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練棟 溫健鋒

摘 要:廣東沿海地區海岸線較長,易受臺風、雷暴等極端天氣影響。配網線路常有砼桿傾斜或者倒下的事故發生,威脅供電安全。因此本文研究可重復利用的套筒混凝土基礎的模塊式,可減少現場施工作業量,縮短基礎施工與立桿架設的等待時間,快速更換電桿,提高復電的速度。
關鍵詞:電桿基礎;10kV架空線路;重復利用
中圖分類號:TM75 文獻標識碼:A
廣東沿海地區現有10kV架空線路結構薄弱,抗風能力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電網安全供電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配網抗風加固任務十分繁重。針對沿海地區配電網電桿占比重比較大、檔距較大、電桿埋深不夠、自然土基礎占比重比較大的現狀,在基礎的設計上探索解決措施。考慮到配電網面廣量大、點多零散的特點,在短時間內提高配電網抗風能力必須進行經濟成本分析,同時還得保證其抗風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過去為了增強電線桿的防風能力,往往是為砼桿加裝防風拉線,但裝設拉線的占地面積大,如在田間妨礙耕作,在城鎮則妨礙交通,所以不是所有現場均具備裝設拉線條件。同時在電桿受到外力破壞(如強臺風、車輛破壞等)出現斷裂情況,必須重新澆注混凝土,從而影響復電速度。
因此,針對沿海地區配電網基礎抗傾覆能力不足的普遍問題,有必要開展專題研究,用最佳的經濟成本效益在短時間內提高電桿的抗傾覆能力,并且能快速更換斷桿。
1 10kV線路水泥電桿基礎的現狀
現時臺山沿海地區10kV線路水泥桿普遍使用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砼桿套筒基礎,包括砼桿以及埋設于地面的砼桿基礎,砼桿基礎部分位于地面上。砼桿基礎包括外套筒和內套筒,外套筒和內套筒之間為混凝土層,砼桿放置在內套筒中,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下的空隙為級配細砂層,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上的空隙為細石混凝土層。本混凝土砼桿基礎由內、外套筒組成,中間澆筑混凝土,使用外套筒是在開挖基礎時防止淤泥塌方,同時也利于保持混凝土原狀,提高抗傾覆彎矩;內套筒是預留立桿用的中間孔洞,立桿時將砼桿放入內套筒中,并將中間的空隙全部用級配砂石和混凝土填充,其中地面以下砼桿與基礎杯口之間的空隙用級配細砂淋水振搗密實,地面以上砼桿與基礎杯口之間的空隙用細石混凝土二次澆灌。采用該結構可便于以后的維護,當需要更換砼桿時,將表層的細石混凝土砂漿鑿開就可將砼桿拔出更換。其結構如圖1所示。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優缺點:
1.1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優點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優點很明顯,跟自然土、底盤式等傳統舊基礎相比,基礎承載力及抗傾覆能力要強,可以大大提高10kV線路的抗風及抗震能力。同時砼桿基礎由內、外套筒組成,可防止基礎開挖時淤泥塌方,同時也有利于保持混凝土原狀,提高砼桿的抗傾覆彎矩。
1.2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缺陷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缺陷也很明顯,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2.1 施工不便利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需運輸材料及機械到達現場才能施工,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材料運輸的時間。
1.2.2 混凝土養護期較長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通常需要14天的養護期,之后才能立桿及架線,從而大大增加施工的周期。
1.2.3 造價較高
根據地質情況的不同,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造價在4000元左右一基,與傳統的線路基礎相比,造價較高。
1.2.4 更換電桿耗時長
拔出電桿后,清理基礎的細沙耗時長。
2 新型可重復利用套筒基礎的結構
針對以上問題,開展套筒混凝土基礎的模塊式組裝研究,通過模塊小型化、輕便化,組裝簡易化,減少現場施工作業量,縮短基礎施工與立桿架設的等待時間。嘗試不同的材質、模件組合式基礎施工工藝的研究,通過對比及經實踐檢驗、校算,評估最佳經濟效益的施工工藝流程及基礎組裝組合,最終形成套筒混凝土模塊式組裝基礎方案。
