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璐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心電圖識圖能力規(guī)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2014年新入職的循環(huán)內科護士共38名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對心電圖識圖能力進行培訓。與2013年新入職的循環(huán)內科護士心電圖識圖能力的培訓成績進行回顧性分析與對比。 結果 2014年新入職護士通過實施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對心電圖識圖能力進行培訓后,其理論成績和心電圖識圖能力、總成績評價得分分別為(86.18±3.68)、(41.14±3.42)、(127.32±3.29)分,明顯高于2013年新入職護士的[(75.87±3.54)、(29.65±3.79)、(105.52±3.5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心電圖識圖能力規(guī)范化培訓中,不僅能提高理論學習成績,而且提高了臨床實踐工作中心電圖識圖能力,值得循環(huán)內科護士入職培訓時應用。
[關鍵詞] 網(wǎng)絡教學平臺;翻轉課堂模式;心電圖識別能力;規(guī)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2(a)-0168-04
Flip class mode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pplication in electrocardiogram map-reading ability of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DAI lu
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i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lip class mode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cardiogram map-reading ability of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effect. Methods 38 cases of new nurses in Cycle Internal of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in Shenyang in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performed the training of flip class mode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o implement electrocardiogram map-reading skills training. The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2013 new cycle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es electrocardiogram map-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Results The score of ability to read the theory achievement and electrocardiogram, overall evaluation score of new nurses in 2014 after training on electrocardiogram image recognition ability by mea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 class mode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as (86.18±3.68), (41.14±3.42), (27.32±3.29) scores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2013 new nurses [(75.87±3.54), (29.65±3.79), (105.52±3.56) scores],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flip able to read the model of classroom in electrocardiogram standardized training, i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theory study, but also improve the clinical electrocardiogram image recognition ability, 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circulation internal medicine nurses orientation.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Flip the classroom mode; Electrocardiogram recognition ability; Standardized training
心電圖檢查是臨床最基本的檢查項目,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中起重要作用。隨著社會逐漸老齡化,生活及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 且已逐漸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雖然全球的醫(yī)療水平在不斷發(fā)展進步,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shù)仍高達1500萬人,居導致死亡疾病的首位[1-2]。因此,作為循環(huán)內科的醫(yī)護人員必須全面、系統(tǒng)掌握心電圖的“三基”(心電圖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3],以更好地服務于患者?;诰W(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規(guī)范化培訓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國,是為了彌補因工作缺席培訓的人員采取的一種以網(wǎng)絡為平臺的教學模式[4-5]。