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新倉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文的好壞直接反映出語言能力訓練的效果如何。然而,目前在許多農村學校,作文教學卻成了語文教學的附屬品,許多教師心里雖然明白作文的重要性,課堂上的訓練卻流于形式甚至幾近于無,許多學生也害怕作文,寫作水平普遍較低。寫作本質上是個人情思的表達,也即通常所說的“言為心聲”“我手寫我心”。然而,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總體而言知識面與視野均較為狹小,平時的生活經歷也比較單調,所以,一到作文的時候,他們總感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寫出來的文章總是空洞無物,或者是無病呻吟。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即使想要開展作文教學也是困難重重,久而久之自己也形成了敷衍塞責的習慣。
筆者認為,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文本資源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虒W過程中,每當老師布置作文時,學生就會感到頭痛或是愁眉苦臉,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寫作的興趣。學生不能享受寫作的樂趣,自然寫不出好的文章。所以,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首先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這方面,利用好課內課外的文本資源,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貓》《馬》等文章,描寫的對象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或接觸到的,而這些動物的獨特之處,在作者的筆下是那樣生動感人。借助這些文本,我們可以提醒學生,作文未必要寫那些難得一見之物或不尋常之事,許多最普通平常的東西,只要細心留意觀察,也可以發現許多平時未能注意到的獨特之處,激發起寫作的沖動。
很多學生以為鄉村生活單調乏味,沒什么值得記述的地方,他們更向往通過電視和電腦了解到的無比精彩的大城市。對此,筆者向他們推薦了當代作家韓少功反思城市文明、返歸自然生活的散文集《山南水北——八溪峒筆記》。透過作家的眼光,學生驚訝于鄉村生活竟也有那么多美妙動人的地方。書中寫到,城市的月亮“像死魚眼睛一只,丟棄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我讓學生細細品味這樣的句子,當他們了解到,由于叢林般的高樓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大城市的月光竟無所顯現,因而是一個沒有月光的地方時,他們才發現了身居村落也有難得的樂趣。后來,有學生還據此把在月光如水的夜里走在鄉間小道上聆聽蛙聲陣陣的難忘經歷寫進了文章,雖然文筆欠佳,描寫還不夠生動,但其內心表達的沖動無疑已被激發出來。所謂的“我手寫我心”,依據自身能力即可,不必強求盡善盡美。
學生在寫作之時,往往受到作文題材的限制,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局面,選材的范圍常常顯得非常狹窄,甚至是因襲陳舊,諸如父母送雨傘、送衣服,老師背學生到醫院看病等題材總是一再出現。厚積才能薄發,博覽方可約取,豐厚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有了好素材,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但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用心細細觀察是主要途徑,而合理利用文本資源則可以起到輔助作用。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這篇文章,就是通過作者具體真實的受教育經歷表現莎莉文老師的耐心和愛心:用手指拼寫,教會作者拼寫;在手心中拼寫,學到了許多事物的名詞;在大自然中教學,以獨特的方式體會大自然的奇妙與豐富等。結合這些內容,我提醒學生,其實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們沒有做生活的有心人而已。只要學會細心觀察,用心思考,注意事物的發展變化,并認真做好記錄,就能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海倫·凱勒自小聾啞,但也因為如此,她的其它感官遠比正常人細膩、敏銳,往往能夠以不同于常人的途徑感知到事物的奇異之處。所以,如果我們在觀察事物時能夠調動起自己的所有感官知覺,而不是囿于眼睛所看到的東西,那么,即使生活的空間非常狹窄,也能夠積累下豐富的素材。例如,對于平常所見的細雨,不僅可以觸摸到它的清涼滋潤,還可以聞到其清新氣息,而在農村,躺在瓦屋之下,傾聽密集的細雨滴到瓦片上那種細碎的聲音,絕對是城里住在高樓大廈的人無福享受的樂趣。又如,對于許多人熟視無睹的花兒,不僅可以觀賞其鮮艷的顏色和優雅的身姿,嗅聞其芳香,還可以觸摸它們的嬌弱,聆聽它們生命的細語。不難想象,如此積累下來的寫作素材,只要付諸筆端,即使學生的文筆不佳,也能寫出好的文章來,因其感受新穎獨特,極富生活情趣。
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寫作的訓練,還是要從閱讀說起。雖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樣可以影響寫作?!笨梢姡喿x教學是寫作教學的基礎。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要逐步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并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從而在閱讀中領會并掌握寫作技巧,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
作文是創造性的作業,而模仿則是創造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痹谡Z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文本進行仿寫,不僅能引發、開拓、校正學生思路,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解決學生作文時的畏難情緒。正如書法的臨帖一樣,對于寫作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仿寫也是走向獨立創作的必由之路。但是,讓學生進行模仿,決非要求他們對課文死記硬背,目的是讓他們借著拐杖學會走路,然后再丟掉拐杖,達到自由寫作的目的。而仿寫也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要正確引導學生拓寬思路,以自身的生活體驗和記憶積累,對原有的文本,進行適當的創造,如此方能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做一個有心人,緊密聯系我們的作文教學,利用好現有的文本資源,不僅能從根本上扭轉學生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的現象,而且還往往可以激起他們的寫作熱情,觸發他們的靈感。
(作者單位:河南泌陽縣銅山鄉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