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李海群

【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處于不同階段的健康知識和行為水平。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2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將其分為首發住院、首發門診、復發門診三個不同階段。通過一般情況調查、健康知識問卷調查、HPLP-II量表調查,比較患者的健康知識和行為水平。結果:健康知識知曉率首發住院組為64.4%,首發門診組為60.6%,復發門診組為62.1%,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首發住院組患者各項行為得分均低于其他兩組,且以健康責任、運動鍛煉兩項條目得分較低,除復發門診組的自我實現與首發住院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他數據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首發和復發門診組的健康責任、運動鍛煉、營養計劃、自我實現、人際關系、壓力處理上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不同階段的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低、健康行為水平低,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鍛煉的缺乏比較明顯,提示醫療人員有針對性的加強健康教育。
【關鍵詞】 高血壓性腦卒中; 不同階段; 健康知識; 健康行為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03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20
數據調查表明,我國高血壓患者發病人數不斷增加,且具有知曉率低、控制率低、并發癥多的特點,成為導致腦卒中發病的重要因素[1]。目前諸多文獻資料均表明健康知識缺乏、生活方式不良均會促使腦卒中發生,但不同階段腦卒中患者的行為比較研究較少[2-3]。為此,本文選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21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首發住院患者73例,男43例,女30例,年齡34~82歲,平均(63.2±2.8)歲;高血壓病程1~8年,BI指數為100分。首發門診患者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齡36~84歲,平均(62.0±2.4)歲;高血壓病程2~11年,BI指數平均為(95.8±1.1)分。復發門診患者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齡35~81歲,平均(64.1±3.0)歲;高血壓病程1.5~9年,BI指數平均為(86.7±1.4)分。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依據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4],患者均為原發性高血壓,且經顱腦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后確診;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腦出血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1.3 方法
1.3.1 健康知識問卷調查 采用腦卒中健康知識問卷(SKQ)[5],首先在三組患者中分別選擇20例患者進行測驗,證實信度良好。主要內容包括作息、飲食、運動、用藥、病情監測、危險因素、發作先兆、發作處理8個條目,答案中知道計為1分、不知道計為0分,得分在60分及以上即為知曉。比較不同階段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
1.3.2 HPLP-Ⅱ量表調查 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2(HPLP-Ⅱ)[6],首先在三組患者中分別選擇20例患者進行測驗,證實信度良好。主要內容包括健康責任、運動鍛煉、營養規劃、自我實現、人際關系、壓力處理6個條目,答案中從不計為1分、有時計為2分,經常計為3分,常規計為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健康行為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73例首發住院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47例,占總數的64.4%;71例首發門診組患者知曉43例,占總數的60.6%;66例復發門診組患者知曉41例,占總數的62.1%。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健康行為得分比較
首發住院組患者各項行為得分均低于其他兩組,且以健康責任、運動鍛煉兩項條目得分較低,除復發門診組的自我實現與首發住院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他數據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首發和復發門診組在健康責任、自我實現、人際關系、壓力處理等條目上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高發群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復發率,我國患者致殘率達80%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首發住院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為64.4%,首發門診組患者為60.6%,復發門診組患者為62.1%,說明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普遍較低,成為導致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中對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首發住院組患者各項行為得分均低于其他兩組,且以健康責任、運動鍛煉兩項條目得分較低;首發和復發門診組在多個條目上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馮秀香[8]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在高血壓知識宣教以外,還要關注患者的健康行為,尤其掌握腦卒中風險,從而在生活中積極防范,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另一方面,適當延長患者的護理干預,通過出院后的家庭護理指導,能夠顯著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從而為患者的預后提供有利條件[9-10]。另外,目前對高血壓性腦卒中的防治主要采用三級預防機制,具體如下:一級預防,指的是防范生活中的各種致病危險因素,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二級預防,其對象是已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患者,要求采用積極的治療方法,為恢復和預后提供有利條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三級預防,針對的是重癥患者,其目的在于維持生命體征,降低死亡風險,延長生存時間[11]。
綜上所述,不同階段的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低、健康行為水平低,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鍛煉的缺乏比較明顯,提示醫療人員有針對性的加強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蔡亦強,吳賽珍,陳力宇.首發腦卒中患者卒中相關知識的調查[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9):822-824.
[2]馮霞,張懿.腦卒中患者的運動鍛煉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31(19):26-28.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7,7(2):200-201.
[4]沈設芬,李瑛,毛云英,等.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4(9):854-855.
[5]彭慧蛟,萬麗紅,黃月友,等.腦卒中患者健康信念與健康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0-13.
[6]劉倫.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卒中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9):18-20.
[7]左國新,王美秀,勞汝明,等.針灸配合行為干預對腦卒中后遺癥康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1):200-201.
[8]馮秀香.不同階段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及行為的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14(28):163-164.
[9]萬麗紅,鄧石鳳,張小培,等.不同階段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及行為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28-431.
[10]付聯群.血壓指標與腦卒中發生相關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3):3120-3121.
[11]陳晗.322例進展性腦卒中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9):39-40.
(收稿日期:201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