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俊?林濤?李先勃
摘 要:本文從課程內容設計要求、調研課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的內容體系、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課程教學效果評價五個方面,探討了機械識圖與EDA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
關鍵詞:機械識圖與EDA技術 任務驅動 “理論+實踐+應用”融合
機械識圖與EDA技術課程改革以適用、夠用、管用為主線,以任務驅動為引領,將機械識圖、電氣識圖、Protel DXP 2004 繪圖軟件通過精選、融合和貫通,有機地整合成為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課堂教學實踐中,始終要充滿“工程”氛圍,將“理論+實踐+應用”融合一體,提高學生解決電類專業所涉及的專業基礎能力,以滿足創新型社會對技能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方面的要求。
一、課程內容設計要求
機械識圖與EDA技術課程是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根據機械與電氣識圖、電工EDA兩門課程重構教學內容,按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專業所需的識讀機械圖樣與電氣圖樣方面的崗位職業能力要求,開設的重要專業技術基礎課。課程內容設計時要基于工作過程,將電類的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教學內容要對接生產過程所需要的關鍵技能,以任務驅動法或項目導向為引領,充分結合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特點。
該課程是獲得“中級維修電工”證書或“中級電子產品裝接工”職業資格證必考的內容,是提高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
二、調研課程工作任務
機械識圖與EDA技術課程的改革思路是從行業與企業調研(相關網絡、現場參觀、專家咨詢、座談等方式)入手,了解社會對技能人才崗位職業能力的需求,設置該課程的教學任務,然后將任務反饋給企業,提出具體的課程教學大綱,確定對接崗位職業能力的課程內容體系。
針對課程的工作任務,設計了普通鉗工、控制線路原理、機械識圖、電子技術、電動機維修、機床控制線路、常用儀表、PLC控制、企業供電、CAD與Protel軟件應用等17項工作任務調查問卷,要求調研企業簡要填寫每項工作任務的行動領域及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電工的需求量。并且請部分企業技術人員、人事管理部門、部分專業教師對所確定的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分析論證,進一步明確課程的工作任務。
三、確定課程的內容體系
通過調研分析,該課程的工作任務是掌握國家機械圖樣和電氣圖樣的基本標準,正確識讀簡單、常用的機電零件圖形,能用Protel軟件繪制電氣電子元件庫,創建機床電氣控制元件與原理圖。因此刪除兩門課程的重復部分,對截交線和相貫線只需要了解鋼管斜切和彎曲視力,刪除了復雜層次原理圖和PCB線路設計,增加了實用節能燈、數字萬用表原理圖、機床控制線路圖繪制,線路原理圖分析只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些知識可以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1.開發工學結合任務驅動式校本教材
《機械識圖與EDA技術》是一本工學結合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編寫的校本教材。教材針對中職學校對電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本著“以理論夠用為度,實際應用操作為主”的編寫原則,以識讀和繪制原理圖為主線構建教材的框架,突出設計軟件應用的實操能力,兼顧中級維修電工、電子產品裝接工等職業能力方面的需要。
2.設置任務驅動引領型知識體系
機械識圖與EDA技術課程按工作任務過程進行調整和融合,重新設置11個工作任務,即制圖的基本規定(含電氣識圖)、三視圖的形成、認識基本幾何體、看畫軸測圖(含行程開關殼體)、識讀組合體(含變壓器、按鈕等三視圖)、識讀機械圖樣(含電動機的零件圖或裝配圖)、認識電氣符號及電氣圖、識讀接線位置圖(機加工車間電力平面圖)、用Protel DXP 2004繪制基本電路原理圖(數字萬用表原理圖)、繪制機床電氣控制線路圖(CA6140控制線路圖)、電動機拆裝(三相異步電動機)等。每一個任務都注重實操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要求,確定相應的子任務。對每一任務采用驅動法,對學生完成任務情況進行評價,而且每一任務按能力遞進方式安排能力目標,循序漸進。
例如,設置“三視圖形成”任務的目的、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時,目的是掌握三視圖的形成過程及投影規律,能繪制簡單物體的三視圖;相關知識點包括三視圖的概念、形成過程、投影規律及視圖中的線、線框的含義;關鍵技能點是能繪制簡單物體的三視圖。
四、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教、學、做一體化基于中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和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指導思想,結合課程特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教與學、學與做有機地結合,將傳授知識與提高能力統一起來,增強實踐性教學,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教授“機床控制線路原理圖繪制”時,以電動機正反轉示教板、操作為導向,通過演示電動機正轉、反轉二種狀態,讓學生了解布線方式、組合開頭、接觸器等電氣元件,以創建常用電氣元件庫為任務,以學生畫元件、添加元件庫、繪原理圖、分析討論原理圖為主要學習內容,完成工作任務。
五、課程教學效果評價
評價體系的設置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的評價結合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日常行為與實訓操作規范、期末成績等方面綜合起來考核,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國家標準和操作規范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將每個工作任務完成質量、工作態度、操作規程、安全文明生產、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量化。工作任務的總成績取每個任務成績的平均數,讓學生養成注重與崗位工作過程對接的實訓教學過程的習慣,提高學生綜合技能水平,同時教師對每一工作任務學習效果和學生能力態度給出指導性意見。
課程考核綜合成績=過程性考核成績(40%)+工作任務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20%)。
六、小結
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在教學中完成電機拆裝、電氣符號與基本電氣圖、照明線路圖、機床控制線路圖等任務的設計,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林濤.模塊一體化在《電工EDA》課程教學中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2).
[2]潘紅艷.網絡環境下“三段式”梯度教學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5).
[3]王希波.機械與電氣識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蔣向東.Protel DXP 2004電路板設計實例與操作[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1.
[5]都曄凱.電工EDA[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隨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