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燕


【摘要】 目的:探究在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于小兒尿道下裂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尿瘺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住院的尿道下裂的患兒11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兒童外科圍手術期護理策略,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早期預防性綜合護理,觀察兩組患兒術后首次排便時間、10 d內排便次數、切口愈合情況、尿瘺發生率及臨床效果。結果:兩組患兒術后首次排便時間、10 d內排便次數、切口愈合情況比較,干預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術后尿瘺發病率比較,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小兒尿道下裂手術,能有效改善術后恢復情況,降低術后尿瘺的發病率。
【關鍵詞】 尿道下裂; 術后恢復; 尿瘺; 預防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07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39
尿道下裂是小兒常見的生殖器發育畸形病,是一種尿道開口位置異常的男性先天缺陷疾病。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即手術修補方法,但術后并發癥較多、恢復慢,常常導致手術效果較差。尤其是尿瘺的發生是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約占所有并發癥的20%以上,其與傳統的護理措施關系密切[1]。本次研究針對早期預防性護理措施干預小兒尿道下裂手術后恢復情況和對術后尿瘺并發率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住院就診明確診斷為尿道下裂的患兒116例作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患兒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8例。年齡1~12歲,平均(5.10±2.04)歲。按照患兒尿道下裂發生位置不同分為冠狀溝型58例,陰莖陰囊型37例,會陰型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策略 對照組采用標準兒童外科圍手術期護理策略。做好術前備皮、注射抗生素等術前準備,病房內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和病情發展,術中積極配合醫師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常規消毒和清潔患兒手術切口,做好注射、化驗、換藥等本職工作,處理并發癥,解決患兒家長問題,發生情況及時處理或通知醫師。術后患兒飲食采用流質飲食,3次/d,1 d后可轉為半流質飲食。
1.2.2 干預組護理策略 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預防性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每日早晚兩次輔助患兒鍛煉病床上平臥位排泄大小便,幫助患兒和家長放置便盆,護理人員閉嘴發出“嗯”聲,誘導患兒模仿發音用力,協助患兒順利排便,并保證患兒用力程度以防切口損傷。(2)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對于手術治療后的醫生依從性和術后切口疼痛的忍耐程度往往不及成年人,臨床表現為煩躁易怒、大聲哭喊打鬧,甚至抵抗接受治療等極端行為,對術后恢復情況極為不利[3]。因此護理人員應給予適當、及時的教導和安慰,并囑患兒家長一同參與積極配合治療,保證兒童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保障好治療效果的同時盡量滿足患兒要求。(3)引流管護理是保證手術恢復狀態、控制并發癥的關鍵要素之一[4]。時刻關注引流液性狀特點,發現問題立即處理或及時匯報上級醫師盡快做出判斷和處置。如當觀察到患兒引流管有絮狀物析出時應立刻向負責醫生匯報,及時保留樣本送檢化驗;若發現尿管中存在絮狀物或尿液內大量沉渣應適當按壓尿管,以保證尿管通常,防止其被分泌物阻塞而影響排尿,且同時鼓勵患兒常飲水。手術引流管固定后,應囑患兒及家長其重要性,使其了解引流管維護的常識問題,與患兒及家長共同保護好引流管。無菌操作下按時更換引流袋,防止尿液回流造成的污染而誘使引發尿瘺。有條件醫院可引進抗反流引流袋,能夠更好地規避尿液回流而造成的污染情況。(4)護理人員應嚴格遵照醫囑為患兒準確口服藥物并按時提醒其服藥,使患兒血藥濃度維持在一定水平以保證治療效果,同時防止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個別家長會擔心口服藥物對患兒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向家長解釋藥物的作用與治療的目的,以取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而配合治療工作。(5)年齡稍大點的學齡患兒術后夜間往往出現不同程度陰莖勃起,容易造成切口疼痛、二次創傷等,并加重患兒的躁動、反抗情緒,同時患兒可能不自主地抓撓切口縫合處,造成切口愈合緩慢甚至進一步損傷,所以控制患兒夜間勃起對于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積極作用[5]。護理人員應當在醫生指導下每晚睡前囑患兒口服乙烯雌酚2 mg,患兒哭鬧甚者可適當給予少量地西泮口服以鎮靜安神,可同時利用冰袋、涼毛巾等物理方法包裹,以收縮血管、緩解疼痛;安置引流管常常會導致患兒膀胱痙攣而產生不適甚至疼痛,可遵醫囑給予適當地西泮口服以解痙止痛。(6)術后患兒飲食應注意少食多餐,以優質蛋白、熱量適中食物為主,可適當注意患兒對食物的偏愛添加相應飲食。對于發育情況欠佳的患兒,可適當增加更有利于吸收的糖類食品,或提高食物中的能量比例等。同時囑患兒常飲水以維持保持大小便代謝過程,如發現患兒便秘,可給予適量開塞露塞肛以潤腸通便,禁止排便過程中患兒用力過猛,避免增加切口愈合難度及導致尿瘺等并發癥的可能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術后首次排便時間、10 d內排便次數及切口愈合情況以評價兩種不同護理策略對小兒尿道下裂手術恢復情況的影響;觀察兩組患兒術后尿瘺發生率以評價兩種不同護理策略對控制小兒尿道下裂術后尿瘺發生的影響。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術后首次排便時間、10 d內排便次數、切口愈合情況對比,干預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 兩組患兒術后尿瘺發生率比較
