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哲
[摘 要] 創業教育的發展促進高校教育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改革,為社會培養具備創新意識、能力及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不能獨立開來,應該互相融合。創業教育以專業教育作為基礎,專業教育以創業教育為發展途徑,兩者融合才能為社會輸送滿足時代發展高要求的人才。
[關鍵詞] 專業教育;創業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04-0012-02
創業教育的概念雖來源于國外,卻可以滲透及適應于各國的教育理念,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種新趨勢。創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已有十余年,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事實上,創業教育理念能夠如此迅速地被大家接受并且積極投入具體實踐,是因為在創新型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它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進步的理念。
創業教育重點在于培養人的創新創業意識、思維、技能及創業綜合素質,能夠全方面提高人才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的適應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個人的潛力,最大化地實現個人發展,以此促進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
一 傳統教育模式下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
專業教育按照具體的學科或技術領域進行劃分,不倡導廣度而重視深度,以此提高某一領域的專業人才水平。隨著社會變遷,毫無疑問專業教育開始展露出種種弊端,但是到目前為止無法找到能夠完全替代它的更合理、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長久以來,專業教育已經讓人們對于社會職能分工等有了固定的認知,對于高等教育而言,專業教育是主要的依托理念,更是人才培養的精神支柱。它影響著高校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發展創業教育,勢必要以專業教育作為載體,并且,要將創業教育貫穿高等教育的整個過程,逐漸滲透其中,才能為創業教育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創業教育是一種“生成性教育”,它與專業教育的區別在于通過實踐創造出其自身特有的教育目標、內容和方式。創業教育能夠喚醒、激發并且提高人才內在的創新意識、素質和能力,在此情境下,通過專業教育所習得的人文精神及科學技能,有助于創新意識、素質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想要最大化地發揮創業教育所教授的技能,需要專業教育涵蓋下的基本知識理論做支撐。因此,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專業教育也為創業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創業教育能夠發揮其效用的廣闊平臺。
二 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積極融合,一方面,是時代發展導致的必然結果。雖然經過了十余年發展,但是我國的創業教育體系目前還不夠完善,存在諸多問題。創業教育只有和專業教育融合,才能借助專業教育打下良好基礎,才能在逐漸發展過程中,完善其自身的教育體系。
事實上,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本身存在許多共通之處。兩者都是為學生進入社會做準備,并且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專業教育更加注重理論知識及相應技能的培養,而創業教育則是注重大方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兩者互相依賴,取長補短。兩種教育理念不斷碰撞出的火花,可以激勵各自的發展,兩者的融合,也更有利于學生全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
然而,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兩者融合的真正意思,并非單指兩者在教育過程中,在具體課程中生硬地穿插以及糅合,而是站在各自的立場,利用對方的優勢,將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并且自身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以不斷發展成長。兩者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是各自理念的相互調整與接受,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兩者優勢,自然且緊密地銜接、互相滲透,最終得到1+1大于2的效果。
專業教育如果擯棄創業教育踽踽獨行,在社會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勢必會進入瓶頸。而創業教育如果不借助專業教育打下的基礎作為平臺,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兩者的融合,正是順應了新時代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為各自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三 杭州高校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現狀
各個地區以及不同高校的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狀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深入了解具體地區的具體情況,才能進一步了解該地區高校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出重點并獲取更有效的解決辦法。
本文以杭州為例,采取發放問卷的形式對創業教育的現狀展開抽樣調查,共回收389份有效問卷。根據統計結果,有10%左右的高校未設置相關的創業課程,根據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出,雖然仍然存在部分未開設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的情況,但是創業教育的普及率達到將近90%,也間接表明了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其余被試者中,37.79%的人所在高校既有啟蒙性的基礎創業課程又有專業性的創業課程;47.81%的人所在的高校有以專門選修課或專業必修課等專業課程的形式普及創業教育。由此可見,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情況不容客觀。雖然有很多創業相關課程,以基礎或專業性的形式多樣化地開展,但是并未真正與專業教育相融合,而只是將創業課程當做一門單獨的學科,作為一種類似專業教育所體現的技能而傳授給學生。值得欣慰的是,將創業教育的內容融入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中的比例占52.19%。創業教育要發展,必須借助專業教育的影響,寓其于專業教育課堂之上,才能被學生潛移默化并最大程度地吸收并消化。
