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華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倡導小學體育教學的“游戲化”,但在實際課堂中效率低下。從追求游戲化教學的“度”、追求調控游戲化教學的“效”、把握游戲化教學的“結””三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運用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游戲;度;效;結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05
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實現快樂體育,怎么才能實現快樂體育,多數教師就將游戲與快樂體育等同來看,認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就是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將整個課堂游戲化處理,使得學生雖然在體育課堂上表現積極主動,情緒高昂,但實質效果卻不明顯。因為游戲化的內容使得學生認為該項內容沒有挑戰性,過多的追求游戲化課堂,反而使學生興趣淡化,就像大海里的一葉扁舟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學習的重點。其實游戲化的教學,特別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并非以“多”為標準,它也要追求自身的“度”、“效”與“結”。
1 追求游戲化教學的“度”
在課堂中,游戲化教學的“度”要適當,不可過大亦不可過小,過大即游戲多而雜導致學生無法體會教學的真正目的,過小即游戲少會導致學生淡化運動參與的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把握游戲的“度”。在小學體育教學階段,由于學生自身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所在,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標準較低,主要是在小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基礎上,激發他們參與體育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體育觀的建立。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興趣的重要手段就是輕松快樂的游戲化體育課堂,但需要注意的是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并不是說所有水平的學生,所有類型的課堂都適合游戲化的體育課堂。
比如在一些需要小學生體驗“苦盡甘來”的課堂中,就要他們切身體驗,才能真正領悟“苦盡甘來”內涵,才能真正感悟人生,才能逐步實現小學生吃苦耐勞的體育精神,因此需要教師一步步引導,設置“闖關”環節,引導學生攻克難關,最終體驗“苦”的魅力,完成教學任務。有些體育教師教學主線以技能的掌握與運用為主,覺得自己為人師表,應在有限的課時內盡可能多地教授學生新知識、新技能。但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使得學生望而卻步,如該教師在教授足球的腳內側運球時,課堂上反復讓學生體驗同一技術動作內容,孩子們的臉上掛滿了“不愿意”的表情,一個個嘟囔著小嘴巴。如果該教師將主教材融入游戲中,課堂效率會事半功倍,筆者認為小學生最終吸引他們的是自愿走到操場上運動,而非自愿走到操場上鞏固動作技能,切忌本末倒置。
總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對于游戲化教材的選用應根據不同水平不同對象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教學目標為方向,游戲化教學法為舵手,合理把握游戲化課堂的“度”,一定能促進學生在玩中真正學到知識。
2 調控游戲化教學的“效”
小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并非放任自流,任其游玩,適當的指導與調控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游戲的選用也要與主教材的內容有很大的相關性,游戲的選用并非只是單純的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是讓學生在參與運動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顯然這對教學的要求非常高。而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和表現欲強,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只要教師設計科學,安排合理,小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就不難激發,關鍵是在小學生玩的過程中能夠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并學到有用的知識。
如在一節以“我要做個不倒翁”為主線的游戲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四組,兩組扶“翁”,兩組觀察,安排扶“翁”的學生兩兩相對站在同心圓的規定點上,外圈學生手持體操棒,內圈學生聽到口令后在體操棒倒地之前,到達外圈點上并將體操棒扶起,隨后由內外圈同學互換,每組學生扶“翁”三次成功者闖關成功。在整堂課中,學生表現積極,情緒高昂,教學效果明顯,教師在學生做游戲期間,不斷用“看誰動作標準,看誰反應快”的語言提醒學生。該教師在指導學生做游戲的過程中,既使學生掌握了站立式起跑的方法與要領,又培養了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還讓學生體驗到游戲的樂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因此,教師安排設計游戲的過程中,要根據本單元教學目標,該課時的主教材科學設計游戲化的教學內容,把握好游戲化教學的“效”,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化課堂中學習新知識,體驗新技能,使游戲的內容真正為主教材打基礎,真正為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服務。
3 把握游戲化教學的“結”
把握游戲化教學的“結”是說在游戲化教學中,有效處理游戲的“度”與“效”,既能在追求游戲化教學內容“度”的同時,又能把握游戲化教學的“效”。有些教師擔心體育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體育課堂中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游戲的選用只是課堂的“調味料”,是激發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但游戲化教學是不合理的,它破壞了教學的本質任務,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重難點的掌握。其實這是游戲效率化二因素“度”與“效”沒有處理好的原因。游戲化課堂并不是整堂課用來做游戲,而是將其作為一種手段,進行教學,它要求教師將主教材用游戲的形式將內容呈現,對教師的要求反而更高,因此,在游戲化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習得知識與技能就成了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運用多樣化的手段組織教學,如在一節投擲課中,擲飛機游戲完全可以運用到教學中,但擲飛機游戲難免缺乏新穎性,不易造成學生積極性的激發,而將其設置成“闖關”游戲,設計不同遠度的投擲區,距離越遠,“炸”掉的敵人越多,而如何“炸”掉更多的敵人,取得勝利呢,孩子們的積極性會受到很大程度的激發,課堂效果也會比擲飛機游戲要明顯。
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的運用要在主教材開發的基礎上進行探索,使課堂在追求“度”與“效”之際,實現游戲化教學的“結”,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動作技能的練習,變成游戲的練習,但結果卻是讓學生在游戲化的課堂中輕松學習到知識與技能。
總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教學內容遵循整體性、系統性、差異性,教學難度具有循序漸進性,使學生能夠不斷挑戰新的知識與技能,只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讓每個學生吃飽、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