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摘 要:預防與糾錯法是教師針對學生在練習中產生動作錯誤,選擇最有效的手段,及時地防止和糾正錯誤動作的一種方法。學生在學習技術動作時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動作,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錯誤,針對產生錯誤的主要原因,正確分析原因,循循善誘,做到對癥下藥,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析錯;糾偏;年輕教師;科學糾錯;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07
年輕教師要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要全面、深入剖析錯誤的原因,注意區別錯誤類型、性質、綜合考量出現錯誤的各種因素,把握糾錯時機和掌握糾錯方法,通過不斷比較,總結、歸納出哪種糾錯方法適合于哪種類型的學習,積極采取相應的輔助練習和專門性練習,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與掌握技術動作。
1 善待錯誤
在體育技術、技能的學練過程中(特別是學習一個新的動作),對動作概念、要領、方法不清,表現得緊張、不協調、缺乏控制能力,難免會產生錯誤,我們沒有理由緊緊糾結、困惑、不解。教師一定要善待學生出現的錯誤及出現錯誤的學生,認真分析并合理糾正,并要巧妙地把學生的錯誤轉化為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資源,使體育教、學、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善于觀察
要預防和糾錯則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教學的開始階段可以采用分段觀察法,把注意集中在最明顯的部位上,再依次注意他其它的部位,直到正確的診斷出錯誤為止。如短跑技術教學中,可先觀察教學重點途中跑,后再觀察起跑和終點跑。教學后期對完整的技術按照整個動作結構順序來進行觀察,重點觀察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的整體技術。在觀察時,可結合學練實際,靈活選取觀察位置,如學生或隊伍的前、后、側面或者遠、近等位置。如觀察學生跑的后蹬、擺臂等,可在側面10米左右的地方進行觀察;觀察彎道跑的技術,可在彎道圓弧的中間位置上進行觀察。
3 科學分析
糾正錯誤要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糾錯。是學生對所學動作理解不夠準?對動作的要點熟練程度不夠?上一技術環節不成熟或有欠缺等引發的錯誤?是身體素質水平或專項素質不夠引發的錯誤?教材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欠妥,組織教法不當等引發的錯誤?如足球腳內側傳接球中的錯誤,可從支撐腳的位置、擊球腿的預擺、擊球的部位、擊球的角度、力度、速度、弧度、準確度等;接球腿的前迎、接球的部位、接球的后引緩沖等方面進行觀察與糾錯。
4 掌握方法
體育練習活動中每個錯誤的出現和解決都要經過觀察、收集、識別、評估和糾正幾個過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區別對待,靈活采用口訣法、對比法、多媒體法、自糾法、互糾法、示錯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4.1 口訣法
在動作學習的初期階段,學生常在練習中出現遺忘或不太清楚動作方法,此時教師可以采用口訣等既可突出重點,又形象生動、簡潔精練,更易懂易記,省時高效。如前滾翻練習的口訣:“一蹲二撐三低頭,團身滾動像圓球”。如跳山羊、跳箱、跳馬等技術教學口訣:助跑要輕、穩、直;上板要短、平、快;踏跳要穩、準、狠;第一騰空要早、提、擺;推手要頂、推、猛;第二騰空要高、挺、遠;落地要穩、準、直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技術要點,掌握規范化的技術動作,預防錯誤動作的產生。
4.2 對比法
教師通過正誤動作示范對比的方法,弄清正誤動作的不同之處,讓學生理解正確與錯誤動作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及時糾錯。如排球墊球技術學習中,可讓學生用手腕墊球,屈臂,標準動作的學生分別做對墻墊球練習,使學生發現用手腕墊球時由于手腕墊球是用點墊球,而手臂是面墊球,因此手腕墊球穩定性比手臂墊球要差很多;屈臂的學生在墊球過程中手臂很難保持高度相同,也使球在飛行中很難控制;教師或學生示范標準動作“插、夾、抬、蹬”,通過鮮明的正誤對比,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與掌握。一般來說簡單的動作可由教師直接示范、講解;對于復雜的、連貫性較強動作,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呈現,如體育3D動畫、技術視頻、動作技能分解掛圖,把復雜的動作技能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4.3 游戲法
