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香
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加快,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的這部分內容日趨受到重視.地理教師更應該注重對于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的設計,當然再優秀的設計不付諸于行動也是枉然的.然而,在“活動”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對策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變得更為有效.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活動”設計能力有限
在教學過程,很多地理教師也能夠了解到“活動”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設計“活動”時,自身的水平、能力有限,設計出的“活動”質量不高.一線地理教師長期在三尺講臺上,傳播書本上僅有的知識,很少去接觸地理教學改革中新思想和新理念.地理教師不善于開發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對于教材中“活動”內容的整合弱,或者是生搬硬套現有的“活動”設計,缺乏再設計和創新能力.教師在設計“活動”的選題時,可能會脫離學生的實際與興趣,忽略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認識水平,導致地理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形式化、表面化.
2.“活動”過于強調生成而忽視預設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并且靈活性強.地理教師認為,教材中的“活動”只要按照教材的要求完成即可,或者對“活動”的設計較為粗略.在處理“活動”時,并沒有涉及更多的預設,而認為很多問題都是在“活動”中生成的.但是,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必然會對“活動”的實施過程把握不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實施“活動”時間把握不當
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僅僅是教材的非正文部分,而且所占比重并不大,它是正文內容的延伸和補充,并不能占主體地位,所以“活動”的實施時間不易過長或者過短.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這對“活動”實施的時間把握不當,有的是地理教師將“活動”表象化,實施時間過短,不能使得教材中“活動”的價值最大化;有的地理教師將課堂中大部分時間用在“活動”實施中,而忽略了其他知識的講解等等.這些對實施“活動”的時間都是不科學的,需要地理教師去把握好.
4.學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學習能力有限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有所改變.但是,現行的教學方式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長期以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能力不足,并且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以及生活閱歷等很多因素,制約著教材中“活動”的實施與開展.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培養學生研究性思維以及提高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對策
1.深度挖掘“活動”價值
“活動”是新教材改編的一大亮點,它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中的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活動”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檢測到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獲得地理基礎知識、規律以及原理,而且很多活動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組織形式也變得更為靈活,如出現小組討論等,這樣的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培養了學生們的探索性思維能力,因此,“活動”自身的存在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實施“活動”之前,深度挖掘“活動”存在的意義及價值.[HJ1.3mm]教師按照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研究教材中究竟是為什么安排這個“活動”、該“活動”的內容與正文存在怎樣的關系、該“活動”對于學生的能力有哪些要求并讓學生達到怎么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
2.充分準備“活動”設計
在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加快,新理念的深入以及高中地理教材編寫的改變,大部分教師能夠意識到教材中“活動”存在的重要價值.針對“活動”本身來說,教材中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約,教師沒能認真準備“活動”設計.通常,教師會對教材中“活動”不加選擇、盲目使用,或者完全遺忘教材中的“活動”.在設計“活動”過程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自己講解或者學生完全自主學習的形式,設計內容可操作性差、與學生的生活相脫離等等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因此,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基于與課程標準一致性原則、實踐性原則、主體性原則以及有效性原則,對教材中“活動”認真設計.地理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斷提高開發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能力,創造性地設計出能夠讓學生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的有效的“活動”.
3.妥善把握“活動”時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理教育研究者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顯而易見,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的提高,但是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以及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如何處理課堂時間,對一線地理教師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的時間有限,而且地理學科的課時也很少,所以教師對教材中“活動”使用的時間就更有限了.很多教師更多把時間放在正文知識的講解上,對于“活動”的處理很粗糙.針對上述問題,需要教師妥善把握“活動”時間,地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完成簡單的“活動”,較為復雜的、費時較多的“活動”,可以安排在課外完成.這樣,不僅可以節約短暫的課堂時間,還可以抓住學生的課外課堂.同時,也很好的整合了校內外地理課程資源,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和地理能力.
4.重視評價“活動”過程
我們清楚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已經強調,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是用最終考試分數說話.大家只看重考試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材的編寫 “活動”,為了讓學生學會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對地理知識和信息進行梳理、整合,并應用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同時讓學生從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地理問題,設計探究方案并進行調查研究等,這也是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集中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不能只看重該“活動”讓學生掌握哪些地理知識與規律,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哪些技能.地理教師要將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師在設計和實施地理教材中“活動”的時候,應從深度挖掘“活動”價值、充分準備“活動”設計、妥善把握“活動”時間以及重視評價“活動”過程這個四個方面去實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