主要部分如下:(1)預制式底盤;(2)預制式套筒;(3)直徑16的圓鋼。(4)底層沙筒。具體如圖2所示。
2.1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各部分功能簡介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主要分為預制式底盤、預制式套筒及4根直徑16的圓鋼,下面對三者的功能進行簡要介紹。
2.1.1 預制式底盤
預制式底盤參照典型設計進行了改良,通過預埋4根直徑50PVC管,管在底盤中的長度50mm,以便直徑16圓鋼的伸入錨固。預制式底盤的作用是提高電桿的基礎承載力及抗傾覆力矩。
2.1.2 預制式套筒
預制式套筒每節長度250mm,外徑700mm,內徑400mm,同樣預埋4根直徑50PVC管。預制式套筒的作用一是防止基礎開挖時淤泥塌方,同時也有利于保持混凝土原狀;二是保護電桿,可以有效地避免桿身的傾斜。
2.1.3 直徑16的圓鋼
直徑16的圓鋼的長度,對于15m電桿是2900mm,對于12m電桿是2400mm。在基礎內配置圓鋼的目的是防止預制式套筒的側向移動,有效地避免桿身的傾斜。
2.1.4 底層沙筒
電桿套管根據不同電桿選用合適大小沙筒,并與基礎一同施工,沙筒底部開針孔,透水不透沙。沙筒應配套相應的拉環,以便更方便將電桿撥出更換。沙筒作用是使電桿與基礎不直接接觸,達到不破壞基礎就可以更換電桿的作用。使用時,將電桿套入已在基礎中的沙筒,并澆注混凝土。內套筒的最頂面約5cm處用混凝土砂漿密封。當需要更換電桿時,將沙筒拉環的密封混凝土鑿開,就可以將沙筒及電桿撥出。
2.2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與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比較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與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
2.2.1 施工方便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可以在倉庫內預制好,再運輸往現場,基礎開挖的同時一節一節地套裝,大大減少了基礎施工的時間;同時基礎本身的重量不高,底盤的重量約為380kg,套筒的重量約為150kg,施工現場完全可以人力操作。
2.2.2 不存在基礎養護期的問題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是先預制好,本身有足夠的養護期時間,因此在基礎施工時就不存在基礎養護期的問題。基礎一旦施工完成就可以立桿架線,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施工的周期。
2.2.3 減少造價
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的造價在4000元左右一基,而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的造價在2300元左右一基,較前者減少40%。
2.2.4 抗傾覆能力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與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相比,自身重量減輕的同時,可以達到一樣的抗傾覆能力。
2.2.5 快速更換電桿
更換電桿,只需鑿開表面的混凝土后,即可用吊車吊起沙筒拉環,將電桿,細沙一并取出。
2.3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的施工技術要點
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的施工技術要點如下:
(1)基礎開挖時如遇淤泥、流砂質土層必須做好基礎防塌方措施。
(2)基坑必須清理平整,基礎底盤必須采用輕擺輕放的形式,不得隨意任意擺置。
(3)底盤跟套筒的孔洞必須校核準確,整齊合一。
(4)回填土時必須分層回填,不得一次性回填,防止基礎因受力不均而偏斜。
結語
可重復利用套筒混凝土基礎模塊是在傳統底盤式基礎上作了改良,其抗傾覆能力要比傳統底盤式基礎要高;達到砼桿套筒現澆式基礎同樣的承壓及抗傾覆能力。同時減少了投資和施工周期。也可以有效的縮短因基礎施工原因所造成了停電時間。在小范圍內進行試用,取得實際的運行經驗后,可進一步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永秋,農少安,楊璽,馬承志,徐平.沿海地區低壓架空線路防風加固技術措施探討[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4(05).
[2]范亞洲.沿海架空輸電線路防風加固措施探討及應用[J].中國電業·技術,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