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翠
[摘要]:對于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來說,應該是以孩子的生活為基礎,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與生活行為習慣,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因此,對于《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教學,我們要完成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引導,做到品德與生活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基于此,就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策略的建設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 品德與生活 課堂教學
品德與生活教學,它是對生活的闡釋,更貼切地說,是能夠讓孩子更好地體驗生活。生活是品德教學的源頭,如果離開生活而談品德,課堂脫離了現實實際,那么品德教學就成為了無源之水。因此,我們要更好地將課程與生活緊密融合在一起,生活真正走進課堂。
一、加強教學觀念的轉變,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會生活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的就是通過生活這一媒介,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更加熱愛生活,品德與生活更是一門活動性較強的綜合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教學觀念的轉變,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改變和提升,針對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各種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積極的、有愛心、負責任的生活。通過一系列課堂教學活動,孩子會更好地學會與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作為活動的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同時引領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課堂中的每個人都是活動的主角,不再有人只是觀眾,因此每位同學都認真地投入到了活動中,都獲得了自己的體驗。教師引導活動向正確方向發展,也要把自己與孩子們放在平等的地位,與孩子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孩子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愉悅。學生在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通過親歷活動去達到教育目標。
二、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增強學生的自身實踐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只有對身邊的事物,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進行了認真體驗、細心觀察,才能在自己的頭腦中留下痕跡,從而將這些問題轉化為求知欲,更好地針對問題學習知識。教師要秉承生活就是教材的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加強生活的實踐與社會的實踐。教師要把品德與生活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課堂教學方式貼近生活,使學生成為生活的主人。同時,要把書本上的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了解和參與社會實踐,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各種生活能力。在教學中,不要給孩子過多的束縛,教師要加強對生活意義的挖掘,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將學生的眼光引到課本之外,不要只是單純地將學生局限在書本之中,加強對孩子生活、行為規范、道德品質的養成,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人的知識、思想和抱負要經常通過實踐才能得到驗證,這才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通過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加強學生自我實現境界的培養,知識、觀點、思想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三、加強情境教學的創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的,而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要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學生道德品行的養成與體現同樣應該在具體真空的情境中實現。實踐證明,通過創設適宜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淡化教育痕跡,提高教學效果重要手段。我們知道,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可以在各種活動中實現。品德與生活課程所展現的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件,學生對于這些事件并不陌生。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加強情境教學的創設,使學生充分的進入到課堂教學氛圍之中。通過情境的創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兒童的心理接受能力,以激勵學生的探究熱情。另外,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在情境創設時,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培養、調動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將課堂更好地延伸至生活,使課堂教學不流于形式
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是教學時空開放的課程。課標指出,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社會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加強課堂學習與課外的生活的聯結,將課堂更好地延伸至生活,教學中要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各種教育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孩子的生活。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社會生活,并通過各種活動不斷豐富與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只有讓學生更多地去接觸社會,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書本、課堂上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才能對生活產生更深刻的體驗。我們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在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在真實豐富的情感體驗中,進行自我教育。我們要做到課堂教學來源于生活,感受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的生活,回歸學生的生活。兒童是一道風景,老師是陪襯。在品德與生活課程實施過程當中,必須去挖掘生活的意義、生活的價值。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應拓展時空,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只有拓展教學時空,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總而言之,對于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來說,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出發點,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教學內容,加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使學生將課程所學到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進而改進、提高和發展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參考文獻:
[1]顏肇鵬.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策略談[J].新教師,2014,(08).
[2]王永.小學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好家長,2015,(08).
[3]于麗.探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新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
[4]鄔冬星.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