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峰


摘 要:剛柔過渡是架空剛性懸掛與架空柔性懸掛兩種接觸網模式之間的銜接點,是地鐵接觸網施工的關鍵點,其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弓網關系是否良好,本文重點分析關節式剛柔過渡在地鐵接觸網中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剛柔過渡;地鐵接觸網;測量;定位;調整
中圖分類號:U225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剛柔過渡是剛性懸掛接觸網與柔性懸掛接觸網兩種懸掛方式進行無縫對接過渡裝置,是地鐵接觸網施工的一道關鍵工序,需保證受電弓平穩過渡,滿足逐漸抬升與逐漸降低要求。而剛柔過渡裝置施工的關鍵環節是前期的測量及定位,施工前需對懸掛點處隧道斷面,隧道凈空高度,線路情況進行精準測量,若測量不準確,會造成切槽式匯流排彎曲,絕緣關節剛柔過渡處絕緣距離不夠等問題,影響受電弓的磨耗,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打弓”現象,影響施工進度及后續工序順利進行,造成材料浪費及返工。
二、關節式剛柔過渡施工主要技術要求
通過結合實際工程(如圖1、如圖2),關節式剛柔過渡施工技術有以下幾點要求:
(1)剛柔過渡處的電連接線、接地線應完整無遺漏,安裝牢固可靠。
(2)剛柔過渡錨段內的匯流排應保證切槽式剛柔過渡元件不承受水平力,且拉出值應在受電弓的工作范圍內。
(3)受電弓距柔性懸掛下錨底座、下錨支懸掛等接地體大于等于100mm。
(4)剛性錨段關節受電弓駛入點及駛出點抬高2mm~5mm。
(5)剛性懸掛帶電體距柔性懸掛下錨底座、下錨支懸掛等接地體大于等于150mm。
(6)關節式剛柔過渡處,剛性懸掛接觸線比相鄰懸掛點處柔性懸掛接觸線抬高30mm~50mm,保證受電弓雙向平滑過渡,不出現固定拉弧點。
三、關節式剛柔過渡裝置的測量及定位
剛柔過渡裝置施工質量的優良與否,關鍵取決于先期的測量及定位工作,合理的測量及定位不僅會減少后期的調整工作量,而且是保證剛柔過渡裝置施工質量成敗的重要環節。
通常而言,剛柔過渡應盡可能設置在直線區段,在曲線區段由于存在線路超高,對于關節式剛柔過渡,剛性懸掛和柔性懸掛同時調整到與軌面連線平行非常困難。但由于施工現場地理環境限制,某些部位剛柔過渡裝置在設計階段還是設置在了曲線區段。因為直線區段剛柔過渡裝置采用常規測量手段即可,相對比較簡單,下面主要對曲線區段的剛柔過渡裝置測量及定位進行分析?,F以重慶地鐵六號線接觸網系統為例,對接觸網系統剛柔過裝置測量及定位進行詳述。
1 接觸線及承力索下錨參數要求見表1。
2 曲線區段測量定位
曲線區段接觸線下錨及承力索下錨位置確認需考慮由于超高導致吊柱偏移值,吊柱偏移值計算根據下面公式計算。
如接觸線下錨位置與正線剛性懸掛點沖突,需對正線跨距進行調整,保證接觸線下錨吊柱位于腕臂吊柱與剛性錨段倒數第六懸掛點之間,避免下錨吊柱位于倒數第六懸掛點之后影響接觸線與吊柱之間絕緣距離。
3 下錨位置計算
(1)接觸線下錨位置
根據剛性錨段關節匯流排終端抬高值及上翹部分水平距離,結合工作支接觸線下錨高度計算剛性關節第一個懸掛點至工作支接觸線下錨位置距離,如圖3所示。
依據公式70/490=X·500先計算出X值
注:70—匯流排終端抬高;490—工作下錨位置至接觸線面高差;1500—抬高部分水平長度;X—終端始抬點至下錨位置距離。
即可得關節第一懸掛點至下錨位置距離:L=X+300=10500+300=10800≈ 11000mm
(2)承力索下錨位置計算
考慮到剛柔過渡處接觸線導高及拉出值調整問題,承力索下錨位置一般情況確認在剛性錨段關節最后一懸掛點前1m作為承力索下錨位置,承力索下錨處便宜值宜在偏離線路中心500mm之內。
(3)腕臂吊柱位置確認
腕臂吊柱定位時需根據圖紙示意位置,定位于接觸線及承力索下錨對側,保證吊柱不侵入行車限界,腕臂與工支、非支接觸線間絕緣距離滿足絕緣要求。
四、關節式剛柔過渡施工其他注意事項
1 保證工支接觸線下錨與匯流排終端處于同一條延長線上。
2 腕臂吊柱定位時嚴禁將腕臂吊柱定位于接觸線及承力索下錨同一側。
3 懸掛調整完成后如發現剛柔過渡裝置彎曲或與下錨未在同一直線上,需對剛性關節及柔性懸掛點拉出值在允許范圍內做相應調整。
4 受電弓距柔性懸掛下錨底座、下錨支懸掛等接地體大于等于100mm。
5 剛性錨段關節受電弓駛入點及駛出點抬高2mm~5mm。
6 剛性懸掛帶電體距柔性懸掛下錨底座、下錨支懸掛等接地體大于等于150mm。
結語
對于地鐵接觸網而言,剛柔過渡是弓網受流的一個薄弱環節,是關系到弓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施工測量、定位及調整的質量尤為重要。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現場的具體條件進行全方位的調試,并反復進行冷滑試驗,對其剛柔過渡裝置定期觀察,確保受電弓的平滑過渡,保證弓網關系良好。
參考文獻
[1]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作業操作手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2]董昭德.接觸網[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3] GB50299-1999,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
[4]郭小鵬.接觸網剛柔過渡施工技術研究及應用[J].科技資訊,2012(33).
[5]劉大勇.接觸網剛柔過渡方案及設計要點淺析[J].通訊世界,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