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員是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關鍵,也是開展服務的主體。為此,在深入調研克拉瑪依市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礎上,結合該市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際,提出從建立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增強黨員教育管理實效性以及加強監督和懲防相結合三個方面來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從而使黨員成為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主體。
關鍵詞: 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型黨組織;基層黨建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4.05
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白俊莉.新時期克拉瑪依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克拉瑪依學刊,2016(4)35-39.
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題中應有之義。面對當前黨員隊伍呈現結構多元化、思想觀念復雜化、需求個性化、流動多向化的新形勢,如何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應對面臨的這些新形勢并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員隊伍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的活力,是擺在基層黨組織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對黨員教育管理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1]6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又明確指出:“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和黨員隊伍建設,教育引導他們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扎扎實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推廣機關干部下基層、結對幫扶等做法,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服務。整合各類組織、各種力量參與服務,廣泛開展以黨員為骨干的各類志愿服務,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服務格局。”[2]由此可見,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對全面提升黨員隊伍素質和服務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使黨員成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主力軍具有積極意義。
二、克拉瑪依市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克拉瑪依市黨員隊伍情況
克拉瑪依市轄2個鄉、11個街道、6個行政村、91個社區。截至2014年底,該市設黨支部2 681個,其中機關事業黨支部623個、農村(社區)黨支部105個,全市共有57 603名黨員。
(二)克拉瑪依市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從發展黨員、黨員的教育、管理等方面落實“三個從嚴”,以達到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使全市黨員教育管理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良性軌道,為推動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1.從嚴發展黨員。加大在基層一線發展黨員力度,采取發展黨員季報制度,定期監控發展情況,實行總量調控、堅持標準、優化結構、嚴格程序、落實責任,確保已發展黨員政治上可靠、素質優良、作風過硬。通過對企事業單位的普通黨員抽樣調查顯示:92%的黨員認為目前單位組織發展黨員工作程序規范、組織嚴格。
2.從嚴教育。首先,為突出黨員教育的規范化、多樣化,組織部印發了黨員教育培訓五年實施意見以及做好每年黨員教育培訓的工作計劃。如2015年,在做好全市黨員干部定期輪訓工作的同時,還分領域組織了四期黨員培訓示范班,指導各單位對9 106名黨員進行了集中培訓,覆蓋率達18.6%。在此過程中,尤其注重加強對黨員培訓學習效果的追蹤,突出黨員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嚴格學習制度,將各黨支部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對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年度重點考核項目,要求培訓工作做到“三有”,即有簽到、有圖片資料、有培訓記錄;二是抓好結果運用,參訓黨員根據培訓活動,深入思考總結,及時提交學習心得,存入個人檔案,作為評優的重要參考要素之一;三是展示學習成果,開展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各單位宣傳欄等平臺,深入挖掘黨員學與用的轉化,對先進人物事跡進行跟蹤報道,提高優秀黨員的模范帶動作用,激發黨員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各級黨組織充分利用黨的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黨支部“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兩會兩票”“微型黨課”等形式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另外,還通過黨建微信、易信、遠程教育、黨建網等新媒體開展教育,建立黨員干部在線學習平臺并上線試運行,不斷擴大教育覆蓋面,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
3.從嚴管理。一是切實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通過啟動“1+4+1”黨員意識提升行動,通過亮明身份、量化管理、開展服務等措施,引導黨員增強黨性觀念,強化黨員意識,自覺履行黨員義務。二是堅持參管、托管、共管、雙管“四管”并舉的黨員聯管制。對流動黨員實行“參管”,對工齡買斷下崗職工黨員實行“托管”,對離退休黨員實行“共管”,對在職黨員實行“雙管”,確保社區黨員關系不漏、組織生活不斷、教育管理不松、先鋒作用不停。在具體管理中全面推行“黨員積分制”教育管理,即建立黨員積分卡,對黨員實行積分評定,通過實施“積分制”教育管理,90%的社區黨員主動亮明身份,92%黨員公開承諾認領崗位服務承諾,積極參加黨內活動、學習培訓、繳納黨費,確保了對社區黨員的有效管理,增強了黨組織的組織功能和管理能力。三是建立流動黨員月度摸排機制。對市轄區所有黨組織、黨員及流動人口中的黨員進行摸底統計,抓實不合格黨員認定,處置及后續幫教轉化等工作;同時,舉辦黨代表培訓班,抓好全市69個黨代表工作室建設,推動黨代表聯系服務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的開展。
綜上,雖然克拉瑪依市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實效,但通過對全市、油田企事業單位和農村基層黨務工作者、普通黨員的抽樣問卷調查(黨支部書記及黨務工作者216名、普通黨員420名),分析發現克拉瑪依市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三、克拉瑪依市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傳統的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不能滿足當前黨員隊伍建設的需要
