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娣
一、情感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
1.國內外研究的狀態
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情感教育理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動力思想、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學思想、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是情感教學的理論基礎.1924年英國教育家尼爾創辦了夏山學校,他用了60年的時間來突破傳統,實踐他教育理想.尼爾認為情感是最有生氣的,情感教育是培養新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把發展情感和發展頭腦聯系在一起并使之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上世紀60年代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創立并興起了體諒或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風靡于英國和北美.體諒模式把情感道德的培養置于中心的地位,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分析規則和禁令,道德靠理解和領會,多關心少評價,主張富有成效的教育就是學會關心.美國布盧姆在20世紀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情感教育,在理論上以情感目標分類為指導,在實踐上以職業指導和咨詢為主.進一步發展為“社會—情感教育”,建立學校—家庭—社區間的合作共同體.在我國,明朝王守仁提出了“樂學樂教”的思想,以樂為最高境界的情感體驗,把學和教結合起來.如今,情感教學研究已成為一個熱點,國內也已總結出了一些情感教學的理論.目前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模式有: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諧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模式,為生物探究式情感教學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
2.課程改革召喚“情感教學”
中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2歲~16歲,這個階段的學生情感往往帶有很強的游移性,常常以情感影響理智,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他們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學習活動也帶有很大的情緒化,他們學習的持久性和積極性很大程度受到情緒和興趣的影響.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具體目標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能力還包括了情感目標,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
二、情感教學的實施價值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感猶如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土壤里.情感分為同情心,敏感性和義務感等三個方面.情感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廣泛的滲透于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存在于教師和學生之間,年長的學生和年幼的學生之間,同齡的學生之間,它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魔法棒.良好的教育必須要有健康和諧的情感環境,在教師的帶動下,學校應該充滿尊重人、相信人的美好氛圍,師生共同處理好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動力問題,鼓勵學生以自信的心態來全面和諧發展.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將情感教學滲透在生物探究式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提升情緒的認知、表達和評估能力,分析理解情緒的能力,對情緒進行成熟調節的能力.學生是未來的社會成員,在情感教育的熏陶下,未來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會表現為旺盛的工作熱情、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良好的協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自覺地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21世紀的教育再也不能是目中無人的教育了,要“以人為本”.
3.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探究式的生物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互動和交流的平臺,在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實驗,表達交流,學生在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中,彼此尊重,耐心傾聽,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老師和學生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自尊和歸屬得到滿足.發展學生的情感,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在快樂中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情感教學的一般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滲透了情感因素.在“細胞學說”、“光合作用的發現”、“胰島素的發現”等教學內容中,科學家不畏懼權威,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鼓舞了學生.在“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地面上的植物和動物”等課程中,學生通過調查研究,自然就會建立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在“人體的生殖”一課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尊重生命,感恩母親的情感.
2.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當老師踏入課堂的一瞬間起,他的情緒就影響了整節課,如果老師的臉是死板的,語氣是僵硬的,表情是難看的,這一節課學生將是多么的壓抑啊!如果老師精神是飽滿的,聲音是輕快柔和的,臉上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孩子是多么的輕松愉快啊!教師在教學的活動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要輻射積極的情緒,不要因為個人情緒而影響教育效果.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師生間良好的情感場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也應該向學生問好.那些對學生十分嚴苛的老師,經常對學生因為小事就打擊批評的老師,一般也被學生所厭惡.有些學生對老師的不滿情緒會遷移到他所教的科目,甚至放棄該門功課而和老師暗自較勁.對孩子鼓勵幫助的老師,往往受到孩子的愛戴,學生也往往喜歡該老師的課堂,課堂氣氛和諧融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關心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需要,在課后多和學生聊天,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習《人體對信息的感知》一節課中,學生分小組拆裝眼球的模型,并選派小組代表和大家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微笑熱情地鼓勵學生,尤其要關心那些成績較差,自尊心不足的同學,耐心地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在親密熱烈的氛圍中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4.在探究中提升情感
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情感是學生學好各種知識的催化劑,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主宰,不容忽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從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入手,更全面、更準確地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涵,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探究精神.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探究式教學蘊含著大量的情感因素,關注每個孩子的情感發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讓學生在輕松的生物課堂中認識到生物科學的價值,快樂地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