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印來 王國動
摘要:隨著番茄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病蟲為害也在不斷加重,一些原本對番茄為害比較輕的病蟲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已經成為番茄的主要病蟲害。番茄根腐病就是此類病害,由于該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菌能夠在土壤中長期存活,時間可長達6年,因此,番茄的連作會導致真菌在土壤中長期積累,并逐漸加重對作物的侵害,給農民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對番茄根腐病的發病特點、規律作以詳細介紹,并根據病害的特性及為害特點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番茄根腐病;發病特點;病原;發病規律;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41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08.060
1 番茄根腐病的發病特點
番茄植株最初葉片從下向上逐漸萎蔫,似缺水狀,中午更為明顯,早晚尚能恢復。數日后葉片由下向上逐漸發黃,全株葉片萎蔫,葉片灰綠,不能恢復常態。病株根部先期發黃,進而變褐,直至腐爛。剖開莖部其維管呈褐色,植株變矮,生長緩慢,果實變小。
根腐病病菌為害番茄植株的根部,主要侵染主根和次生根,對于分布較廣的毛細根則為害相對較小。將發病植株連根拔起,可以看到主根和次生根部分有褐色塊狀或者條狀病斑分布。病害發生初期,植株地上部分會出現輕微萎蔫,但是隨著病害的加重,根部逐漸變為褐色并腐爛,皮層被破壞,且病害逐漸向上蔓延至植株的莖基部,導致莖基部逐漸出現褐色病斑,當病害繼續加重,病斑擴散至能繞莖部一圈的時候,地上部分為重度萎蔫,導致植株出現死棵現象。病菌的傳播速度很快,如果土壤的濕度較大,會導致病害在4~6天蔓延至所有植株。
2 番茄根腐病病原
番茄根腐病病原為墨色刺盤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具有隔膜,呈現為墨褐色,剛毛比較多。大小約為200~350微米,主要盤生在直徑長度約為0.5毫米的菌核上。且分生孢子的形狀為梗圓筒形,稍彎或分枝。該病菌除了為害番茄,同時還為害馬鈴薯、茄子等茄科作物。
3 番茄根腐病的發病規律
番茄根腐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沒有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隨著雨水、灌溉水或昆蟲傳播蔓延,從根部或莖基部的傷口處侵入植株體內進行為害。番茄幼苗期病菌在育苗床內還可以隨著帶菌的土壤、肥料、農具和澆水等進行傳播。病菌多數是從幼苗的傷口侵入,然后再借助雨水、灌溉水等媒介進行傳播。
番茄根腐病病菌的最適發病溫度為22℃~24℃,如果在生長期遇到較長時間的低溫而導致土壤溫度低于20℃,則非常不利于根系生長發育,容易誘發番茄根腐病的發生,土壤粘重的重茬地及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發病重。高溫、高濕環境有利于此病發生。如果種植地塊連年種植番茄,地面長期積水,經常施用沒有完全腐熟的堆肥,地下害蟲積累比較多,或農事活動而造成植株根部傷口比較多的地塊該病的發生比較嚴重。
4 番茄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4.1避免連作
要對地塊進行輪作,同一地塊避免連年種植番茄或其他茄科類植物,防止病害在土壤中長期積累,造成病害大面積發生而給番茄種植帶來經濟損失。
4.2 種子處理
要選擇優良抗病品種,要求種子在發芽率、生長速度、發芽后幼苗的整齊度方面要具有一致性,從而保證番茄的生長期一致,播種前要對精選的種子進行消毒,可采用溫湯浸種或干熱滅菌等方式消滅種子自身攜帶的病菌,或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洗凈后催芽,播種。
4.3 水肥管理
要控制基肥,合理追肥。基肥一般每畝施45%三元復合肥50公斤、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在盛果期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5~10公斤。用水上要前控后促,前控是指定植活棵后適當控制用水,確保枝葉健壯及根系發育,后期加強肥水保豐產。
4.4 藥劑防治
連作田塊定植時用40%乙膦鋁錳鋅500倍液作定植活棵水;連續低溫陰雨后,搶晴用甲霜靈800倍液灌根,每株50~100克;根腐病初發期用農利來700~800倍液灌根,每株100~150克。
參考文獻
[1]張升運,岳彩鋒,馬崗山,常新芝.日光溫室番茄根腐病的發生及綜防措施[J].河南農業,1999,(11).
[2]付敏宗.番茄根腐病[J].農業知識,2006,(29).
[3]馬洪振.溫室大棚茄子根腐病綜合防治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11,(03).
[4]張國軍.番茄根腐病的防治[N].山西科技報,2002.
[5]周黎.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的病原鑒定和防治[D].石河子大學,2007.
[6]王迪.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鑒定及抗病種質資源篩選[D].東北農業大學,2007.
[7]耿桂俊,李晶晶,白崗栓,杜社妮.河套灌區番茄根腐病的發生與防治[J].北方園藝,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