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高巖
摘 要:在介紹高校會計監督內涵的基礎上,從當前我國高校在會計監督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思考,提出高校內部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與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校會計監督;內容及問題;發揮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4-0111-02
一、高校會計監督的內涵
高校會計監督指高校的會計部門及會計人員以國家法律、政策為準繩,以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預算計劃為依據,通過對經濟收支活動的財務管理、財務核算、財務監督,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進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為學校發展做貢獻。會計監督是高校會計監督的基礎,為了保護學校財產的安全和完整,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管好錢,用好錢,必須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高校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全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經濟活動規模也不斷擴大。盡管高校陸續建立了有關的會計監督制度,并且會計監督體系逐漸建立和完善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一)高校會計監督職能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會計法》賦予財務人員監督的神圣使命。會計人員是在財務負責人、學校一把手領導下從事會計工作的,礙于面子,領導同意的事,自己有問題有想法有時也不好說,只好順從。有些會計人員認為會計工作就是記記賬、算算賬,而資金的管理及支配應該是領導說了算,與自己無關,認為領導只要簽字,自己照辦就行了,不用負任何責任,使會計監督不起作用,名存實亡,會計監督職能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二)缺乏有關會計監督的相關法規,監督無力
高校會計監督制度由過去不被人重視,到今天的問題不斷出現,其中主要原因是制度政策不健全、不完善、監督力度缺乏。例如,有些高校科研經費報銷范圍控制不嚴,政策相對寬松,課題費用報銷審核不嚴格,課題經費負責人一人說了算,購買材料、固定資產缺乏購貨明細等。收費不按國家和物價批文有關規定,屢禁不止,不斷出現亂收費現象;創收未及時上繳,未納入學校財政,未做到收支兩條線,有些單位甚至用創收的錢搞福利、發獎金等,都是單位監管不力,未能很好地執行制度所造成的。一些高校盡管建立了會計監督體系,卻監管不力,實施得也不到位,財務管理、財務核算、財務監督均處于監督不力的狀態。
(三)高校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行政干預較多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變化、飛速發展的同時,政府行為的計劃經濟色彩依然存在,政府還沒有做到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快速轉變職能,而在高校中會計監督體系還不完善、不健全、監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越權超權現象,行政干預較大。在高校,個別負責人對有關的會計法律法規意識不強,觀念淡薄,高校會計監督外在因素受較嚴重的經濟利益思想干擾,影響較大。個別高校領導在位時,會計監督不到位、監督不透明、待到退休時問題層出不窮,平時應提高法制觀念,不要我行我素。
(四)高校內部控制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控制度是強調以事前預防為主的一種制度,目的在于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來預防錯誤和舞弊的發生,而目前高校內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主要體現在未能分離不相容崗位,界限分得不夠清楚,管理出現問題,仍有死角。借權套取轉移資金,用于教學的資金支持校辦產業或另做他用,部分高校沒有三重一大項目論證,決策機制等內部控制制度,導致對外投資決策失誤。某些支出項目差旅費、三公經費、招待費等內控制度不合理,支出的費用項目未能嚴格控制,導致這些費用年年增加,占用了教學經費。
(五)高校會計人員素質不能滿足會計監督的要求
會計工作是一項內容豐富、涉及知識面寬,集財會知識、計算機知識、法律知識等為一體的經濟管理工作,而且要求會計人員具有很高的職業道德意識,但個別會計人員素質低,不能滿足會計監督的要求,不能為學校發展做貢獻,甚至損害學校和國家的利益。
三、加強高校內部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與創新研究
(一)全面改善會計工作環境,不斷提高校會計人員工作的地位
高校內部會計監督有一定難度,會計監督環境不太寬松,監督領導更是難上加難。因此,高校負責人應提供財會人員良好的監督環境和地位,要提高和重視會計人員的工作地位,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要求會計人員做不合法不合規的事,為會計人員良好的工作環境給予充分保證。
(二)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制
1.強化崗位約束力和會計信息監督。會計人員必須有會計上崗證,堅持“不相容職務必須分離”的原則,一人一崗,各崗位要明確分工,授權制度、實務操作等會計工作嚴格落實,加強崗位之間的牽制力,按期輪崗,崗位輪換制度、強制休假制度、崗位考核制度都應嚴格執行;加強會計工作的監督,提高信息質量,建立各種備查檔案,層層審核、層層監督,不越職,不越權,利用快捷、方便現代信息工具,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審核、監督等力度,做好會計監督工作,有利于規范會計行為,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促進高校規范治理,實現高校價值。