在所有接受過創業教育的被試者中,只有23%的人對創業教育本身感興趣,并且愿意主動接受相關教育。而占62%的大多數則較為被動,他們受到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對創業教育好奇且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卻不會自己主動嘗試學習。因此,除了對創新創業感興趣并且想以此為目標發展的少數人,大多數學生即使接受了相關課程的輔導,其自身的主動性還是沒有被調動起來。這還是基于很多學校在創業課程設置上采用了專業必修的強制手段。也就是說,如果讓學生自主選擇,接受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生數量將會更少。這也體現出將創業教育融于專業教育的重要性。
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在接受創業教育的人中,占60%的大多數認為目前杭州高校的創業教育有一定成效但是效果不夠明顯。只有22%的少數人認為這對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助推創業項目有很大幫助。事實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在于日常接受教育過程中不斷滲透,這樣創業教育的理念才能逐漸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很多人此前未曾接觸過與創業教育相關的內容,因此難以在短時間內養成創新創業意識,并且在接受創業教育過程中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分離,顯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創業教育被學生接受的進程。很多學生將創業教育視為專業教育的一個分支,是之后走上社會可利用的一種具體化的技能,而非一種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這樣往往達不到創業課程應有的教育成效,這也進一步表明,正確并且盡早引導學生接觸創業教育,并且糾正大多數人潛意識內錯誤的認識,才能更好發揮出創業教育的價值,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競爭力。
目前,杭州很多高校都在積極地促進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進行創業類科研立項及建立創業實訓基地是較為有效的融合方式。對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類科研項目非常重視,且有較為有效的助推措施比例為43%,雖然較為重視,但缺乏有效的支持措施的占45%。進行中的創新創業類科研相關項目中,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的占20%,剩余80%是獨立或以學生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科立項。此外,學校以學院為單位的專業來細分創業實訓基地占27%,以校為載體構建整體型創業實訓基地占31%,包含以上兩類情況占26%,還有15%沒有建設相關的獨立創業實訓基地。從數據來看,創業實訓基地的普及率較高,但是僅17%的人認為創建基地建設完善且為孵化創業團隊提供了巨大幫助,還有53%的人認為基地僅能夠發揮一定作用。
四 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策略
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要融合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首先要融合兩者的教育觀念,樹立基于專業教育理念的創業教育價值觀。觀念必然是行動的先導,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形成的時代背景不同,但是其追求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且在教學過程中兩者互補。專業教育傳授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創業教育的水之源、木之本,而創業教育也能夠檢驗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
縱觀美英國家等創業教育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的高校,他們大多成立了相關的機構或研究中心來進行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調工作,這能為創業教育在高校的深入展開以及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提供助力。各個高校應嘗試建立校內的創新教育機構,對創業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及應對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相應問題。事實上,一個專門的機構,在解決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問題上,可以發揮出許多方面的功用:首先,機構要積極搭建各種交流平臺,為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其次,機構對于課程結構的改革、具體教學內容的實施也要進行監督,并且著重考慮創業教育的角度評價及考核學生的日常表現;第三,機構要積極組建新的師資力量,培養教師創新創業意識及能力,并引進相關人才;第四,機構要負責學校與政府及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第五,機構要負責策劃并組織創業實踐活動,以及募集創業教育基金并做好財務管理工作。
在對杭州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情況的調查中,數據顯示,36.25%的學生認為在課程設置上,各種類型的課程模式應該加以組合。既有獨立的啟蒙性基礎創業課程,又有獨立的專業性創業課程,并以必修或選修課的方式開展,并且也可在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融入創業教育內容。此外,71.21%的學生認為包含以校為載體構建整體型的創業實訓基地以及以學院為單位的專業細分創業實訓基地兩者的模式,更能行之有效地發揮創業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小廷.論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基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視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2).
[2]崔紅艷.高師院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6).
[3]李偉銘,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