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證文書證明具備對法院裁定案件事實進行約束的效力,法院對公證文書證明事實的實質審查判定的自由裁量權受到一定的限制、排除,對提出公證證明的當事人來說,則具備免證的法律效果。文章通過介紹公證文書概述,分析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公證文書證明效力的體現,對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案例展開探討,旨在為相關人員基于公證文書概述、公證文書證明效力、公證文書證明效力體現的如何完善和加強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公證文書 證明效力 體現 案例
作者簡介:葉丹,重慶市銅梁公證處,四級公證員,研究方向: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
中圖分類號:D9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132-02
不可否認,市場經濟背景下,經濟發(fā)展對社會、經濟秩序穩(wěn)定的非常規(guī)訴求自根本上促進了我國公證事業(yè)的發(fā)展。公證本質上是一項證明活動,公證文書證明為公證廣泛、核心的活動,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自然轉變?yōu)楣C生存、發(fā)展的重要制度基礎。由此可見,充分明確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的內涵及消除其間的分歧,對全面凸顯公證文書證明的社會功能具備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一、公證文書概述
自廣義上對公證文書含義進行理解,公證文書指的是公證人為了對相應記錄內容真實、合法進行證明所制作的文書、證明,或是為了對受委托事項真實、合法進行驗證,通過公證人主觀進行實驗,并就實驗事項進行記錄證明 。顯然這一含義的界定存在一定含糊不清的問題,并未能夠把握住公證文書含義的真諦。文章認為,公證文書指的是公證員在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公證后,依據法定格式、專業(yè)用語制作規(guī)范化文本,然后加蓋公證員簽名章及公證部門公章的文本本身。
二、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
(一)公證文書證明效力的概念
某種意義上而言,可將公證文書證明效力理解為公證文書的證實力,指的是公證文書對自身證明的事實行為等合法性、真實性的證實作用大小??蓪⒐C文書證明效力劃分成外在證明效力及內在證明效力,其中,外在證明效力多用于日常民事、交際行為及行政管理中,內在證明效力多用于訴訟活動中。
(二)公證文書證明效力的特征
1.相較于一般書證有著更高的證明力。證據證明力受證據與待證事實相互關聯性很大程度影響。然而,公證文書證明力又具備自身特征,即公證文書屬于公證證明行為期間產生的文書記載,經當事人全力配合,公證員以法定程序規(guī)則制作而成的。在制作主體方面,公證員均為具備豐富法律基礎知識、充足法律實踐經驗的法律服務人員,所以他們制作的公證文書科學嚴謹、專業(yè)合理;在程序公證方面,公證文書是由公證員以法定程序規(guī)則制作而成的,就待證事實有著客觀見證、經歷,在程序方面系統完整、透明公平。未有引入一般證據的法庭質證、法庭調查環(huán)節(jié),使公證文書具備證據能力、法律法規(guī)授權等方面的優(yōu)勢。
2.相較于原文書有著同等的證明力。得到公證部門公證的文書具備與原證明對象自身同等的證明力。同等的證明力指的是原本文書對應載明內容所呈現的信息涵義。就好比,受文化差異、國外機構對我國當事人出示的學位、學歷證明等未有辦法對其真?zhèn)芜M行辨別影響,使得難以對其證明的內容進行斷定。得到公證部門對學位、學歷證明等進行公證,對其真?zhèn)芜M行辨別,同時譯為對應外文后,提供公證文書,把學位、學歷證明等用以附件。如此,公證文書便能夠轉變?yōu)閷W位、學歷證明等在使用期間的有效證明文件?,F如今,公證行業(yè)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認可,因此公證文書證明力亦有著十分廣泛的效力范圍。各公證部門相互不存在隸屬關系,每一公證文書在一國中廣泛具備證明力,同時各公證部門的公證文書證明力相互不存在差異。與此同時,在某些國際條約約定下,公證文書還能夠擺脫國界約束,在全球范圍內具備證明力。由此可見,公證文書只要與待證事實相互存在一定聯系,便能夠證實 。
三、公證文書證明效力的體現
(一)證據效力
證據效力,指的是在法律方面具備證據的效力,也就是可直接對公證所確認的法律行為屬于合法、真實的事實予以證明,所有法律行為屬于合法、真實的事實,所有法律行為及具備法律意義的事實、文件,經由公證證明,對其合法性、真實性予以明確,即賦予了其在法律層面上的證據效力。
公證文書作為一類能夠用于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期間直接選取的證據,在未有足夠證據對公證證明予以推翻時,人民法院可直接進行采證。公證文書指的是公證部門按照當事人的申請,對其相關法律行為、事實以及文書的合法性、真實性予以證明的證明文書。公證部門在進行公證期間,充分結合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根據相應法定程序,認真考量申請證明的事項,經由對其合法、真實予以確認后,方才生成公證文書 。由此可見,公證文書相較于一般國家機關、團體組織或者個人所提供的證據要具備更強的證據效力,公證文書所具備的證據效力是得到立法認定的。
(二)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
賦予公證文書強制執(zhí)行效力,指的是就追償還債款、物品的相關文書而言,確定無疑義的,于這一文書上證明具備強制執(zhí)行效力。我國公證條例中規(guī)定,經由公證證明具備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有違反文書中規(guī)定的,對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執(zhí)行。訴訟法中規(guī)定,公證部門依法賦予具備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接收到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執(zhí)行。公證債權文書存在實際錯誤的,人民法院做出不予執(zhí)行裁定,同時要把裁定書發(fā)至雙方當事人及公證部門。由此可見,賦予公證文書具備強制執(zhí)行效力,乃是國家所賦予給公證部門的一項獨特職能,其與人民法院為了追索財物所有利于及時消除債務存在沖突,一方面能夠起到確保法律權威性、保證債權人合法權益,一方面能夠防止由于拆訟等造成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損失 。
