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偉



數學邏輯是數學教學的主要議題,是數學解題的一種技巧,也是數學的主要語言.但由于在數學里習慣了使用數學邏輯解數學的問題,無形中在思維里形成一堵墻,即數學邏輯是在數學中應用的.而在其它科目中學生就出現停止使用數學邏輯去思考問題的現象,這就是思維偏見.因為思維偏見的存在,學生偏好在數學課中使用數學邏輯,在化學課使用化學思維,這就是造成學生在化學中考題中失分的一個重大原因.
在化學中使用到的數學邏輯有許多,然而常用到數學邏輯有三種,一個是等式邏輯,另一個是平均值下的不等式邏輯,再一個是假設邏輯.它們分布在各地的中考化學試題里,下面結合例題詳細分解.
一、等式邏輯使質量守衡定律有更加廣泛的應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用數學等式表示即為:A+B+C=D+E+F,等號前的A、B、C含義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等號后的D、E、F含義是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如果在等式的兩邊都加上一個M,當然M表示一個質量值,那么A+B+C+M=D+E+F+M,這個等式在數學上仍舊成立.這樣通過數學的等式邏輯,可以使質量守衡定律拓展為:在一個密閉的系統里,反應前后的總質量保持不變.
例 (2015年湖北宜昌)實驗室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現取含碳酸鈣80%的石灰石12.5g和 94.4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石灰石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2)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析 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只要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就可以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