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詩賞
【路徑】
堅持市場化取向改革,破解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通資金、技術、市場等各個環節,增強企業創新意愿,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動重慶制造向重慶創造轉變、重慶速度向重慶質量轉變、重慶產品向重慶品牌轉變。充分激發企業創新動力,促進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創新投入、創新活動和創新收益的主體。實施巴渝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堅持“放開、減負、解難、引導”,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
2016年4月12日,長安汽車重慶研究總院,兩輛由長安睿騁車型改裝的無人駕駛汽車緩緩駛出。
接下來,這兩輛“重慶造”汽車途經西安、鄭州、石家莊,5天后到達北京,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創造了目前“中國造”無人駕駛汽車最長距離的試駕記錄。
同年9月,中國汽車用戶滿意度年會暨2016年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測評結果發布——來自長安集團的CS75越野車憑借優異的產品品質及良好的用戶口碑,榮獲10至15萬A級SUV第一名。
在長安汽車新車型“井噴”背后,一個國際化研發“引擎”正在全面運轉——
新車型的規劃和系統集成,在長安汽車重慶研究院完成。
新車型內外飾和精致工藝,由長安汽車在日本的相關研發機構完成。
新車型的動力總成制造,由長安汽車在英國的相關研發機構完成。
新車型的底盤技術支持,由位于美國“汽車之都”底特律的重慶長安研發機構完成。
而新車型的車身工程、法律法規研究以及子品牌支撐等,分別由重慶長安設在上海、北京、江西和黑龍江的分支機構完成。
…………
這就是重慶長安在業內鼎鼎大名的開放式全天候協同創新體系——“五國九地”。
作為老牌軍工企業和全國四大汽車制造集團之一,長安汽車近年來一直在謀求企業的終極生存之道。
“道”在何方?
“堅持自主創新始終是生存之本?!遍L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治平說,“如果不能自主創新,企業是沒有出路的?!?/p>
為此,長安汽車堅持全球戰略眼光,將突破口放到了跨國開放式協同創新上,成功激發出了四種創新動力。
保障力。長安汽車平均每年的科技投入都占到了銷售收入的5%以上。到“十二五”末,集團已經累計投入創新資金490億元。預計“十三五”將投入200億元作為創新研發費用。
驗證力。長安汽車相繼建成了涵蓋振動噪聲、碰撞安全、制動性能、底盤試驗、驅動系統等14個領域的國際先進實驗室,通過CA-PDS(產品開發流程體系)、CA-TVS(產品試驗驗證體系)建設,推動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
協同力。長安汽車相繼建立了重慶、上海、北京、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等跨國研發體系,形成了“五國九地”全球協同研發格局。同時大力推進在線研發,建設全球協同設計網絡基礎平臺,實現全球24小時不間斷開發,提升研發效率。
人才力。長安汽車依托全球“五國九地”研發中心,通過項目培養大縱深的管理人才和技術領軍人才。目前,已擁有研發人員6000余人,高級專家200余人,外籍人才300余人,先后有13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在國內汽車行業排名第一。
憑借“五國九地”國際研發體系,長安汽車技術創新成果開始“井噴”——長安汽車悅翔、逸動、睿騁、CS35等一系列自主品牌汽車相繼上市,成為長安汽車開疆拓土的生力軍。
僅2016年上半年,長安品牌汽車銷售86.54萬輛,排名自主品牌汽車第一。長安品牌乘用車銷售67.42萬輛,排名自主品牌乘用車第一。歐尚、CX70 、CS15 、睿騁智享版等新上市車型廣受消費者好評。
而長安汽車,并沒有因此滿足。
“‘十三五期間,我們將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將改革創新激發的活力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新動能,塑造世界汽車一流自主品牌?!遍L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