(三)法律要件效力
法律要件效力,指的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約定亦或國際習慣,就某些法律行為、文書,務必要經由公證證明,方可產生法律效力,也就是將公證用以特定重大法律行為、文書的成立要件,因此又可稱之為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 。就好比我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指出,對依法代管房屋進行拆除,且代管人屬于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安置、補償等協議務必要得到公證部門的公證,同時要依法辦理證據保全。由此可見,國家出臺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某一部分法律行為、文書務必要得到公證證明,方可生效,公證乃是某一部分法律法規(guī)行為形成的重要形式。
四、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案例分析
(一)案情概況
某男(甲方)與某女(乙方)是直系姐弟關系,父母去世后雙方由于父母財產繼承產生糾紛,從而上訴至人民法院,乙方向人民法院出示了經由公證部門公證的公證文書,認為父母財產應當由自身一人繼承,甲方對公證文書提出異議,認為公證文書上母親簽名系偽造的,提出對筆跡真?zhèn)闻c否進行鑒定。在對案件進行審理期間,公證文書用以證據的效力怎么去認定存在不一致的意見。
(二)分歧意見
第一種分歧意見為,甲方對公證文書提出異議,認為公證文書上母親簽名系偽造的,提出對筆跡真?zhèn)闻c否進行鑒定。人民法院通過審查符合法定程序,便能夠開啟司法鑒定程序,開展筆跡真?zhèn)舞b定。
第二種分歧意見為,相較于常規(guī)證據,公證文書具備一定特殊性,因此不可做常規(guī)同等對待。倘若對公證文書實質內容存有異議,產生糾紛,應當另行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倘若對公證文書出具的程序存在異議,則應當另行向公證部門提出復查,對復查結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本案中針對公證文書中簽名真實與否產生異議,屬于對公證文書程序存在異議,應當向公證部門提出復查,對復查結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三)案情分析
公證文書指的是公證部門按照當事人的申請,對其相關法律行為、事實以及文書的合法性、真實性予以證明的證明文書。人民法院不具備對公證進行解除的權利,唯有對公證進行采納或者不采納,鑒定部門更是不具備對公證文書有效與否予以確定的權利,唯有對應公證部門、司法局有權對公證文書進行撤消 。
文章認同第二種意見,并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理由:
1.就法律角度而言,當事人倘若對公證文書有效性存在異議,可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申請;倘若雙方當事人產生糾紛是對公證期間認為公證人員未嚴格按法定程序開展公證,也就是認為公證程序存在不合法可能,便不可提出民事訴訟申請,而應當請求公證部門進行改正,或向相關行政機構提出申請?zhí)幚恚蛳蛉嗣穹ㄔ禾岢鲂姓V訟申請。即便公證文書在人民法院訴訟期間用以證據使用,當事人對公證文書效力存在異議,應當依據上述辦法處理。
2.就證據采納規(guī)則而言,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得到公證部門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具備法律意義的事實、文書,應當用以認定事實的根據,但存在相反足夠證據可對這一公證進行推翻的除外。結合證據采納規(guī)則,針對公證文書如此已經生效的法律文書,要得到具備實質性,相反的證據,方可對這一證據采納進行推翻。文章案件中,甲方并不具備實質性可證明這一公證文書中母親簽字系偽造的證據,而單單是憑借主觀猜測提出意義,顯然與證據采納規(guī)則不相符 。
因此就本案而言,甲方覺得母親簽名系偽造,正確的做法是向公證部門提出復查,對復查結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五、結語
總而言之,公證文書證明具備對法院裁定案件事實進行約束的效力,法院對公證文書證明事實的實質審查判定的自由裁量權受到一定的限制、排除,對提出公證證明的當事人來說,則具備免證的法律效果。公證的事項是為法律推定為真實,一方當事人提出具有一定證明力的相反證據時,質證則是必需的,但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時,公證所載事項才不可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充分認識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概念、特征,明確分析公證文書證明效力的體現等,積極促進公證文書社會功能的凸顯。
注釋:
吳瑄.淺析公證處在辦理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zhí)行效力公證書時應注意的問題.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3(3).90-91.
李曉林.試論公證的審查對公證書證據效力的影響.大眾文藝.2011(1).213-213.
邱秀仙.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公證——為保障債權人的權益而創(chuàng)設的制度.法制與經濟旬刊.2009(4).75-76.
魏西霞、鄭琳、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陜西省西安市公證處.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是否還有可訴性.中國公證.2007(5).45-46.
郭志坤.淺析我國公證的證據效力完善.職工法律天地(下月刊).2014(12).56-56.
許育紅.領事認證案例淺析(十)——外國駐華大使館或領館出具的在中國境內使用的公證或認證文書須否向中國有關部門申辦領事認證.中國公證.2006(4).47-48.
張金柱.網絡環(huán)境下公證證據的證明力分析.山東審判.2012,28(3).103-104.
吳艷.如何完善和加強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管理學家.2011,27(2).162-163.