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人們崇尚自然,因為自然界生生不息激揚著生命之美。世界上飛翔著無數的蝴蝶,沒有一對翅膀完全一樣;天上漂浮著無數的云朵,沒有一朵重復一致。對差異的承認,對個性的認可,便是尊重教育的自然,是教育給予孩子的美好禮物。
尊重教育的自然,才會尊重兒童的生命,才會一切從孩子出發,為孩子的好學而設計。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人的第一意識不是后天給予的,而是先天存在的?!薄皟和嬖谥c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或內在潛能?!边@種生命力即“天性”,是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的,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天性對未知世界充滿著好奇,天性具有探索新知的欲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每一個兒童又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作為教育者,我們無須外在地將意識、觀念等植入孩子的頭腦,我們只要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天生具有學習的欲望,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順應兒童的天性,給孩子天性的種子灌溉和施肥,它就會發芽生長,如花綻放。
尊重教育的自然,才會呵護孩子的天性,有效地引導孩子的行為。 詩人約翰·彼德·海貝爾說:“我們是植物,不管我們愿意承認與否,必須連根從大地中成長起來,為的是能在天穹中開花結果?!比绻f“天穹”對于詩人而言意味著高空的自由空氣和精神的敞開領域,那么,對于教育而言,“天穹”便是引領孩子自由奔跑、放聲歌唱和不懈追求的廣闊天地。在這樣的天地里,賦予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適時恰當地關心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去嘗試去鍛煉,不要擔心孩子跌倒受傷,我們才能知道教育是什么:是在孩子困惑、迷茫時,走在前面的引領;是在孩子自主探究時,有益的陪伴;是孩子獨立放飛時,站在其身后給予的鼓勵和鞭策。
只有當學生不同的權利和意愿,不同的身心發展規律,獨特的個性發展需求得到了滿足,他們才會按照自身的節律生長,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在自由廣闊的天空下自由呼吸、自由選擇,自由奔跑在屬于自己的人生路上,感受自我成就的歡愉,感受沿途奪目的美景,享受教育的自然之美。
(作者單位: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