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吾列西?吾木克

就業作為核心民生,個人尊嚴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比較突出,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新疆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解決少數民族的就業問題是當前新疆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現狀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之一,與內地相比,工業經濟還欠發達,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勞動就業崗位有效供給不足,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比較大,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壓力更突出。2014年新疆自治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3年新疆人口總數有2266.62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總計數為860.0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1406.56萬人。進入21世紀以來,新疆通過國家扶持和自身努力,在高等教育事業上取得了與時俱進的發展,根據2014年統計年鑒數據,新疆普通本專科高校有32所,每萬人口中大學生數量從2000年的41.05人發展到2013年的122.9人。高等學校、中等學校、中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的在校少數民族學生分別從2000年的31989人、834390人、62572人、34992人、12260人增加到2013年的116256人、956057人、86810人、53971人、26261人。這說明受高等學校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隨著在校少數民族學數量的不斷增加,其就業難題越來越突出,對政策和相關單位提供就業崗位的需求更加強烈。因此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
隨著新疆經濟和教育事業發展,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全區高校畢業生年終就業率和少數民族畢業生年終就業率從2010年的83.36%、74.04%提高到2014年的88.65%、81.14%(下表所示), 2012年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率首次超過80%,均為歷年最高。2013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總數73772人,其中少數民族畢業生25543人,近期2013公務員招考,各地方開展幼兒園教師招聘項目等,截止目前,新疆著力推進穩定、有序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根據自治區教育廳信息網的數據,自治區11所本科院校2014屆畢業生有37867人,其中漢族畢業生有24242人,占畢業生總數的64.02%;少數民族畢業生有13625人,畢業生總數的35.98%。漢族畢業生就業率為90.24%,待就業率為9.76%;而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率為81.14%,待就業率為18.86%。
由上述數字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率比漢族大學生較低水平,在全疆待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中,少數民族畢業生比漢族畢業生占一倍的數字,并且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加上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在新疆區域內,這會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壓力更加嚴重。自從2003年開始全面實行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形式的就業方式后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率越來越低,尤其是在民考民學生的就業方面更突出。
二、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1.就業觀念落后,專業素質不高。就業觀念的落后問題是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有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實現自己就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強,缺乏對就業主體意識與責任感,由于存在匱乏就業競爭意識和就業危機感,他們又不能主動尋找創業就業機會,也不擅長把握機會,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另外由于中小學教育基礎和漢語能力的限制,在綜合素質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少數民族大學生踏入大學校門后一段時間跟不上大學學業,在學習和交流上很吃力,他們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對專業知識和相關課程的掌握并不理想,甚至會出現有部分同學放棄自己學業的情況。
2.人才與就業需求不相適應。人才與就業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是造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許多新疆民營企業需要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大批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所學的專業與市場需求脫節而找不到工作,從而導致結構性失業問題。二是許多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中高級人才嚴重缺乏。雖然近些年,許多高等院校對專業設置進行調整,畢業生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有所緩解,但由于專業設置需要較長的時間過程,因而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很大。
3.就業信息渠道比較單一。根據新疆就業信息網的有關調查,在選擇就業信息渠道時大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了本校就業信息網、宣傳欄等平臺,另外選擇學校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招聘會的少數民族學生數量相對較多。這說明: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信息的獲得依然主要來自學校,通過學校舉辦招聘會和在學校就業信息網站,宣傳欄等平臺來獲得就業信息是主渠道。值得注意的是,關注全疆各大人才市場了解就業信息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僅占40.55%,關注校外網絡了解就業信息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僅26% 。
4.缺乏創新創業主動意識。大學生創新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這些年來,我國十分關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也設定了許多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在逐年提高。但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還低,美國大學畢業生創新率為20%,而中國大學生創新率還不到3%。本身教育發展水平落后的新疆來說,新疆大學生的,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更落后。因此需要國家和新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動。
三、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1.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少數民族畢業生想要在招聘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解放思想,轉變就業觀念。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不管在實習還是工作不斷鍛煉自己,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強自信心。要突破地域束縛,選擇多元化的就業地域,促使他們到全國各地,私營企業去就業,甚至可以到國外尋找就業機會,要突破專業限制,推進擴寬就業渠道,使得就業行業流向多元化,要改變傳統習俗觀念和狹隘思想的限制,要敢于迎接挑戰與自己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決定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是否成功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僅是新疆經濟社會建設的緊迫需要,也是改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有效途徑。
2.推動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相銜接。充分發揮政策效力,在很短時間內用最有效的就業途徑來擴勞動力需求,積極開展適合少數民族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此外,以調整教育結構為主,不斷 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圍繞經濟發展規劃,著力推動高等院校的學科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相街接,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將市場所需的專業種類變得更多元化,更細化。因此,加強專業預測預警和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擴大少數民族地區重點發展所需專業的規模,高校院校積極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強化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大四階段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進行多元化的就業指導服務,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就業和進行職業轉換的能力。
3.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積極主動求職。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轉播的媒介不斷升級,出現了一系列高科技的信息工具,如網頁、QQ、微博、微信、論壇等。就業信息的轉播方式也是與日俱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應充分利用接受新鮮事物較快的優勢,通過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媒體提供的就業信息,實現自身就業。就業信息網絡主要包括校內就業信息網和社會上各類就業信息網。校內信息網指各高校就業信息網,少數民族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和多多關注本校就業信息網,同時,少數民族大學生還要積極應聘求職,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學會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遇到困難要冷靜思考,保持平衡心態,除此之外,大膽創新,勇于創業。在就業、擇業和創業的過程中堅持自尊、自信、自主、擺正心態、合理定位、降低就業期望值,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磨練自己,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為社會做出的貢獻。
4.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施大學生創業是一種推進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因此,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大學生創新主動意識,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根據《2015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遴選工作的通知》2015年已經確定資助自治區級項目共有580項,每個項目支持0.5萬元,推薦申報國家級項目290項,每個項目支持1萬元。可見我區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因此少數民族大學生應把握機會,積極參與關于創新創業的各項活動。各校也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大支持力度,積極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工作,努力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氣氛。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