這種模式完全適合應用于醫(yī)療人員的規(guī)范化培訓中,目前醫(yī)療人員的短缺和醫(yī)務人員的工作性質導致全員組織參加理論性質的規(guī)范化培訓難以實現(xiàn),因此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心血管內科醫(yī)生經(jīng)過多年的規(guī)范化培訓經(jīng)驗,針對心電圖極強的專業(yè)性及枯燥不易記憶的臨床特點,專門研究設計了一套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的心電圖規(guī)范化培訓方案。將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循環(huán)內科新入職護士的心電圖知識的規(guī)范化教育培訓中,提高了護士的臨床工作能力,極大地促進了優(yōu)質護理服務水平。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我院2014年新入職的循環(huán)內科護士共38名作為研究對象,與2013年新入職的循環(huán)內科護士35名進行回顧性分析與對比。不同年度入職的護士均為全日制本科畢業(yè)生,性別、年齡及入職時知識考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不同年度入職的護士一般資料比較
1.2 研究方法
1.2.1 選擇培訓方式
對2013年新入職護士進行集體式的面對面心電圖繼續(xù)教育培訓,講授過程中采用圖表結合的相應視頻及PPT進行“注入式”教學[6]。2014年新入職護士啟用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進行心電圖繼續(xù)教育培訓。兩屆不同年度入職的護士進行心電圖培訓時,選用的均為同一組具有豐富的臨床及心電圖教學經(jīng)驗的循環(huán)內科教師進行講授,培訓結束后進行同一套試題的考核并進行比較。
1.2.2 實施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
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是一種短時間的識圖能力培訓,將38名同學分為6組,其中有4組各6名護士,2組各7名護士,每組安排1名培訓教師,培訓后教師負責指導及總結,保證整個培訓過程有效進行[7]。培訓時間確定為3周。
1.2.2.1 網(wǎng)絡自主學習 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均未學習過《診斷學》的理論和實驗內容,對于心電圖的知識儲備較少,通過對新入職護士的了解發(fā)現(xiàn)大學期間在內科護理學的學習中教師采用的均為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學習中學生往往為了通過考試而死記硬背涉及心電圖的相關知識,缺乏客觀的邏輯分析能力,導致了入職到循環(huán)內科后,在與患者的交流中會經(jīng)常接觸此項檢查時的手足無措。因此,培訓教師根據(jù)新入職護士的特點進行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指導,培訓教師利用先進的網(wǎng)絡資源及電子設備,制作聲情并茂的教學內容,上傳至網(wǎng)絡學習課堂[7],提供心電圖知識最權威的參考文獻目錄及培訓講義,培訓教師還需為參與培訓的護士制作檢測學習效果的習題,包括正常及各種常見的異常心電圖圖片,各種心電圖圖片下標注此圖片的相關疾病知識及心電圖圖片說明,但在標注的說明中重要關鍵詞設為空白,新入職護士通過網(wǎng)絡自主學習后將空白處填全。參考文獻目錄、講義及習題一并提前一周發(fā)放給參與培訓的新入職護士,并在發(fā)放的同時對網(wǎng)絡培訓目的、培訓方法、評價指標進行講解,鼓勵新入職護士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并查找相關國內外文獻進行心電圖重點知識的匯總和更新[8]。并指導新入職護士對于網(wǎng)絡學習過程中不明確的內容進行儲備,在網(wǎng)絡學習后進行的短期面對面指導中進行共享交流,也可以隨時請培訓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在線答疑。
1.2.2.2 翻轉課堂講解 培訓教師準備心電圖的相關教學理論內容,包括正常及異常的心電圖各項指標描述進行課堂上的分析討論,新入職護士根據(jù)心電圖各項指標的描述對心電圖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并將發(fā)放的檢測習題如心電圖圖片等共享討論。新入職護士根據(jù)之前網(wǎng)絡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并全員進行討論分析。使學習的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培訓教師根據(jù)討論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并找出新入職護士在自主學習期間的不足及缺陷來進行指導。
1.2.2.3 模擬演示總結培訓效果 培訓教師準備具有典型表現(xiàn)的異常心電圖圖片及患者病例,新入職護士進行討論分析并確定典型診斷及簡單的治療原則、健康指導等。采用情景式病例討論的模式進行效果展示,情景式病例討論是一種以情景設置為主的教學方法,依據(jù)培訓內容指導小組內培訓成員模擬病例中的情境,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加深對心電圖系統(tǒng)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達到提高培訓效果的方法[9]。小組內護士進行角色分配,布置培訓環(huán)境,分別選派不同成員扮演醫(yī)生、護士、患者及家屬,通過發(fā)放的病例或自主選取的病例進行演示?;颊呒凹覍龠M行疾病癥狀及疾病經(jīng)過的描述;醫(yī)生給出初步診斷并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的輔助檢查,并對輔助檢查的目的進行講解,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最終確認疾病種類;護士進行輔助檢查的配合指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干預,對確診疾病的種類進行預防控制等相關內容的健康指導。通過情景式病例討論使新入職護士更加進一步接觸到實際臨床工作,并使護士在培訓中了解各角色的心理動態(tài),進行換位思考,了解彼此的內心需求,從而將新入職護士培養(yǎng)成具有扎實醫(yī)學基礎知識和人文知識、熟練掌握基本技能、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護理人才[10]。