游戲是學生喜歡的學練內容。通過游戲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練積極性,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如學生初學籃球運球時,大多數學生會出現低頭看運球、不會保護球的錯誤,結合學生的錯誤,可采用圈內進行兩人運球、奪球游戲,既讓學生運球時抬頭觀察對手,又讓學生改正不保護球的缺點。
4.4 自糾法
學生是學習技術、技能的主體。如雙手胸前傳接球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質疑、找出,為什么傳球的時候會出現傳球路線不正確、落點不穩、接球時手指受傷或接球不穩等錯誤現象。并引導學生討論,有的說持球手形不正確,手指生硬,全手掌觸球;有的說兩臂用力不一致,成推擠動作;還有的說接球時兩手沒有形成半圓,甚至說接球時伸臂不主動,緩沖不科學等等。通過這些獨立見解,讓學生對雙手胸前傳接球的要點有正確的理解與認識,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與掌握正確動作。
4.5 互糾法
學生能通過討論、爭論、評議等過程,形成互幫互助,不斷地發現錯誤與改正錯誤。如籃球基礎配合中的配合時機,配合位置的選擇等糾錯進要引導學生注意配合的方法、時機、路徑,讓學生相互指點、提示并在實踐中反復演練去感知、糾正。如在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中,學生會犯很多錯誤。教師可在兩人一組的傳球練習中,采用“人盯人”觀察,兩人互相找出錯誤并糾正錯誤。
4.6 示錯法
以直觀的“示錯”動作為鏡子與正確的技術動作進行對照,從中找出錯誤產生的原因,達到“錯中求正”的目的。示錯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對比,充分認識到錯誤動作,并通過反復練習,鞏固正確技術的動力定型。教師示錯可有藝術的夸張,但不可過分,更不能丑化。要使學生感到示錯是對他們的關切,目的在于糾錯。否則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糾正技術動作的錯誤。
5 注重策略
5.1 及時
教師要對學生從嚴要求,嚴格按照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對所有的學生負責,發現錯誤,及時糾錯,不斷地對錯誤現象進行糾正,盡心盡力做到課課清,天天清,有效地預防和糾正學生錯誤。
5.2 重點
學練習過程中學生的錯誤往往不止一個,教師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讓學生一個一個去克服,當技術關鍵點出錯后,要選用針對性強的練習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點;對于一些不影響完成動作的小毛病,可以留在后續教學中解決。如前滾翻教學,首先抓住團身緊這一主要環節,而不是過分強調兩腳并攏、直腿前滾等動作細節。如在足球頭頂球技術動作教學時,學生容易同時出現頸部不夠緊張、頂球時機不對、用力不當等幾個錯誤。一般的糾錯順序是依次糾正“頸部不夠緊張、頂球時機不對、用力不當”。
5.3 適時
對錯誤動作的糾正,需要掌握時機,把握火候,恰到好處地引領點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時機晚了,很難糾正;時機早了,錯誤連連,無法著手。糾錯過早,其實就是粗暴剝奪學生學習過程的權利。糾錯太晚,動作基本定型,再去糾正,難度就更大。如在教師講授時學生出錯,則應該及時糾錯,以保證學習的準確性;如學生在練習中出現錯誤,不應打斷學生的練習節奏與體驗過程,否則會打擊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因害怕犯錯而不敢練習,可在學生整個動作完成后將錯誤列出并糾正。
5.4 策略
糾錯應該“先揚后抑”,糾錯要少用否定語言、多用肯定性的語言,恰當地運用幽默語言,可以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幽默語言要注意運用的時機和分寸,否則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糾錯時態度要誠懇,要有耐心,用信任的目光注視錯誤學生,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強其糾正動作的信心。對個別內向的學生,針對個別的、特殊的錯誤,教師可通過間接的、委婉的暗示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和糾正錯誤。通過手勢、眼神等暗示學生糾錯,采用單個、逐一糾正的方法,對個別差生更要重點關注,重點觀察,發現錯誤,注重策略“私下糾錯”和“私下輔導”,悄然、及時幫其改正。
參考文獻:
[1] 劉淑云,劉金強. 課堂教學中糾錯的四字方針 [J].體育教 學,2010(3) :70.
[2] 姜有明. 有效糾錯六大法寶 [J].中國學校體育,2008(3) :91-92.
[3] 袁志歡,丁敏奎. 體育教學中有效糾錯五法 [J]. 體育師 友,2010(2)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