干預組發生尿瘺4例,尿瘺發生率為6.9%,對照組尿瘺發生13例,尿瘺發生率為22.4%,兩組患兒術后尿瘺發病率比較,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583,P<0.05)。
3 討論
尿道下裂是小兒生殖泌尿器官先天性畸形和生長發育異常的疾病,其主要的臨床特點是尿道開口出現在正常位置與會陰連線之間的異常位置,同時可能并發陰莖向腹側彎曲等畸形病變[6]。目前治療尿道下裂最有效的手段仍為手術治療,而由于本病發病位置特點決定其對于手術精度要求極高,術后恢復慢且常常引發各種并發癥。尿道狹窄、尿道阻塞、尿瘺是尿道下裂術后主要并發癥。文獻[7]顯示,尿瘺發生率占所有尿道下裂術后并發癥的20%以上,嚴重影響手術恢復及兒童泌尿生殖器正常生理功能。
術后尿瘺產生的原因有很多,與施術方法、醫生操作水平、醫院醫療設施環境等有著密切關系[8]。與此同時,術后護理工作與尿道下裂手術恢復和并發癥的發生也存在相關性。留置管、藥物、患兒情緒、醫療操作等實施不恰當均能造成嚴重并發癥。而患兒排便習慣也是造成尿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能夠引發切口裂開、出血甚至感染等情況,這些均會影響切口愈合。筆者所在醫院的針對性的患兒排便教導和鍛煉并配合家長監督,能夠有效避免患兒排便用力過猛、便后清潔不當等排便習慣導致的危險后果。藥物治療是患兒術后恢復和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由于患兒依從性較差,常常出現負面情緒而抵抗用藥。作為護理人員首先從日常做起,通過心理安慰、教育指導等方法使患兒維持良好的治療心態,與患兒家長經常溝通,減少患兒的情緒波動以防止患兒對藥物治療的抵抗情緒。術后留置管是需要護理人員注意的重點問題,應保持恥骨上膀胱造瘺管引流的通暢,保持引流袋在恥骨水平位以下,防止尿液回流造成的污染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此外,患兒由于手術創傷刺激劑藥物作用,常常出現夜間陰莖勃起現象,對干預組患兒給予乙烯雌酚加以處置。乙烯雌酚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非甾體類雌性激素藥物,相關研究表明,乙烯雌酚能夠有效改善學齡患兒陰莖勃起所導致的疼痛與出血[9]。而個別家長擔心激素類藥物對患兒的生長發育會造成不良影響,此時護理人員應當給予細心解釋說明。
本此研究為探究在早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于小兒尿道下裂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尿瘺的臨床效果,采用統計學方法觀察發現,干預組在首次排便時間、10 d內排便次數、術后切口愈合情況三個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早期預防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術后恢復情況,提高治愈率;兩組在對比術后尿瘺發病率時,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早期預防性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尿瘺發病率,減少并發癥。通過排便鍛煉、安慰教育、留置管維護、藥物落實、飲食指導等方法對尿道下裂接受手術患兒進行早期預防性干預護理,有效改善了術后恢復情況,降低了術后尿瘺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朱智洪.全程心理干預對小兒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3):115.
[2]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4-85.
[3]陳舒敏.護理組長主管負責制在普外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81-83.
[4]林寧,邱金花,吳玉蓮,等.尿道下裂術后3種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臨床護理及效果觀察[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5,21(2):153-156.
[5]劉育蓮.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150-151.
[6]趙東明.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細菌檢驗與藥敏情況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157-158.
[7]魏玉蘭.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6):101-103.
[8]范清秀,黃利娥,謝肖霞.尿道下裂尿道成形術后尿瘺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30):2812-2813.
[9]吳鐘琳.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6):105-106.
(收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