向日葵品種間表現出明顯的抗列當差異,列當發生率變幅在0~80.5%。TP1513、TP1534、TP1535、TP1540、TP1502、TP1510、TP1511、TP1512、TP1514這9個花葵品種和TP321、TP261這兩個油葵品種未發生列當,即列當發生率為0,TP1533、1551、TP1526這3個品種的列當發生率均在5.0%以下,這14個向日葵品種可以繼續進行抗列當品種田間篩選試驗,其余幾個品種對列當的抗性較低,尤其是3939和3638的列當發生率分別為80.5%和58.2%。

表1 向日葵抗列當品種篩選試驗田間調查結果
抗列當品種篩選試驗是防治和減少列當發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TP1513、TP1533、TP1534、TP1535、TP1540、1551、TP1502、TP1510、TP1511、TP1512、TP1514、TP1526這12個花葵品種和TP321、TP261這兩個油葵品種列當未發生或發生率較低,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這些品種可以繼續進行抗列當品種田間篩選試驗,進一步觀察,其余的幾個向日葵品種對列當的抗性較低,不宜在列當發生地塊種植[7-10]。
[1]陳明,薛麗靜.向日葵列當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9(8):85-88.
[2]融曉萍,韓成,楊滿紅等.向日葵抗列當品種篩選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3):86.
[3]白全江,云曉鵬,高占明等.內蒙古向日葵列當發生危害及其防治技術措施[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1): 75-76.
[4]龐俊峰,馬德寧,王德壽等.向日葵列當生物學特性及抗列當向日葵分子育種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進展,2012(3):391-396.
[5]任文義,李毅,馬洪錫等.向日葵列當對向日葵主要經濟性狀的影響及防治方法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1992(3):63-66.
[6]關洪江.黑龍江省向日葵列當發生與危害初報[J].作物雜志,2007(4):86-87.
[7]君睿紅,陳貴林,李美佳等.不同列當抗性的向日葵品種根系分泌物對向日葵列當種子萌發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4(7):1397-1403.
[8]王海旺,李秀文,高雨成等.向日葵列當在天津地區的發生及防治[J].天津農林科技,2008(3):25-26.
[9]趙金龍,吳立明,關志堅等.向日葵列當的發生于防治[J].農村科技,2007(10):31-32.
[10]王鵬東,楊新元,賈愛紅等.向日葵田列當的防治措施[J].甘肅農業科技,2005(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