一方面,目前在單位內部黨員教育管理方面,其主要方式大多數還是以傳統的“三會一課”為主,多以黨的重要會議內容和文件精神為學習內容,管理方式往往是通過行政命令和組織紀律來實施。另一方面,黨校行政學院的黨員教育,雖然每年的輪訓工作都定期開展,每次培訓時間大概在一周左右,但在黨校一周的黨員教育培訓側重對黨員理論知識的傳授、黨性修養方面的培養等,教學中“互動式”的學習平臺較少,教育的內容對黨員的吸引力較弱。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0%以上的黨員最喜歡的教育培訓形式是到示范基地參觀學習、案例教學、觀看電教片、聆聽先進事跡報告會等,且不少問卷反映更希望到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參加學習,也希望培訓時間能適當延長。
(二)重視程度不夠,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一是對基層黨務工作者自身教育管理約束不夠嚴格。由于部分黨員干部不是專職的基層黨務工作者,尤其是市油田企業單位的黨務工作者一方面要負責單位黨支部相關工作,另一方面還得配合“兩委”班子抓生產,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理論知識和政策法規。具體表現在:對理論學習不重視,出現“開會學習、不開會不學習”的現象,進而導致宗旨意識不強,自身缺乏模范帶頭服務意識。
二是黨員自身對教育培訓重視不夠。在抽樣問卷調查的黨員中,28%左右的黨員不能按時脫產參加培訓學習。究其原因是部分黨員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學習主動性不強,尚未將學習作為平日工作、生活上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就突出表現為理想信念弱化、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
三是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內容單一、管理形式滯后、手段乏力,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黨員的實際需要和存在的現實問題、突出問題開展教育管理,導致黨員教育管理實效性不佳,出現黨員疏于管理的現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66.9%的黨員認為本單位現行的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單一,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與吸引力。
(三)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執行不嚴,黨員模范引領作用發揮不明顯
首先,對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執行不嚴。雖然各基層黨組織基本能夠按照上級組織部門的要求認真落實開展各項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但也會出現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方面“打折扣”的現象,甚至出現靠“補材料”應付上級檢查。尤其是非公企業單位出現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情況;加之部分企業領導班子過于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將經濟建設看成是企業發展的“硬指標”,把黨員教育管理看作是黨建工作的一種輔助手段,認為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是“軟指標”。在平日工作中表現為,領導埋頭抓經濟、搞生產,對黨員的教育管理不夠重視。
其次,黨員組織生活制度執行不嚴。在針對企事業單位普通黨員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僅有69.2%的黨員認為單位黨支部書記能夠按照要求每月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等活動;針對企事業單位黨建工作存在問題,例如“對黨員教育管理不嚴”“黨內生活制度實施不到位”的比例分別占到58%和72%。造成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基層黨務工作者的素質或能力有限,致使日常的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開展不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或一些專題學習教育活動走了過場,基層黨組織開展的活動對黨員吸引力不強。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對黨員遠程教育學習、黨員理論政策學習等相關自學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黨員對參與教育培訓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主觀能動性。
(四)部分黨務工作者的素質不適應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一方面,在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下,黨員隊伍,尤其是年輕黨員的思想活躍、個性突出,價值取向更趨向多元。因此,如何通過我們的黨務工作對這一部分群體加強引導、在尊重他們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使其團結在黨組織周圍,這是基層黨務工作者們面臨的現實挑戰。
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越來越多,黨員流動性較大,尤其是克拉瑪依市油田單位黨員的崗位性質、崗位形式呈現多樣化,黨員流動性、分散性特點較為突出,這就給基層黨組織的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部分黨務工作者面對個別黨員存在的思想問題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能力有限、教育方式不夠靈活,不能有效地通過多種載體和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管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2%的黨員認為目前單位開展的黨建活動缺乏有效載體,黨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有26%的黨員明確表示不愿意主動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主動和上級黨組織保持聯系的頻率也不高。通過這些現象不難發現,這些情況與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活動效果和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不力有直接關系。
四、構建克拉瑪依市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對策思考
(一)嚴格落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探索黨員教育管理服務保障長效機制
一是要帶頭落實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項制度。首先,各單位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克服消極應付心理,在經常性的理論學習方面不但自身做好表率,而且要把黨員干部的教育作為“硬性指標”來抓,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常研究、常部署、常督促和常檢查”。其次,各級黨組織要高度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應多方面、多手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克服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上的形式主義。
