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多年以來,我都是向同一個攤子買椰漿飯的。
攤主是個中年漢子,臉圓下巴圓肚子圓,一團和氣,總是和顧客有說有笑。生意漸好漸旺,他應接不暇,把老婆帶出來當幫手。
那女人,一臉如刃寒氣,樣子像債主,說話更像。許多老顧客被她粗聲粗氣地頂撞過幾回,都負氣而去了。
明知忠言逆耳,可是,我還是將這情形轉告了中年漢子。
中年漢子搓著雙手,一臉尷尬。辯白嘛,顯得他護短;不出聲呢,又好像委屈了他勞碌半生的發妻。躊躇再三,他終于開腔了:這是她的款式啦!
款式?見我一臉茫然,他比手畫腳地解釋:衣服有不同的款式,人也一樣。她的款式就是這樣粗粗魯魯,說話不經大腦的,改變不了啦!不過,我向你保證,她的話,一點惡意也沒有!
他老婆屢屢對人出言不遜,當然有不是之處,然而,不諱言,他的這一番話,卻也為我開啟了另一扇看待問題的窗口。
一點兒也沒錯,服裝的款式,千變萬化,或密實或暴露,或花俏或樸素,或新潮或鄉氣,甲莫笑乙,丙別罵丁,各取所愛。
現在,每每遇上行事作風截然不同的人,我便想:這是她的款式,我應該學習容忍和接受;我的款式,她或許也不喜歡而正設法遷就與適應呢,我倆是打成平手吶!
這樣一想,說也奇怪,原本憋在胸口的那股惡氣,居然便消失無蹤了!
(摘自《潤·文摘》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