1.2.3 效果評價
采用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培訓,培訓后教師負責指導及總結,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嚴格把關、認真指導、合理評分。保證整個培訓過程有效進行。培訓教師在培訓結束后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多元化評價,包括組間互評、組內互評、自評及師評,評價后進行總結,找出不足,及時整改。并對新入職護士進行理論和心電圖識圖能力的考核。
1.2.4 培訓考核
培訓結束后進行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理論知識及心電圖識圖能力的考核。試題總分為150分,其中理論試題100分,包括關鍵詞填空20分、單項選擇題30分、多項選擇題20分、疾病健康指導30分;能力試題50分,包括識圖標記(異常心電圖波形部分標記并進行說明)25分、識圖病例分析(通過異常心電圖波形分析疾病典型診斷)25分。2013年及2014年新入職護士均采用此套試題進行考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及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培訓后對不同年度入職護士進行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理論知識及心電圖識圖能力的考核,2014年新入職護士通過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對心電圖識圖能力進行培訓后,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理論知識成績和心電圖識圖能力、總成績評價得分明顯高于2013年新入職護士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度入職的護士培訓后成績比較(分,x±s)
3 討論
3.1 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意義
新入職護士在大學期間缺乏心電圖知識的儲備,教學內容中又缺乏心電圖診斷學的知識,加之心電圖的內容深奧且分散龐雜,不僅是臨床醫(yī)生的重點、難點,更是臨床護理人員的貧瘠內容。有些新入職護士往往對心電圖、心電圖機、心電圖紙是什么樣的都不是很清楚,對心電圖知識更是明顯缺乏識圖能力,臨床工作后想盡快了解心電圖知識難之又難。美國醫(yī)學家羅杰斯[11-12]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能記住她所聽到內容的5%,所見到事情的30%,所做過事情的70%。顯然,由于心電圖學習的難度在于記憶和辨別,若學生不能親自閱讀和親身體驗,很難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使新入職護士對患者提出的醫(yī)療問題不能正確回答,嚴重影響優(yōu)質護理服務工作。因此,我院心血管內科的培訓教師通過進行心電圖教學中的各種難點及重點的分析,將心電圖知識的理論內容、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及不同層級參與培訓人員的智能、臨床培訓需求等問題進行綜合研究和分析,結合臨床工作后需要短時間的培訓強化等特點制訂了合理有效、切實可行的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的心電圖培訓方案[13-14]。該方法可在短期內明顯增強新入職護士的心電圖識圖能力,并使新入職護士可以隨時通過網(wǎng)絡學習提升自身的知識,彌補了大學期間心電圖知識的缺乏,為臨床優(yōu)質護理服務奠定基礎。
3.2 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設置
3.2.1 網(wǎng)絡教學平臺
網(wǎng)絡教學課程管理可有效地實施指導教師對培訓護士的管理及在線答疑。學員網(wǎng)絡課程管理平臺分為4個不同的管理模塊:交互模塊,可使培訓人員相互進行交流,分享學習內容及體會;好友模塊,便于志同道合的培訓人員互加好友,進行學習資源的共享;個性學習模塊,培訓人員可上傳優(yōu)質的學習內容及視頻供好友分享,并上傳發(fā)布自己的學習心得及學習狀態(tài);學習計劃模塊,制訂自主學習計劃,利于督促學習,并將已完成的學習內容進行標記,進行自我激勵。教師網(wǎng)絡管理采用課堂魔方的形式進行。教師可通過網(wǎng)絡魔方進行課程的設計及制作,為了滿足翻轉課堂的需求,教師通過網(wǎng)絡魔方上傳檢測習題,時時在線監(jiān)測學員的學習進度及效果,并在線為學員進行答疑。
3.2.2 翻轉課堂講解
翻轉課堂就是對新入職護士的自主學習內容進行重構的過程。培訓教師通過翻轉課堂對新入職護士在自主學習期間的不足及缺陷給予有效的輔導,新入職護士根據(jù)之前網(wǎng)絡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并進行全員的討論分析。使學習的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培訓教師采用情景式病例討論的模式進行翻轉課堂的效果展示,情景式病例討論是一種以情景設置為主的教學方法,依據(jù)培訓內容指導小組內培訓成員模擬病例中的情境,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加深對心電圖系統(tǒng)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以達到提高培訓效果的方法[15-16]。
3.3 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成效
培訓前新入職護士對知識的儲備沒有方向性,對知識的自主學習缺乏了解,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只能使新入職護士對學習內容死記硬背,加之部分護士由于工作而不能正常參與培訓等原因,對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不顯著。通過網(wǎng)絡自主學習使新入職護士增強了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習內容及參考文獻有效利用,并能通過網(wǎng)絡平臺的講解加強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擺脫了以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17-18]。翻轉課堂的答疑解惑,使新入職護士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使學習內容進一步得到了吸收內化。