2.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制度。內控制度不健全,會計監督的職能作用就難以發揮。高校有規章制度,不落實、不考核,會導致內部控制、稽核甚至授權審批、相互牽制等出現弱化現象,為加強對內部會計人員的控制,要定期考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制度必須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定期績效考核,與本人評先評優和工資績效等相結合,把內部控制的工作落到實處。
3.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內部審計是對內部經濟活動的再監督,但內部審計自身獨立性差,起到的作用相對較弱,必須與外部審計相結合,而委托注冊會計師、財政、審計部門審計是完善和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有效手段。所以,應定期不定期聘請外部審計對高校的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及評估,發現內部控制制度中的不足和問題及時控制,并認真加以解決。
(三)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高校負責人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強化對領導經濟行為的約束
明確高校負責人的會計責任誰說了算,有問題找誰,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作為高校負責人,應對本高校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這就加強了高校負責人為高校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地位,為會計工作者明確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了保障。再者,高校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還必須知識全面,熟知法規,懂管理,領略財務知識,科學理財,對自己負責,對財務人員負責,對高校負責。在自我約束經濟行為時,做好以下工作:
1.規范大額度資金審批制度。高校應建立健全三重一大投資項目論證制度,學校大額資金審批制度,規范審批程序,大額經費支出集體討論決定,避免一人說了算,集體決策,保障學校利益,減少犯罪。
2.建立問責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發現問題,找主管人員及主管領導,減少無人負責現象發生,對不依法辦事、濫用權力、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損害學校利益的行為要追責,維護國家財經紀律,減少不作為及亂作為問題的發生。
(四)加強素質教育,強化監督職能
1.強化高校內部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財務人員要做好會計監督,好的職業道德必不可少,積極組織政治學習,努力提高政治素質和理論修養,堅決擁護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原則,不斷加強作風建設,牢固樹立“三服務”思想,秉承熱心、精心、耐心、誠心的服務準則,大力強化服務意識,樹立財務全方位管理核算監督良好的職業道德。
2.提高會計人員對新問題的判斷力,對新知識要不斷學習,提高會計核算的能力,每年都要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在思想上,行為上樹立起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對每年變化的財務制度、內控制度、會計科目及內容變化要及時學習,對涉及自己工作內容的相關法規要高度重視,學懂學透,依法理財,用法律武器武裝和保護自己,用不斷更新的知識為領導獻力獻策,為學校發展做貢獻。
3.提高會計人員對新事物新形勢的適應能力。會計監督要跟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以計算機電子技術為基礎,信息技術已經逐步滲透到高校招生、教務、人事、財務等許多個部門,會計人員從原來的手工記賬、算賬、手工報表,到今天的會計人員把基本數據輸入電腦,電腦輸出憑證,報表相比原來手工記賬方便快捷,需要會計人員逐步適應,逐漸擺脫手工記賬。但同時,如果計算機使用操作不當也會帶來很多麻煩,所以必須不斷學習計算機知識,加強培訓,以老帶新,新老結合,相互學習,不斷提高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和速度,搞好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總之,高校會計監督職能問題事關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經濟環境的改善,因此完善高校會計監督制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亟須改革。強化高校會計監督已成為高校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高等院校會計監督職能行使的保障機制,形成一個由外而內、先外后內、內外并重的監管體系,雙管齊下,促進和監控高等院校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 馬淑珍.關子強化高校會計監督的思考[J].中國農業會計,2011,(6).
[2] 張靜文.內部會計監督與高校廉政建設[J].寧波大學學報:教科版,2010,(5).
[3] 李學花.淺談如何發揮企業會計的監督職能[J].時代金融,2013,(18).
[4] 張晶.論如何完善及強化會計監督職能[J].商場現化,2011,(2).
[5] 全承相.會計監督乏力的法制原因及其強化與創新[J].現代財經,2010,(7).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