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軼 顧磊 徐廣猛
[摘要]廣東移動響應國家電話號碼實名登記的要求,在原有業務辦理流程中,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實名登記業務辦理流程,規避了各種主客觀因素帶來的風險,為實名登記業務的推進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
[關鍵詞]實名登記 人臉識別 云計算 深度學習
一、背景需求概述
推行實名登記,首先能夠更有效地打擊證件丟失后的非法使用,也能打擊故意騙用、亂用他人證件的非法人員。其次,作為擁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能有效控制非法亂用各類證件,利用他人證件進行非法活動。
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人員身份信息核實的困難、冒用者對所持證件的有效性的謊報、移動網點工作人員對于人證合一的重視程度不夠、人員辨識標準不一致、以及工作人員長期工作帶來的疲勞等主觀因素,導致業務辦理實名登記認證推廣的困難。因此,需要找到一個識別精度高,且安全有效,不受人工影響的身份確認方式。
憑借識別精度高、不易偽造、用戶體驗好等優勢,人臉識別在身份識別領域的貢獻尤為突出。利用我國二代公民身份證存儲的頭像照片進行與現場采集的人像照片比對進行人、證核對,無疑是當前最切實有效的方法。
二、方案論證
基于移動業務辦理實名登記的業務需求,以及人臉識別比對特有的優勢,廣東移動適時提出了人臉識別在移動實名登記登記的方案。下文將對人臉識別技術和項目方案做分別介紹
2.1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四個組成部分:人臉圖像采集及檢測、人臉圖像預處理、人臉圖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與識別。
人臉與人體的其它生物特征一樣與生俱來,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復制的良好特性為身份鑒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與其它類型的生物識別比較,人臉識別具有非強制性、非接觸性、并發性、操作簡單、結果直觀、隱蔽性好等特點。
基于以上人臉識別優勢,廣東移動提出了前端采集識別比對和前端采集后端識別比對的實名登記方案。
2.2移動人臉識別身份驗證機方案
本項目最初,移動首先想采用身份驗證機來實現實名登記登記。
如圖1所示,身份驗證機在用戶刷身份證后,獲取二代證人臉照片信息,然后與現場拍攝的人臉照片進行比對,并反饋結果到實名登記登記業務流程。
經過論證,本方案技術上可行,但是從經濟實用層面考慮,廣東移動采取了人臉識別云端比對的技術方案。
2.3移動實名登記技術云平臺方案
移動實名登記云平臺方案,采用前端利用現有設備采集獲取人臉照片和身份證照片,并傳輸到云平臺進行識別比對的架構,分為前端系統、網絡傳輸系統、云端人臉識別分析存儲系統三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2.3.1前端系統
前端系統由身份證讀卡器、攝像頭、前端業務辦公終端組成。
2.3.2網絡傳輸系統
考慮到人像照片大小不大及業務量需求峰值上限,所需帶寬要求不高,不超過100M,從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不需要新建光纖,直接采用因特網或者移動辦公內網傳輸數據信息即可。
2.3.3云端人臉識別分析存儲系統
本方案采取運算和存儲都部署在云端服務器,這樣既可減少前端對硬件設備的投入,又可進行有效高效的管理。人臉識別服務平臺主要通過搭建人臉識別服務器,提供人臉識別和人像數據信息存儲服務。
現場采集的客戶照片及拍攝客戶身份證的照片,通過網絡傳輸至比對后臺進行1:1比對,根據照片相似度和閾值的大小關系,將比對結果返回顯示是否是本人持證。此外,平臺會將前端上傳的身份證照片信息、個人人像照片信息作上關聯并分類整理存儲,以供其他業務需求使用。
三、應用實例
與身份驗證機方案比較,在準確率和反應時間一樣的情況下,云平臺方案有更好的經濟性和可操作維護性,因此,廣東移動人臉識別比對身份驗證項目,采用云平臺方案,用深度學習算法進行人臉識別,判斷是否是本人持證。
整個移動項目建設,廣東移動根據實際現場環境需求,進行了兩方面的運用:
一方面,在兩家市中心的自有營業廳預處理系統(共10臺設備)引入自助實名認證模塊,將身份證讀卡器讀取出來的身份證照片和客戶現場拍照進行人臉識別比對,判斷是否為本人操作處理。每天大量的客戶在移動營業廳,通過預處理系統辦理業務,并進行了實名登記登記。
另一方面,在千余家社會網店試點引入人臉識別云服務,網點工作人員拍攝客戶身份證照片和客戶人臉照片,傳到人臉識別服務云端進行人臉識別并返回結果至網點工作人員處,輔助工作人員判斷是否人證合一。
工作人員通過身份證讀卡器獲取客戶身份證信息,并用攝像頭拍取可供比對的客戶人像照片,經過因特網,傳輸到云端服務器;服務器接收到前端傳輸過來的照片信息,采用世界一流的人臉識別算法,分析比對兩張照片內是否為同一人,并將信息通過網絡,傳回前端反饋給工作人員或者預處理系統上,以便客戶進行下一步業務辦理操作。
通過機器算法進行人臉識別比對一經推出,有效的提升了客服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了冒名業務辦理出現的幾率,深受網點工作人員好評。
以下是實例:
某一天早上,李小姐去進行電話號碼實名登記登記。在工作人員進行云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之后,系統反饋的是20%的相似度,判斷不是本人持證。
經工作人員詢問,得知其實該客戶是王小姐,因為和朋友李小姐長得像,就打算用李小姐的身份信息來進行實名登記認證。
四、結語與展望
廣東移動人臉識別服務項目進行一年多以來,后臺比對服務系統,每天都接到大量的比對請求,并有效的反饋了結果,取得了如下成果:
每天大量的人員身份比對驗證,有效減少了客服的工作量;發現了多起冒名業務辦理,有效規避了不實名登記帶來的各種電信詐騙等后果;預處理系統實名登記認證的引入,有效改善了客戶體驗;積累了大量的客戶人像信息,為移動接下來的進一步人像業務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我們也看到,在移動實名登記業務的推進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工作人員上傳的部分照片,由于拍攝問題不標準,導致無法進行比對;其次由于目前應用范圍僅限于實名登記登記,對于其他需要進行身份核實確認的業務的展開辦理來說,還在等待著人臉識別業務的推進。
基于廣東移動人臉識別項目的經驗,鉑亞提出了前端植入人像照片質量檢測模塊,確保了傳到后臺的照片是可供比對的;同時,鉑亞積極和客戶溝通,努力將人臉識別的場景擴大到所有需要進行身份核實的業務流程,并建立一個身份信息、人像信息、電話號碼三者合一的賬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