情景教學模式的總結展示使新入職護士親身體驗了各種不同的角色,體會了各種人員的心理動態(tài)及變化,對臨床護理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培訓全程體現(xiàn)了以新入職護士為主體,全面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策略,促進整個心電圖教學效果的提升。通過對我院2014年新入職的循環(huán)內科護士共38名與2013年新入職的循環(huán)內科護士共35名進行回顧性分析與對比,從統(tǒng)計學分析可以看出,培訓前對不同年度入職的兩組護士進行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知識理論及能力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培訓后,采取統(tǒng)一的試題進行理論及能力考核,2014年新入職護士的理論成績和心電圖識圖能力、總成績評價得分明顯高于2013年新入職護士的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綜上所述,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的改革[19-20]。網(wǎng)絡平臺的在線學習,培訓教師不僅提供了培訓內容的講解,還提供在線的答疑,使培訓方法更加靈活、主動;翻轉課堂對培訓內容進行了重構,加強了新入職護士對學習內容的吸收內化。因此,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新入職護士繼教培訓中,提高了新入職護士的理論成績,同時對心電圖識圖能力明顯改善,使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能夠用所學知識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健康指導,對患者提出的心電圖的相關問題能進行簡單的解答,全面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使患者對護士充滿信任感,繼而降低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值得新入職護士培訓時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曉萍,吳蔚,邵冰.“三步強化訓練法”提高本科實習生心電圖識圖能力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1,40(12):149-151.
[2] 胡雅萍,劉富德,韓智敏.焦點小組訪談法在新入職護士臨床技能培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90-91.
[3] 曹小翠,于紅靜,梁慧心.心血管內科新入職護士專業(yè)化培訓方法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2):130-132.
[4] 吳忠良,趙磊.基于網(wǎng)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4,35(4):121-126.
[5] 李澤生,冼利青,張艷霞.“以問題為基礎”的教育模式畢業(yè)生特征與優(yōu)勢分析[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教育分冊,2002, 23(4):10-13.
[6] 曹洪欣,王占齊,張弛.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改革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5,21(1):76-78.
[7] 劉敏,劉志鵬,雷蕾.探析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大學翻轉課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1(2):14-15.
[8] 許莉,欒偉,錢萍.新入職護士護理安全意識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5):408-409.
[9] 陳漢琴,劉明秀,姜廣榮.心內科護士心電圖知識培訓方法與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2,27(15):73-74.
[10] 王樹東,于本性,董寶強.“三步強化訓練法”提高本科實習生穴位識別能力的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2015,13(2):102-103.
[11] 賀豐杰,朱麗紅,高麥倉.醫(yī)學模擬教育在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06,26(5):68-70.
[12] 呂兆豐,張成蘭,郭述賢,等.醫(yī)學教育臨床教學實踐面臨的法律困境與對策思考[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06, 26(1):5-8.
[13] 張明亞,羅良平,趙輝.臨床醫(yī)學實踐教學發(fā)展方向的探討[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6,5(7):646-647.
[14] 陳曉婕,張琴,楊蘇萍.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知識培訓效果的評價[J].廣西醫(yī)學,2009,37(11):1601-1602.
[15] 李全忠,覃泱,劉瓊.抓住心律失常分析總綱,提高心電圖教學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5):147.
[16] 謝秀霞,崔愛琴,楊鳳云.“三步訓練法”在外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0,7(10):450-451.
[17] 王玉峰.基于MOOC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1(8):47-49.
[18] 孫娜.基于B/S模式的新疆財經(jīng)大學校園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2.
[19] 霍妍,李丹,付志然.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5,14(9):202-203.
[20] 穆湘蘭,劉范美.基于網(wǎng)絡學習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公共教育學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15, 35(1):162-165.
(收稿日期:2015-10-10 本文編輯:趙魯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