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和 戴峰 都鈞 逯繼強
摘要:隨著農機推廣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機具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但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其中農機維修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如何提高農機維修的整體水平,確保農機的正常作業能力,促進農業生產的高效、優質的目標實現,是農機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重點針對長春市農機維修行業的發展進行深入的探討,希望對農機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農機;維修;行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S232.8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08.025
農業機械維修行業是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農業機械“高效、優質、安全、正?!弊鳂I的重要保障。近幾年,隨著國家購機補貼惠農政策的實施,使長春市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駛入了快車道,農業機械化水平躍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截至目前,全市的農機總動力已達到600萬千瓦,比五年前增加210萬千瓦,增長53.8%;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9.55萬臺,比五年前增加6.3萬臺,增長了47.7%;收獲機械保有量達到1.08萬臺,比五年前增加0.95萬臺,增長731%;各種配套機具達到45.7萬臺(套),比五年前增加35.4萬臺(套),增長344%;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6.6%,比五年前增加了29.7個百分點。做好農機維修對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切實維護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具有深刻的意義。
1 長春市農機維修行業的現狀
1.1 維修網點數量及分布
截止到2015年底,長春市共有農機維修網點1593個,其中一級網點2個,農安和德惠各1個;三級網點1140個,其中榆樹189個,農安720個,德惠125個,九臺80個,雙陽26個;專項維修點451個,其中榆樹100個,農安96個,德惠50個,九臺137個,雙陽68個。
1.2 農機維修的主要方式
目前,長春市農機維修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到維修網點維修;二是機手自己維修;三是農機大戶和合作社自行維修;四是農機生產企業或經銷企業售后服務網點維修。
1.3 維修網點的基本情況
長春市現有的1593個農機維修網點,共有農機修理從業人員3650人,年維修量24萬臺(套),農機維修收入達6000多萬元。90%的農機維修網點比較簡陋,缺少專門的修理車間,有的建有簡易的維修房間,有的露天維修,92%的維修網點年收入在3~4萬元之間。除了農安和德惠的兩個一級服務站以外,其余的維修網點主要從事常用農業機械的局部性換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維修或輪胎修補等一項或多項維修業務。
2 長春市農機維修行業存在的問題
2.1 農機維修網點的發展結構不合理
長春市的1593個維修網點,除了剛剛建成的2個一級維修點,其余的1591個全部是三級維修網點和專業維修網點?,F有的維修網點都以個體經營為主,經營規模較小,從業人員少,以零件更換、一般性保養、小型農機具修理、電氣焊、補胎充氣等專項修理為主,能夠承擔大中型拖拉機、內燃機、聯合收獲機械和作業機械恢復性的修理廠(點)很少。
2.2 農機維修網點的建設布局不合理
長春市的農機維修服務網點數量雖然不少,但分布不均,95%以上都分布在縣鄉政府駐地或主干道的沿線。在交通便利的鄉(鎮),一個村有三四家農機維修點,在交通不方便的邊遠村莊,盡管有農業機械,卻沒有農機維修點,往往距離最近的維修點也要幾十公里,造成農民購機容易維修難的問題,特別是在農忙季節,常常因為故障機械得不到及時修理而影響農民的耕作進度和收入。
2.3 農機維修人員技術水平低
據調查,農機維修人員79%左右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而且年輕人幾乎無人愿意從事農機維修行業,這些技術人員沒有經過正規專業技能培訓,既沒有理論知識,又沒有豐富的技術測量、故障診斷、維修保養方面的經驗,只能憑借當過拖拉機手或學徒時掌握的經驗,所以,維修質量很難保證。在農忙季節,由于修理質量差,貽誤農時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2.4 農機維修網點基礎設施條件較差
長春市80%以上的維修點沒有必要的維修設備,即使有也相當陳舊,根本承攬不了較為復雜的大中型現代農機具的維修項目。由于維修點設施簡陋,缺少必要維修設備,只能進行簡單的換件修理,造成修理成本偏高,維修服務質量差。
2.5 對農機維修網點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
隨著農業機械保有量逐年增加,“三包”維修期逐年到期,但由于缺乏資金扶持和政策引導,與之相配套的農機維修行業發展滯后,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加之農機維修戶對農機維修行業發展前景認識不到位,不能夠像購買農機具那樣大力投資,從而導致維修手段落后,收入不高,生存狀態堪憂。
3 推進長春市農機維修行業發展的對策
3.1深入調研,學習先進,制定長春市農機維修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
經過深入基層、深入村屯、深入維修網點進行調研,與農機大戶、維修人員、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座談,了解農民關于農機維修的真正需求,找準維修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通過到農機維修行業發展比較好的江西等省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學習,結合長春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長春市農機維修服務網點建設實施方案》,《長春市農機維修網點規范化建設標準》、《農業機械維修網點開業條件》、各級維修網點建設的補助標準等相關文件。
3.2 結合實際,著眼全盤,統籌農機維修網點的合理布局
在農機維修網點的布局上,一是要結合實際,本著“利民、便民、經濟、質高、快速”的要求;二是要統籌兼顧,按區域耕地面積、農業機械保有量、維修網點經濟收入的要求;三是按照大、中、小型網點與縣、鄉、村相結合的要求。按上述“三個要求”,每個縣(市、區)建立一個大型農機維修服務站,每個鎮建立1個中型農機維修點,每個村建立1~2個小型農機維修點,逐步形成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最終實現農機維修“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鄉、大修不出縣”的目的。
3.3強化學習,注重實際,加強農機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
建立定期培訓制度,突出實用性和實效性,把農機維修人員培訓與職業農民培訓結合起來,使農民享受職業農民培訓政策,就地就近學習農機維修技術知識,給學員以最大便利。根據培訓需求的不同,把課堂教學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可以把培訓場地安排到田間地頭,做到邊講解、邊示范,學員邊聽課、邊操作,讓學員聽懂、學會,使他們了解掌握新的農機維修技術,并能熟練地排除農機具故障,提高農機維修技術水平。同時針對目前網絡信息比較便捷、普及的實際情況,依托長春市農機化信息網和各縣(市、區)的農機(農業)網站,建立學習平臺,定期向農機維修人員提供信息服務、介紹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和準修裝備的技術創新。
3.4拓寬渠道,加強合作,創新農機維修網點的經營方式
一要采取農機企業與維修網點相結合的模式。通過企業出技術人員對維修點的維修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后,通過維修網點進行一部分售后維修服務;二要扶持農機合作社開展農機維修業務。由于農機合作社的農機具基本上都是自行維修,相對具備技術和資金的優勢,開展農機維修的基礎較好,因此可以延伸服務項目,開展農機維修業務;三要開展上門服務,即農機大戶、維修網點、農機配件供應商到農戶、到田間的上門服務模式,便民、利民。
3.5強化監督,合理獎勵,提高農機維修網點的服務質量
要加大監管力度,組織農機、工商和技術監督等部門,開展經常性的聯合執法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不斷完善和規范農機維修市場秩序。有條件的縣(市、區),對維修質量好、信譽度高的維修點,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物質上給予適當獎勵,從而提高農機維修網點的服務質量。
作者簡介:李守和,本科學歷,長春市農機監理處,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