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群
【摘要】 目的:分析探討多樣性護理方式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預作用。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多樣性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評估。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工作中干預性較強,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 多樣性護理方式;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干預作用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10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55
糖尿病是一種具有較高發病率的非傳染性慢性疾病。臨床上治療糖尿病通常采用藥物治療,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其中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表現有多飲多食、消瘦等。糖尿病患者病情發作時,血糖濃度會驟然上升,長期下去就有可能產生心血管疾病,導致患者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發冠心病[1]。所以,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合并冠心病,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為探討多樣性護理方式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預作用的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1~79歲,平均(53.80±7.89)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2~80歲,平均(54.30±8.2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糖尿病和冠心病診斷均符合WHO的診斷標準;(2)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3)患者未出現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4)患者未出現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酮癥酸中毒、感染等現象;(5)患者意識清晰,無精神病、神經病史;(6)患者能夠理解研究內容并且積極配合研究[2]。
1.2.2 排除標準 (1)呼吸、神經、免疫、循環系統原發患者;(2)患者合并有惡性腫瘤疾病;(3)患者嚴重低血糖并昏迷;(4)患者嚴重感染或者視網膜出現嚴重病變;(5)患者意識模糊,精神障礙,不能配合調查[3]。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胰島素等藥物降低患者的血糖,利用血管擴張劑來擴張患者的冠脈血管。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指導患者用藥,教授患者合理搭配飲食的方法,并對患者進行運動干預。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加用多樣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3.2.1 為患者創造人性化環境 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提供安靜、清潔的病房。每天督促患者在飯前飯后均要漱口,告訴患者正確的刷牙方式,用軟毛牙刷來刷牙,讓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4]。患者居住的病房需要用紫外線來照射,一天照射2次,每次照射0.5 h。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規范自己的言行,對每位患者均一視同仁,拉近護患關系。
1.3.2.2 對患者實施用藥指導 護理人員應該仔細告訴患者用藥方法,向患者解釋所用藥的機制、用藥劑量及時間,還需要告訴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患者一旦出現不良癥狀,護理人員就應該立刻讓患者停止用藥,并將患者出現的癥狀上報給主治醫生,及時更改用藥方案。
1.3.2.3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長期服藥,會產生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此時應該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安慰、鼓勵患者,并向患者解釋用藥對疾病治療的作用,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5]。
1.3.2.4 對患者展開飲食干預 護理人員應該科學搭配患者飲食,讓患者食用豆類、蔬菜等高蛋白、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
1.3.2.5 對患者實施運動指導 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主要運動項目包括太極拳、羽毛球、慢跑等,運動時間不能超過40 min[6]。家屬應該陪同患者運動,以免患者出現不良癥狀。
1.4 療效判定標準
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評估,具體包括患者的用藥情況、食欲情況及運動情況,針對這些內容,設置問卷,每1項均設置15個題,每1題1分,總共45分。治療依從性差:患者最終得分小于20分;治療依從性良好:患者最終得分在20~35分;治療依從性優秀:患者最終得分超過35分。依從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100%。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評估,將患者空腹時的血糖值和餐后2 h的血糖值記錄下來。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遵醫行為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依從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406,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文獻[7]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概率較高,有超過85%的患者是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其中冠心病所占比例約為80%。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發病因素較復雜,很多危險因素均會誘發該病的產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患者飲食、藥物、運動依從性偏低,血糖控制較差。在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時,還需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由于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不但要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還需要指導患者掌握與疾病相關的防范知識,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為為患者制定護理方案。文獻[8]表明,將多樣性護理方式應用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工作中,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增強治療效果。相關研究人員認為,護理人員在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實施多樣性護理時,應該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切忌出現冷漠或者歧視的現象。熱情地對待每一位患者,應該加強與患者間的交流,仔細向患者解釋與疾病相關的知識,讓患者能夠充分了解該病,打消各項顧慮,增強治療信心,進而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此外,還有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展開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煩躁、恐懼等消極心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預后[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經過護理干預后,治療依從率高達97.78%,相較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兩組患者經過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多樣性護理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強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時立偉,李璐瑩,金淑云,等.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價值研究[J].中外醫療,2014,11(32):152-153,156.
[2]熱依漢古麗·阿卜杜克力木,古麗努爾·熱木圖拉.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0):144-145.
[3]王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護理中多樣性護理的臨床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8):67-68.
[4]廖華艷.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5,29(1):60-61.
[5]王詠梅.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4):13-16.
[6]楊秀娟.多樣性護理應用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護理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4):154.
[7]楊愛秋.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7):226.
[8]劉秀榮.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6):222-223.
[9]夏淑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預見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1):195-196.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