二是要堅持黨員培訓學習與干部選拔任用相結合的制度。用制度來規范黨員教育管理的行為:健全黨員教育目標管理機制,建立目標明確、指標合理、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目標管理體系。黨支部要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從組織發展、組織關系轉移、日常教育管理、違紀黨員的處理、責任追究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規范;通過網絡調查、網上訪談、網上評議等方式對黨員教育工作進行科學考評,并把考評結果與干部評先評優、任免等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各級黨組織抓好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端正黨員自覺接受教育管理的態度,增強黨員學習受教育的積極性。
(二)突出黨員教育管理實效性,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是黨員教育管理的對象突出層次性。首先,對于黨員進黨校、行政學院方面的教育培訓,可依照全市黨員單位工作性質、片區分布的層次,結合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對黨員進行合理分類,找準黨員興趣所在、期待所在,突出培訓內容的類別化。比如,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的黨員,著重加強履行崗位職責應具備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以及提高領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針對農村黨員應運用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加強與“三農”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教育和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培訓,并強化基層黨員聯系群眾、為百姓服務的責任意識;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在堅持傳統“三會一課”學習的基礎上,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奉獻日和各類技術攻關、生產競賽等活動,做到黨組織活動與生產經營“兩不誤、兩促進”。通過開展分層、分類教育培訓,滿足黨員“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以切實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其次,在社區黨員教育工作方面,針對社區黨員中的離退休黨員、下崗職工黨員和流動黨員,社區黨支部可建立為社區黨員服務的有效教育途徑:第一是政治上多關心,黨支部指定專人與其定期聯系,及時了解、掌握下崗黨員、流動黨員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是生活上多關懷,對年老體弱、身體不佳、生活困難的黨員,社區黨組織應積極予以幫助和解決困難,如建立聯系戶“一幫一”制度,發動黨員提供服務,捐款捐物,申請社會救濟等;第三是在組織上多關注,對黨員在接轉組織關系、組織發展遇到困惑時及時給予幫助,使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針對流動黨員這一群體可精心組織開展類似“黨員一幫一”和“一個黨員一面旗”等活動,以加強對其的教育管理。此外,還可采取符合流動特點的網絡、手機、郵寄、電話等遠程教學方式,對其進行不間斷教育。
二是教育管理內容突出針對性。黨員教育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在參與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因而,黨員的教育管理應圍繞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以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為目標,廣泛開展各種教育活動。首先,組織黨員參與基層組織建設實踐活動。基層各社區黨組織可結合當前克拉瑪依市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戰略目標以及創建法治城市、自治區文明城市等活動,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城市建設發展及實現戰略目標方面的模范帶頭作用。其次,組織黨員參與社區日常工作。組織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綜合治理、維穩、民事調解等日常工作,發揮黨員在社區日常工作中的自覺主動性。最后,組織黨員為民辦實事。除了進一步強化社區“紅細胞”工程、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作用之外,還可通過舉辦“愛心奉獻月”“科普宣傳周”“為民辦實事集中活動日”等活動,積極服務群眾,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增添活力。
三是教育管理載體突出豐富性。首先,拓展黨員公開承諾、民主評議等傳統載體,大力推廣黨員志愿服務、黨員到社區報到等新興載體,積極為黨員服務群眾、創先爭優搭建平臺,激發黨員責任感。例如,可在社區黨支部領導下,以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黨員服務站和社區“黨員責任崗”等組織形式,調動黨員積極參與“黨員責任崗”“結對幫扶做奉獻”“一個黨員一件事”“服務群眾當標兵”等活動,為黨員管理工作提供載體。其次,黨組織要主動關懷、幫扶黨員,推行“三建四關心”等黨內關懷機制,通過表彰、慰問、幫困等形式,增強黨員歸屬感。同時,也要嚴格黨內紀律,建立完善不合格黨員處置辦法,堅持懲罰并重、治病救人原則,嚴肅處理不合格黨員,樹立黨規、黨紀威信,讓黨員形成敬畏感。
(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要監督和懲防相結合
在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的同時,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黨員的要求必須加強黨員監督和懲防力度。一是要避免出現黨員“重使用,輕管理或管理不力”的現象。要嚴格按照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的要求,教育管理基層一線廣大黨員,防止基層黨員出現違紀違法、“踩紅線”的現象。二是要暢通監督渠道,形成監督網絡。要組織發動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將群眾監督、組織監督、同事監督相結合,形成黨員監督管理常態化。三是要延伸監督空間。把對黨員“八小時”之內的監督工作延伸到“八小時”之外,從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增強黨組織監督工作的實效性;同時,黨組織還應及時了解黨員的思想動態,堅持黨員領導干部逐級談心制度,以便提醒并發現問題,適時提供幫助,解決黨員思想上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對部分缺乏政治敏銳性、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組織紀律松散的“問題”黨員要進行批評教育,對違法亂紀情節嚴重的要依規處理,及時清退不合格黨員。要定期開展相關的黨員警示教育活動,強化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做到警鐘長鳴,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和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確保黨員教育管理同加強監督和懲防工作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2.
[2]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N].光明日報,2014-0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