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濤


【摘要】 目的:上尿路結石實施微創經皮腎鏡與經尿道輸尿管鏡治療的臨床效果對比。方法:選擇2013年8月-2014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8例上尿路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實施微創經皮腎鏡治療,對照組采用經尿道輸尿管鏡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結石清除情況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結石清除率為93.18%,對照組為77.2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64%,對照組為34.0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上尿路結石實施微創經皮腎鏡治療的手術創傷小,能提高結石清除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廣。
【關鍵詞】 經尿道輸尿管鏡; 微創經皮腎鏡; 上尿路結石
中圖分類號 R69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136-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76
上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上尿路結石雖然實施保守治療后癥狀能有所緩解,但是治療后的復發率達40%~55%,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近年來,隨著高膽固醇、高蛋白食物的大量攝入,導致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實施手術治療。上尿路結石主要采取經尿道輸尿管鏡與微創經皮腎鏡手術進行治療,兩種術式均對上尿路結石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泌尿系統結石術后極易產生并發癥,不利于術后恢復,選擇一種安全性高,創傷小的手術方式,是臨床研究的關鍵。隨著外科手術微創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手術開始開展微創技術,不僅能夠減少創傷,也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且傷口較小,利于美觀,能夠被大多數患者所認可。上尿路結石以往主要采取經尿道輸尿管鏡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取石效果,但是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預后。因此,許多學者建議采取微創經皮腎鏡治療,可提高取石率,也可減少因手術引發的創傷性并發癥,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本組研究對上尿路結石患者實施經尿道輸尿管鏡及微創經皮腎鏡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8月-2014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8例上尿路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超聲檢查,且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上尿路結石診斷標準[2]。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4例,觀察組,男31例,女13例,年齡23~68歲,平均(44.6±5.8)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1.1±0.3)年。對照組,男29例,女15例,年齡20~65歲,平均(44.1±5.3)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1.3±0.4)年。納入標準:具有手術指征者;與本組研究配合者;年齡18~8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免疫性疾病者;出凝血障礙者;妊娠期女性。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硬膜外全身麻醉,取截石位。觀察組實施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C型臂機定位下作經皮腎穿刺,穿刺后進入集合系統,把穿刺針芯拔出有尿液流出,置入斑馬導絲。穿刺鞘周取0.5 cm切口,將穿刺鞘退出,斑馬導絲下一次使用筋膜擴張器將通道擴張至16F,逐漸遞增,直至筋膜擴張器退出。Peel-away鞘頂住結石,經硬質輸尿管鏡,根據結石大小,選擇鈥激光或氣壓彈道碎石,液壓灌注泵作清洗,沖出結石,較大結石經取石鉗鉗取。術后常規留置雙J導管。對照組麻醉后取截石位,使用Wolf F8輸尿管鏡經尿道與膀胱,經導絲進入輸尿管至結石部位,使用鈥激光或氣壓彈道進行碎石,較大結石使用結石鉗鉗取,術后留置雙J導管。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結石清除情況,統計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術后了解出現尿潴留、感染及疼痛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結石清除率為93.18%,對照組為77.2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64%,對照組為34.09%,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泌尿系統結石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實施保守方案治療效果較差,因此,大多數患者愿意選擇手術方案清除結石。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與經尿道輸尿管取石術均為常用尿路結石手術方案,均有復發率低,安全性高等優勢[3]。泌尿系統手術主要在于控制泌尿系統損傷,降低術后復發率,減輕患者痛苦。因泌尿系統結石所處位置較為特殊,手術一旦造成尿道損傷,則可能出現尿潴留、嚴重感染等,導致患者痛苦增加,降低生活質量,不利于預后。因此,在尿路結石手術中,減少創傷,保護周圍組織是臨床所關注的焦點,并提高結石根除率,可被更多患者所接受。目前,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成為許多外科疾病的首選術式。因此,有許多學者建議對尿路結石采取微創手術方案治療,起到減少創傷,促進術后恢復作用。
微創經皮腎鏡手術與經尿道輸尿管鏡術均為常用的上尿路結石治療方案,均有一定的取石優勢,但是對于兩種手術的創傷性及可行性,目前尚無確切定論。本組研究分別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實施微創經皮腎鏡與經尿道輸尿管鏡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結石清除率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微創經皮腎鏡的結石清除率更為顯著,且微創腎鏡的創傷更小,更加適用于上尿路結石,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更加被患者所認可。微創腎鏡能減少創傷,術中擺動角度較大,可縮短取石速度,也能保護周圍組織,減少術中出血量。微創手術易于操作,手術精確性高,工作通道大,術野清晰;其鏡體細長,可經過輸尿管上段部位,提高結石清除率,與負壓吸引器結合,促進膿液排出,可減少腎功能損傷[4]。
許云飛等[5]認為,微創腎鏡手術可控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可減輕患者痛苦。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6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4.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徐友明等[6]觀點相符。術后感染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類型,手術創傷會產生應激反應,也是形成術后尿潴留及疼痛產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手術中保護輸尿管與腎功能,術后加強感染預防,對控制術后感染發生率具有積極作用[7]。文獻[8-9]報道顯示,微創經皮腎鏡為新型術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微創作用,但是熟練的操作,掌握其操作特點,對改善其遠期預后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選擇對上尿路結石患者實施微創經皮腎鏡手術時,也需要嚴格掌握患者手術適應證,醫院也需要具備相應的技術,確保手術實施安全性。術后必須嚴格控制感染,指導患者多飲水,促進殘余結石排出。指導患者早期參與鍛煉,強化健康教育,提高治療依從性,對控制并發癥發生,降低結石復發率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微創經皮腎鏡對上尿路結石治療創傷小,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可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減輕患者痛苦,利于遠期預后,顯著優于經尿道輸尿管鏡的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鄭哲明,郁兆存,邢發樞,等.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4):249-252.
[2]萬禮鈞,李賦,黎劍羽,等.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86例療效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31(3):508-509.
[3]崔木平,劉旭日,鮑景國,等.免穿刺架超聲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8):715-717.
[4]戴紅峰,袁順輝,李澤惠,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X線或B超引導穿刺目標腎盞治療上尿路結石的療效比較[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5,42(1):16-19.
[5]許云飛,劉敏,張海民等.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穿刺失敗的原因分析及方法改進[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2,33(7):525-528.
[6]徐友明,王劭亮,余建華,等.經尿道輸尿管鏡聯合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復雜性上尿路結石[J].武警醫學,2012,23(7):557-559.
[7]金江江,翁責茗,張建球,等.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與經尿道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5):2368-2370.
[8]李春浩.微創經皮腎鏡與經尿道輸尿管鏡治療上尿路結石的療效對比研究[J].河北醫藥,2014,68(15):2290-2291.
[9]張榮,劉西.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對上尿路結石患者血清及尿液炎性應激指標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7):142-145.
(收稿日期:201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