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迪
在2016年的3·15晚會上,曝光“餓了么”平臺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甚至默認無照經營的黑作坊入駐,再次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
2015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抽檢了172310批次食品樣品,其中檢驗不合格樣品5541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6.8%。而在2016年3月1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5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國家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正在制定的《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有望在2016年上半年出臺。
食品安全重在前端
2015年的抽檢結果顯示,農獸藥殘留問題依然突出,農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3.8%。
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介紹,農獸藥殘留主要是檢出“瘦肉精”、孔雀石綠、三氯殺螨醇等禁限用獸藥和農藥。他表示,農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主要與種養殖環節和儲運環節違法違規使用有關。
對于農獸藥殘留問題監管,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二司副司長崔恩學表示,總局進一步加強了與農業部的合作,同時,把食用農產品的抽檢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在市縣一級的抽檢結果中主要突出對農獸藥殘留問題的監管。
通報情況還顯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樣品約占不合格樣品的24.8%。這其中的最主要問題是部分樣品有防腐劑,其次是甜味劑、膨松劑和著色劑濫用等。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司長王紅表示,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主要集中在防腐劑和著色劑的濫用上,今年將加強企業對添加劑使用的監督。
她表示,食品添加劑不符合標準主要由生產經營環節違規操作引起,一直是食品監管日常監督檢查的重點。在食品生產中,超出國家標準規定的范圍、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即屬于“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近年來的抽檢情況發現,食品添加劑問題主要集中在著色和防腐方面。食藥監部門將對重點企業進行培訓和政策解讀,提高小作坊、小企業對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認知度。
食品安全的重心在于前端,原產地和產品提供商應該嚴格遵從農業部對食品生產的相關要求,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要做的是對進入批發市場的食用農產品質量進行安全監督管理,只能根據前端監管部門(比如農業部)要求做相應銜接。
“一車菜可能是從10塊菜地采摘出來的,完全靠抽檢的方式來確定這個東西合不合格,成本巨大,要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尤其是食用農產品質量合格,重在前端。一條魚在生產周期中吃過什么藥,豬肉、羊肉生產過程中飼料合不合格,打了什么藥,這都是我們后端無法控制的。”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司張蘭蘭在發言中說。
同時,張蘭蘭介紹:“新發地的批發市場因為擔心源頭控制不能夠滿足它們的需求,所以自己在全國選點、租用土地、雇傭自己的人去種食用農產品。在自己基地里面種,通過自己的市場來賣,相當于批發市場延伸至生產環節,這比從別人那兒買要放心得多。今后若電商做大做強,也有可能把自己經營的手伸向源頭生產。”
“神秘買家”來監督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絡餐飲食品訂購配送等市場發展迅速。互聯網餐飲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全新的挑戰。
食藥監局即將出臺的《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強化了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義務,并在《食品安全法》對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義務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給予了明確和細化,并規定了第三方平臺應承擔的三方面義務。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法制司陳谞副司長介紹,第一是一般性義務。比如說管理的規則的制定,應急事件的處置,數據的保存,協助召回和配合檢查的義務;二是管理義務。包括主體準入的審查,經營產品信息的審核,日常監督管理的報告;三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義務。如果因為第三方平臺的原因導致無法找到違法的經營者,那么第三方平臺應該承擔賠償的義務。
此外,陳谞表示,《辦法》還增加網絡食品經營的監督抽檢的規定,并進一步明確了網絡食品經營監管的管轄權問題。
其中,《辦法》中提出一項名為“神秘買家”的制度。陳谞表示,由于網絡食品的特點,監管人員無法上門進行抽檢,工作人員將以普通買家的身份在網絡上訂餐,購買來的食品將封存好,作為樣品向監管人員供樣,進行檢測。
陳谞指出,《辦法》明確規定,如果由于第三方平臺沒有履行義務造成的違法行為,將由第三方平臺所在地的監管部門直接進行處罰。
如果網絡銷售商供貨有質量問題或者是違法行為的,將由入網經營者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依法處理。
通報顯示,網購食品不合格率偏高。滕佳材表示,今年將加大對網絡食品的抽檢頻次。
他表示,按照法律規定,從事食品經營需要獲得許可,但是目前一些網絡食品經營者并沒有取得資質,今后將加大在這方面的規范和管理力度。
對于網售食品跨地域的特點,崔恩學表示,這確實為傳統的監管方式帶來挑戰,需要轉變監管理念。崔恩學認為,由于食品監管系統是覆蓋全國的,因此對于網售食品的監管需要全系統協作。
四個原則
據張蘭蘭透露,《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是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思路進行的,并細化了其中的一些原則。
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則:線上線下一致原則、社會共治原則、手段創新原則、以網管網原則。
線上線下一致的原則強調一致性,線下怎么監管,線上也怎么監管。
社會共治的原則是指網絡食品經營者和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在從事網絡食品經營活動過程中,應該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比如公安機關、互聯網信息主管部門、電信主管部門等。網絡交易行為、網絡經營行為所涉及到的監管部門也應該組成聯合整體,真正形成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
手段創新的原則是指在互聯網交易當中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監管當中也依托技術化手段。無論是主體的準入、信息發布,還是抽樣檢查等一系列工作都考慮互聯網技術因素的影響。同時,監管部門正在考慮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網絡信息監測體系。
以網管網的原則要依托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的優勢地位,鼓勵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提供者按照法律法規,利用與入網食品經營者的合同關系來規范約束平臺內的網絡食品經營活動。張蘭蘭認為網絡平臺第三方類似于實體市場開辦方的性質,從法律關系上來看是一致的。《食品安全法》對于市場開辦方所規定的一些義務和責任,同樣適用于網絡第三方平臺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